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昌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骨水泥注入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863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水泥注入工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注入工具的筒体的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盖体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盖体与筒体的底部螺纹连接,注射头的上端设在盖体内,搅拌注入装置的第一连接杆均设在筒体内,第二连接杆设在连接管的内部,连接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把手,第二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二把手活动连接,连接管的下端进入筒体与搅拌头固定连接,多个搅拌叶片固定在搅拌头上,壳体与搅拌头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注入工具结构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够在注入筒体内完成搅拌和注入两个环节,另外,搅拌过程和注入过程通过电机带动,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水泥注入工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骨水泥注入工具。
技术介绍
骨水泥在整形外科治疗中用于填充骨腔并修复缺陷。一般情况下,骨水泥通常由粉末和液体两部分制剂组成,使用时,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先混合均匀,然后利用骨水泥注入器将其注射到人体骨骼部位。通常骨水泥的混合及搅拌是在其他容器中进行,混合完成后再注入骨水泥注入器,骨水泥注入器无法直接实现物料混合均匀的目的,增加了操作程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骨水泥注入工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水泥注入工具,包括:筒体、注射头、搅拌注入装置、盖体和加料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盖体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盖体与筒体的底部螺纹连接,注射头的上端设在盖体内,注射头的顶部位于隔板的下方,加料口设在筒体上靠近底板处;所述搅拌注入装置包括搅拌头、多个搅拌叶片、壳体、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连接管;所述搅拌头、搅拌叶片、壳体、第一连接杆均设在筒体内,第二连接杆设在连接管的内部,连接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把手,第二连接杆的上端从第一把手穿出连接有第二把手,第二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二把手活动连接,连接管的上端设在筒体的外部,连接管的下端进入筒体与搅拌头固定连接,多个搅拌叶片左右对称固定在搅拌头上,壳体设在搅拌叶片的外部,壳体与搅拌头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壳体的顶部与第一连接杆连接,壳体的底面设有供搅拌叶片穿过的通槽,连接管上设有竖向通槽,第一连接杆从竖向通槽穿入与第二连接杆连接。较佳地,连接管的上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齿轮、电机和电源,所述第一把手内设有空腔,连接管与第一把手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连接管的上端和齿轮均设在空腔内,连接管上端的外管壁上设有锯齿,锯齿与齿轮啮合,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源电连接,控制开关设在第一把手上。较佳地,连接管的管壁上设有外螺纹,筒体的上端设有螺纹孔,连接管与筒体的上端螺纹连接。较佳地,第一把手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二把手的凹槽,凹槽上设有保护盖,保护盖与第一把手通过卡接头连接,第二把手与凹槽通过弹簧连接。较佳地,搅拌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为矩形平面,多个搅拌叶片设在搅拌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较佳地,搅拌头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竖向凹槽,壳体上设有匹配的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较佳地,注射头的针头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骨水泥注入工具结构结构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能够在注入筒体内完成搅拌和注入两个环节,简化了操作程序,也避免了在搅拌结束后将骨水泥转移至注射筒时,造成骨水泥污染的问题,另外,搅拌过程和注入过程通过同一个电机带动,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手术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状态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盖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筒体,2.注射头,3.搅拌注入装置,31.搅拌头,32.搅拌叶片,33.壳体,34.第一连接杆,35.第二连接杆,36.连接管,4.盖体,5.加料口,6.第一把手,7.第二把手,8.驱动装置,81.齿轮,82.电机,81.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骨水泥注入工具,包括:筒体1、注射头2、搅拌注入装置3、盖体4和加料口5;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盖体4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盖体4与筒体1的底部螺纹连接,注射头2的上端设在盖体4内,注射头2的顶部位于隔板的下方,加料口5设在筒体1上靠近底板处;所述搅拌注入装置3包括搅拌头31、多个搅拌叶片32、壳体33、第一连接杆34、第二连接杆35和连接管36;所述搅拌头31、搅拌叶片32、壳体33、第一连接杆34均设在筒体1内,第二连接杆35设在连接管36的内部,连接管36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把手6,第二连接杆35的上端从第一把手6穿出连接有第二把手7,第二连接杆35的上端与第二把手7活动连接,连接管36的上端设在筒体1的外部,连接管36的下端进入筒体1与搅拌头31固定连接,多个搅拌叶片32左右对称固定在搅拌头31上,壳体33设在搅拌叶片32的外部,壳体33与搅拌头3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壳体33的顶部与第一连接杆34连接,壳体33的底面设有供搅拌叶片32穿过的通槽,连接管36上设有竖向通槽,第一连接杆34从竖向通槽穿入与第二连接杆35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水泥的粉末原料和液体原料均从加料口5加入筒体1内,筒体1内的搅拌注入装置3既可以作为搅拌装置也可以作为活塞使用,使用时,先转动盖体4,使得盖体4隔板上的通孔与筒体1底板上的通孔相互错位,再将各原料加入筒体1,然后将第二把手7向上拉起,第二把手7带动第二连接杆35和第一连接杆34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与第一连接杆34连接的壳体33向上移动,设置在搅拌头31上的搅拌叶片32与壳体33分离,对骨泥原料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将第二把手7向下按压,使得壳体33复位,此时搅拌注入装置3变形为活塞,并将盖体4隔板上的通孔与筒体1底板上的通孔对齐,在进行骨水泥注入时,活塞将骨水泥推注至盖体4内,再进入注射头2内,最后灌注在需要灌注的部位,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搅拌叶片32与壳体33上的通槽相匹配,壳体33盖合后与最下层的搅拌叶片32完全吻合,两者之间的缝隙小,使得在作为活塞使用时,骨水泥不会在压力作用下沿缝隙向上移动。进一步地,连接管36的上端连接有驱动装置8,所述驱动装置8包括齿轮81、电机82和电源83,所述第一把手6内设有空腔,连接管36与第一把手6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连接管36的上端和齿轮81均设在空腔内,连接管36上端的外管壁上设有锯齿,锯齿与齿轮81啮合,齿轮81与电机82的输出轴连接,电机82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源83电连接,控制开关设在第一把手6上,搅拌时由电机82带动齿轮81转动,齿轮81带动连接管36转动,完成搅拌过程,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地,连接管36的管壁上设有外螺纹,筒体1的上端设有螺纹孔,连接管36与筒体1的上端螺纹连接,目的在于使得连接管36能够在筒体1内上下移动,提高搅拌效率,同时在注入时也可以由电机82带动连接管36向注射头2方向移动,进而挤压骨水泥进入注射头2。进一步地,第一把手6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二把手7的凹槽,凹槽上设有保护盖,保护盖与第一把手6通过卡接头连接,第二把手7与凹槽通过弹簧连接,目的在于当保护盖打开后,第二把手7在弹簧复位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且在弹簧的支撑力下,壳体33不会下滑,使用结束后,按压第二把手7,弹簧被压缩,然后将第二把手7至于凹槽,盖上保护盖,保护盖与第一把手6卡接,具体的可以在保护盖上设置卡接头,第一把手6上设置卡接槽。进一步地,搅拌头3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为矩形面,多个搅拌叶片32设在搅拌头3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进一步地,搅拌头3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水泥注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注射头(2)、搅拌注入装置(3)、盖体(4)和加料口(5);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盖体(4)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盖体(4)与筒体(1)的底部螺纹连接,注射头(2)的上端设在盖体(4)内,注射头(2)的顶端位于隔板的下方,加料口(5)设在筒体(1)上靠近底板处;所述搅拌注入装置(3)包括搅拌头(31)、多个搅拌叶片(32)、壳体(33)、第一连接杆(34)、第二连接杆(35)和连接管(36);所述搅拌头(31)、搅拌叶片(32)、壳体(33)、第一连接杆(34)均设在筒体(1)内,第二连接杆(35)设在连接管(36)的内部,连接管(36)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把手(6),第二连接杆(35)的上端从第一把手(6)穿出连接有第二把手(7),第二连接杆(35)的上端与第二把手(7)活动连接,连接管(36)的上端设在筒体(1)的外部,连接管(36)的下端进入筒体(1)与搅拌头(31)固定连接,多个搅拌叶片(32)左右对称固定在搅拌头(31)上,壳体(33)设在搅拌叶片(32)的外部,壳体(33)与搅拌头(3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壳体(33)的顶部与第一连接杆(34)连接,壳体(33)的底面设有供搅拌叶片(32)穿过的通槽,连接管(36)上设有竖向通槽,第一连接杆(34)从竖向通槽穿入与第二连接杆(3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水泥注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注射头(2)、搅拌注入装置(3)、盖体(4)和加料口(5);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盖体(4)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盖体(4)与筒体(1)的底部螺纹连接,注射头(2)的上端设在盖体(4)内,注射头(2)的顶端位于隔板的下方,加料口(5)设在筒体(1)上靠近底板处;所述搅拌注入装置(3)包括搅拌头(31)、多个搅拌叶片(32)、壳体(33)、第一连接杆(34)、第二连接杆(35)和连接管(36);所述搅拌头(31)、搅拌叶片(32)、壳体(33)、第一连接杆(34)均设在筒体(1)内,第二连接杆(35)设在连接管(36)的内部,连接管(36)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把手(6),第二连接杆(35)的上端从第一把手(6)穿出连接有第二把手(7),第二连接杆(35)的上端与第二把手(7)活动连接,连接管(36)的上端设在筒体(1)的外部,连接管(36)的下端进入筒体(1)与搅拌头(31)固定连接,多个搅拌叶片(32)左右对称固定在搅拌头(31)上,壳体(33)设在搅拌叶片(32)的外部,壳体(33)与搅拌头(3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壳体(33)的顶部与第一连接杆(34)连接,壳体(33)的底面设有供搅拌叶片(32)穿过的通槽,连接管(36)上设有竖向通槽,第一连接杆(34)从竖向通槽穿入与第二连接杆(35)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芝李慧敏崔磊沈磊于林林侯刚雷军张自胜张宏磊赵树民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