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861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41
一种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上述接骨板为长条形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头部、颈干部和干部,其中的头部为内凹的勺状结构,头部设有多个锁定孔,上述各锁定孔所对应的轴线分别对应于不同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肱骨解剖结构及骨折特点进行设计,接骨板呈内凹的的解剖型勺状设计与肱骨表面紧密贴合,适用肱骨小结节骨折固定,普通拉力螺钉与锁定钉结合,加压固定与牵拉结合,取得了极好的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固定牢固、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灵活,术中可减少反复复位固定;植入物简单,减少局部软组织刺激;方向灵活多变,可有效稳定骨折碎片;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
本技术涉及骨科植入物的
,具体说是一种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
技术介绍
肱骨骨折作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临床上约占所有骨折的5%。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姜保国教授领衔开展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报道,共在全国5所大学的附属医院收集到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关节周围骨折患者2338例,其中肱骨近端骨折315例,占13.5%。在治疗骨折时,常用的治疗方案为在骨折断端处切口,放置接骨板,使接骨板横跨骨折位置,使用螺钉将接骨板固定于骨折远近两端而使骨折断端处的骨骼获得有效固定。因此,接骨板的外形与骨骼表面形状相似,并且开设有用于穿设螺钉的螺钉孔。现有的肱骨骨折接骨手术没有类似的覆盖肱骨小结节骨板,常用的接骨板是从肱骨外侧安装骨板,通过拉力螺钉拉住股骨头固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覆盖肱骨前侧多块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另外,现有肱骨骨近端接骨板的钉孔设计通常使螺钉呈相同角度植入,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容易脱出,且,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如何采用提高肱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质量,仍是目前骨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这种接骨板与肱骨小结节解剖形态适形,自肱骨近端前侧置入,螺钉成角度置入,使得股骨全段骨折得到满意复位和牢固固定,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上述接骨板为长条形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头部、颈干部和干部,其中的头部为内凹的勺状结构,头部设有多个锁定孔,上述各锁定孔所对应的轴线分别对应于不同方向。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所述的接骨板在长度方向上弯曲,弯曲形状与肱骨弧度相匹配,同时接骨板在宽度方向上弯曲,弯曲的板面与肱骨表面形态相匹配。所述的头部的所述顶端设有2-8个锁定孔。所述的接骨板的颈干部设有1-3个长圆孔。所述的干部设有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所述的锁定加压结合孔的数目为1~10个。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根据肱骨解剖结构及骨折特点进行设计,接骨板呈内凹的的解剖型勺状设计与肱骨表面紧密贴合,适用肱骨小结节骨折固定,普通拉力螺钉与锁定钉结合,加压固定与牵拉结合,取得了极好的固定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固定牢固、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灵活,术中可减少反复复位固定;植入物简单,减少局部软组织刺激;方向灵活多变,可有效稳定骨折碎片;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本技术突破了传统的从肱骨近端外侧进行固定的方法,是对肱骨骨折内固定技术的创新,有效地避免了传统肱骨手术缺点,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在使用状态的垂直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接骨板,2肱骨小结节,3肱骨,头部11,锁定孔111,颈干部12,长圆孔121,干部13,锁定加压结合孔131,干部锁定孔13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该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的结构设计能够适应肱骨骨折的不同类型,固定后螺钉不易脱出,能够实现较好的内固定效果,最终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中,接骨板1包括一体设置的头部11、颈干部12和干部13;所述头部11呈内凹的解剖型勺状结构,具有多个锁定孔111,上述各锁定孔111所对应的轴线分别对应于不同方向,即锁定孔的各轴线采用非平行设置,而使用中穿过各锁定孔的锁定螺钉也朝向不同方向为非平行设置。头部呈内凹的解剖型勺状结构,有利于肱骨小结节接骨板与肱骨小结节相贴附,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头部上的锁定孔之间不平行设置,这样便于穿过各锁定孔的锁定螺钉尽可能地扩大固定范围,且成角度植入在术中能够提供较好的把持力,对于多骨折块骨折或粉碎性骨折等骨折类型均能实现很好地固定,达到较好地固定治疗效果,且锁定螺钉不易脱出。实际设置时,头部11的锁定孔111数目和排布可以根据需要来设定。接骨板为长条形钢板,以图1中所示接骨板的示意图来说,接骨板的沿垂直方向视为长度方向,而接骨板的水平方向视为宽度方向,接骨板在长度方向弯曲,弯曲形状与股骨前弯弧度相匹配,同时接骨板在宽度方向弯折,弯折的板面与肱骨近端前侧表面形态相匹配。在肱骨小结节接骨板的颈干部12上设有长圆孔121,可以通过这个孔用克氏针对接骨板的临时固定。图示方案中,在肱骨小结节接骨板的颈干部12上只设有一个长圆孔121,可起到调节接骨板位置的作用。虽然图示只有一个长圆孔,但是根据长圆孔121的具体调节长度及接骨板位置的调节需求等,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的长圆孔121。通常长圆孔设置为1-3个。干部13设有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131,以提供轴向加压或锁定。锁定加压结合孔为双孔连接结构,双孔分别为锁定螺孔和普通螺孔。具体地,干部13的锁定加压结合孔131具体设置为1~10个,以满足干部13的基本固定或加压需求,具体数量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为了便于接骨板在相应骨段固定时受力的均衡性,干部13的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131沿干部13的长度方向均布。干部的尾端也可以设置干部锁定孔132,通过螺钉穿过干部锁定孔将干部与肱骨固定。肱骨小结节接骨板的具体形状,包括其弯曲程度、扭转的预设角度等结构为解剖型结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以使肱骨小结节接骨板能够与肱骨小结节骨表面具有更好的贴合度,即具有较佳的匹配效果,从而达到较佳的临床固定效果,降低临床治疗的难度。这里,解剖型结构是指肱骨小结节接骨板的结构依照人体肱骨小结节三维数据模型的骨表面贴合设计而得到,也可依据临床个体患者实际解剖数据进行精确确定。实际设置时,在通过上述方法得到肱骨小结节接骨板的具体结构后,还可通过贴合实验进行修正,也就是说,在制成肱骨小结节接骨板后,还对其解剖学贴合性进行验证,以期使肱骨小结节接骨板与肱骨小结节骨表面能够更好地贴合。具体操作时,使肱骨小结节接骨板贴于肱骨小结节骨标本的骨表面,测量两者之间的最远距离,若该最远距离在限定范围内,则认为该接骨板的贴合性合格,若该最远距离超出限定范围,则对该接骨板的外形进行修正,使其与骨标本之间的最远距离在限定范围内。本技术中接骨板由钛合金材料制成。钛合金材料组织相容性好,且钛合金这种材料及形态特点能够使得接骨板具有弹性固定的性能,允许骨折端间的微动,使骨折才产生应力刺激,从而有利于骨愈合,达到生物学固定的目的。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然会利用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成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接骨板为长条形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头部、颈干部和干部,其中的头部为内凹的勺状结构,头部设有多个锁定孔,上述各锁定孔所对应的轴线分别对应于不同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接骨板为长条形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头部、颈干部和干部,其中的头部为内凹的勺状结构,头部设有多个锁定孔,上述各锁定孔所对应的轴线分别对应于不同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式肱骨小结节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接骨板在长度方向上弯曲,弯曲形状与肱骨弧度相匹配,同时接骨板在宽度方向上弯曲,弯曲的板面与肱骨表面形态相匹配。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献忠邓俊森苗万坡易先达畅宁孙永强李无阴周国民马文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纳通医学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