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肥料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5798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肥料加工系统,自前向后依次包括进料装置(1)、搅拌装置(2)、破碎装置(3)、一次造粒装置(4)、二次造粒装置(5)、一次冷却装置(6)、一次筛分装置(7)、二次冷却装置(8)、二次筛分装置(9)、包膜装置(10)、称重装袋装置(11),二次造粒装置(5)的后端设置第一出风管道(5‑5),所述第一出风管道(5‑5)的另一端设置第一重力沉降室(5‑6)。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次造粒、两次冷却、两次筛分,实现颗粒成球率高、杂质少的技术目的,而且在整个系统的每个装置位置均设置除尘工序,特别是在粉尘量较多的工位,采用多次重力沉降的装置,针对性的解决了肥料生产过程中的扬尘问题。

A Fertilizer Process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肥料加工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颗粒物料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肥料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农业生产是国家和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基础,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传统式的农业生产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的需要,以农作物的种植施肥来讲,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化肥一般多是无机化合物,凡只含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复合肥料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快等特点,已经广泛的使用于田间地头,应市场的大量需求,复合肥料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研究肥料的良品率,还需要符合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例如,申请号CN201621093953.8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化肥除尘装置及系统,包括壳体,围设成除尘腔,壳体上部在外周面上设有第一通气口,除尘腔的底部设有第一排灰口;中心管,竖直设置于除尘腔内,向上延伸至除尘腔的外部,向下延伸至第一排灰口;中心管的上端口为第二通气口,中心管的下端口为第二排灰口;导向装置,设置于中心管的外周面,且朝向中心管的一端与中心管相切,并沿中心管的切线向外延伸,导向装置具有与中心管连通的导向通道。该装置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立式结构,不仅需要搭设较高的厂房,而且需要足够大的风力才能实现气流的旋转,所以在保证除尘效果的前提下必然带来电力成本的增加;再如,申请号CN201610910147.3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用于化肥生产的喷淋式除尘装置,采用喷淋法进行除尘,不利于物料粉尘的再次利用,而且需要增设排水系统加以辅助,实用性不强;申请号CN201610701611.8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化肥厂用尾气烘干除尘装置,其中的除尘装置采用重力沉降的方法,利用分隔板实现物理除尘,但是立体式的沉降室势必增加建设高度和建设成本,例如框架结构、多个分隔板的设计,特别是对清灰过程造成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肥料加工系统,通过两次造粒、两次冷却、两次筛分,实现颗粒成球率高、杂质少的技术目的,而且在整个系统的每个装置位置均设置除尘工序,特别是在粉尘量较多的工位,采用多次重力沉降的装置,针对性的解决了肥料生产过程中的扬尘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肥料加工系统,自前向后依次包括进料装置、搅拌装置、破碎装置、一次造粒装置、二次造粒装置、一次冷却装置、一次筛分装置、二次冷却装置、二次筛分装置、包膜装置、称重装袋装置,所述进料装置、搅拌装置、一次造粒装置、一次筛分装置、二次筛分装置上均设置除尘管道,所述一次造粒装置包括一次造粒旋转筒仓,所述一次造粒旋转筒仓的尾端设置雾化喷淋管,所述二次造粒装置包括二次造粒旋转筒仓,所述二次造粒旋转筒仓自前向后依次包括推进区、二次造粒区、烘干成型区,所述二次造粒旋转筒仓的前端设置第一热风管,所述第一热风管外接热风供给装置,所述二次造粒旋转筒仓的后端设置第一出风管道,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另一端设置第一重力沉降室。进一步的,所述一次造粒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传动机构和位于第一支撑传动机构上方的一次造粒旋转筒仓,所述一次造粒旋转筒仓为前高后低布置,所述一次造粒旋转筒仓的内壁周向均匀设置多个第一扬板,所述第一扬板的延伸方向与一次造粒旋转筒仓的轴线平行,所述一次造粒旋转筒仓的尾端设置雾化喷淋管和第三挡灰板,所述雾化喷淋管伸入一次造粒旋转筒仓内,所述雾化喷淋管外接热水供给装置,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包括热水器和增压水泵,所述第三挡灰板上设置第三除尘管道,所述一次造粒装置与二次造粒装置之间设置第五皮带传送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二造粒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传动机构和位于第二支撑传动机构上方的二次造粒旋转筒仓,所述二次造粒旋转筒仓为前高后低布置,所述推进区的内壁设置多个推进板,所述推进板的空间位置与二次造粒旋转筒仓的轴线相交,所述二次造粒区的内壁为光滑结构,所述烘干成型区的内壁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二扬板,所述第二扬板的延伸方向与二次造粒旋转筒仓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扬板上间隔设置多个开口,相邻第二扬板之间的开口交错设置,所述第二造粒装置与一次冷却装置之间设置第六皮带传送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一次冷却装置包括第三支撑传动机构和水平设置在第三支撑传动机构上端的一次冷却旋转筒仓,所述一次冷却旋转筒仓为前高后低布置,所述一次冷却旋转筒仓的内壁设置多个第三扬板,所述第三扬板的延伸方向与一次冷却旋转筒仓的轴线平行,所述一次冷却旋转筒仓的前端设置第二出风管道,所述第二出风管道的另一端设置第二重力沉降室,所述一次冷却装置的后端设置第二热风管,所述一次冷却装置与一次筛分装置之间设置第七皮带传送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冷却装置包括第四支撑传动机构和二次冷却旋转筒仓,所述二次冷却旋转筒仓为前高后低布置,所述二次冷却旋转筒仓的内壁设置多个第四扬板,所述第四扬板的延伸方向与二次冷却旋转筒仓的轴线平行,所述二次冷却旋转筒仓的前端与一次冷却旋转筒仓的前端通过风管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多个位于地面以下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上方围设第一挡灰板,所述第一挡灰板上设置第一除尘管道,所述进料斗的上端设置进料网筛,每个进料斗的下方均设置称重计量控制系统,多个称重计量控制系统的下方设置第一皮带传送装置,所述第一皮带传送装置与搅拌装置之间设第二皮带传送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下料斗、一次搅拌装置和二次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上方围设第二挡灰板,所述第二挡灰板上设置第二除尘管道,所述第二皮带传送装置的尾端位于下料斗的上方,所述一次搅拌装置的出料口位于二次搅拌装置的上方,所述二次搅拌装置与破碎装置之间设置第三皮带传送装置,所述破碎装置与一次造粒装置之间设置第四皮带传送装置,所述包膜装置包括第五支撑传动机构和包膜旋转筒仓,所述包膜旋转筒仓内壁设置环形挡板,包膜旋转筒仓的前端设置油管和粉管。进一步的,所述一次筛分装置和二次筛分装置的结构相同,包括水平设置的旋转筒筛,所述旋转筒筛的上方围设第四挡灰板,旋转筒筛为前高后低布置,旋转筒筛前端的下方设置粉尘收集料斗,粉尘收集料斗位于第四皮带传送装置的上方,第四挡灰板上设置第四除尘管道。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搅拌装置为两个,所述下料斗上设置分拨机构,所述分拨机构包括铰接设置在下料斗上端面的分拨板,所述二次搅拌装置设置在地面以下,采用绞龙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重力沉降室和第二重力沉降室的结构相同,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密封室,所述密封室内设置下挡墙和上挡墙,相邻密封室之间通过第一地下风道相连通,位于后侧的密封室通过第二地下风道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地下风道设置第一抽风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一重力沉降室的第二地下风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管上设置第二抽风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传动机构、第二支撑传动机构、第三支撑传动机构、第四支撑传动机构的结构相同,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和第三支撑底座,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的上端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上端设置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外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机传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肥料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前向后依次包括进料装置(1)、搅拌装置(2)、破碎装置(3)、一次造粒装置(4)、二次造粒装置(5)、一次冷却装置(6)、一次筛分装置(7)、二次冷却装置(8)、二次筛分装置(9)、包膜装置(10)、称重装袋装置(11),所述进料装置(1)、搅拌装置(2)、一次造粒装置(4)、一次筛分装置(7)、二次筛分装置(9)上均设置除尘管道,所述一次造粒装置(4)包括一次造粒旋转筒仓(4‑1),所述一次造粒旋转筒仓(4‑1)的尾端设置雾化喷淋管(4‑3),所述二次造粒装置(5)包括二次造粒旋转筒仓,所述二次造粒旋转筒仓自前向后依次包括推进区(5‑1)、二次造粒区(5‑2)、烘干成型区(5‑3),所述二次造粒旋转筒仓的前端设置第一热风管(5‑4),所述第一热风管(5‑4)外接热风供给装置,所述二次造粒旋转筒仓的后端设置第一出风管道(5‑5),所述第一出风管道(5‑5)的另一端设置第一重力沉降室(5‑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肥料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前向后依次包括进料装置(1)、搅拌装置(2)、破碎装置(3)、一次造粒装置(4)、二次造粒装置(5)、一次冷却装置(6)、一次筛分装置(7)、二次冷却装置(8)、二次筛分装置(9)、包膜装置(10)、称重装袋装置(11),所述进料装置(1)、搅拌装置(2)、一次造粒装置(4)、一次筛分装置(7)、二次筛分装置(9)上均设置除尘管道,所述一次造粒装置(4)包括一次造粒旋转筒仓(4-1),所述一次造粒旋转筒仓(4-1)的尾端设置雾化喷淋管(4-3),所述二次造粒装置(5)包括二次造粒旋转筒仓,所述二次造粒旋转筒仓自前向后依次包括推进区(5-1)、二次造粒区(5-2)、烘干成型区(5-3),所述二次造粒旋转筒仓的前端设置第一热风管(5-4),所述第一热风管(5-4)外接热风供给装置,所述二次造粒旋转筒仓的后端设置第一出风管道(5-5),所述第一出风管道(5-5)的另一端设置第一重力沉降室(5-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料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造粒装置(4)包括第一支撑传动机构和位于第一支撑传动机构上方的一次造粒旋转筒仓(4-1),所述一次造粒旋转筒仓(4-1)为前高后低布置,所述一次造粒旋转筒仓(4-1)的内壁周向均匀设置多个第一扬板(4-2),所述第一扬板(4-2)的延伸方向与一次造粒旋转筒仓(4-1)的轴线平行,所述一次造粒旋转筒仓(4-1)的尾端设置雾化喷淋管(4-3)和第三挡灰板(4-4),所述雾化喷淋管(4-3)伸入一次造粒旋转筒仓(4-1)内,所述雾化喷淋管(4-3)外接热水供给装置,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包括热水器和增压水泵,所述第三挡灰板(4-4)上设置第三除尘管道(4-5),所述一次造粒装置(4)与二次造粒装置(5)之间设置第五皮带传送装置(4-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料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造粒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传动机构和位于第二支撑传动机构上方的二次造粒旋转筒仓,所述二次造粒旋转筒仓为前高后低布置,所述推进区(5-1)的内壁设置多个推进板(5-7),所述推进板(5-7)的空间位置与二次造粒旋转筒仓的轴线相交,所述二次造粒区(5-2)的内壁为光滑结构,所述烘干成型区(5-3)的内壁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二扬板(5-8),所述第二扬板(5-8)的延伸方向与二次造粒旋转筒仓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扬板(5-8)上间隔设置多个开口,相邻第二扬板(5-8)之间的开口交错设置,所述第二造粒装置与一次冷却装置(6)之间设置第六皮带传送装置(5-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肥料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冷却装置(6)包括第三支撑传动机构和水平设置在第三支撑传动机构上端的一次冷却旋转筒仓,所述一次冷却旋转筒仓为前高后低布置,所述一次冷却旋转筒仓的内壁设置多个第三扬板,所述第三扬板的延伸方向与一次冷却旋转筒仓的轴线平行,所述一次冷却旋转筒仓的前端设置第二出风管道(6-4),所述第二出风管道(6-4)的另一端设置第二重力沉降室(6-1),所述一次冷却装置(6)的后端设置第二热风管(6-2),所述一次冷却装置(6)与一次筛分装置(7)之间设置第七皮带传送装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民堂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市宝康农资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