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电热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72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体电热锅,加热底座和设置在加热底座上的锅体,锅体包括并排一体设置的汤锅和烤锅,所述烤锅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过油孔,在烤锅底部均布有自远离过油孔的一端向靠近过油孔的一端延伸的集油槽,所述集油槽自两端向中心呈逐渐下凹的趋势,且所述集油槽远离所述过油孔的一端高于所述集油槽靠近所述过油孔的一端,由于靠近过油孔的一端低于远离过油孔的一端,当集油槽中间的油脂或水分过多高出集油槽靠近过油孔的一端时,这些水分及油脂会沿着过油孔及时排出,不会造成烤锅内过多水分及油脂的聚集,该分体电热锅能够及时将过多的水分及油脂排出,同时避免油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电热锅
本技术涉及锅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分体电热锅。
技术介绍
烧烤和火锅一直是受广大食客欢迎的,现有的市面上已经出现能够同时满足吃火锅和吃烧烤的分体电热锅,在多功能的烧烤区烧烤时,一般在锅中刷上油后,待锅加热后,将食材放置在锅内进行烧烤,由于烧烤一般都是持续不断地进行,每次往锅中添加的食用油以及食物本身含有的油脂、水分等液态物质会残留在锅体内,这些油污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烟,污染环境,还会附着在食物表面,危害食用者的健康。申请号为201220690988.5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开放式电烤锅,其包括锅体,锅体与水平面呈5°夹角,在锅体内侧边缘设置导油槽和排油嘴,排油嘴下方设置集油盒。上述的设置虽然能够将一些油污和过量的水分自动自导油槽和排油嘴排出,但其设置的锅体呈倾斜角度,不能蓄积油,一旦将食用油刷入锅体,在食用油还未被食材利用的情况下就会自排油嘴流出,这会导致食用油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减少食用油浪费且能够将过多的水分和油脂及时排出的分体电热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新的技术方案:一种分体电热锅,加热底座和设置在加热底座上的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并排一体设置的汤锅和烤锅,所述烤锅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过油孔,在烤锅底部均布有自远离过油孔的一端向靠近过油孔的一端延伸的集油槽,所述集油槽自两端向中心呈逐渐下凹的趋势,且所述集油槽远离所述过油孔的一端高于所述集油槽靠近所述过油孔的一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在烤锅底部设置集油槽,该集油槽中间凹陷最深,其远离过油孔的一端高于其靠近过油孔的一端,当烤锅底部刷上油后,过多的油会汇集到集油槽的中间,不会直接从过油孔处流出烤锅,造成浪费,由于靠近过油孔的一端低于远离过油孔的一端,当集油槽中间的油脂或水分过多高于集油槽靠近过油孔的一端时,这些水分及油脂会沿着过油孔及时排出,不会造成烤锅内过多水分及油脂的聚集,该分体电热锅能够及时将过多的水分及油脂排出,同时避免油的浪费。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油槽具有三个支槽且整体形状呈Y形,三个支槽的交点为烤锅的最低处。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集油槽的形状设置相较于一条直线的设置,三条支槽汇集的交点能够收集更多的油。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油槽的上端两个支槽之间设置成平面。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平面的设置能够增加食材与烤锅的接触面积,使食材受热更加均匀。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的集油槽相互贴合且设置方向相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烤锅内可以设置尽量多的集油槽,使整个烤锅的底部均能够收集到油。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槽的截面形状为凹弧形。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支槽的截面为凹弧形相对于矩形、V形其能够更加流畅地供油脂、水分及食物残渣通过,有效减少食物残渣的嵌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油孔向下延伸有一口径逐渐减小的过油嘴,所述加热底座上设置有供所述过油嘴穿插的通孔。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过油嘴的形状设置能够起到引流的作用,其与通孔配合穿插后可以有效避免水分及油脂进入加热底座内污染加热底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底座上于所述通孔的正下方滑移设置有一集油盒。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集油盒的设置能够收集自过油嘴上流下的油脂、水分和食物残。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底座的一侧凹陷有容置集油盒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下端贯穿加热底座的底部,在集油盒的两侧向外延伸有滑块,所述凹槽的两侧设置有供所述滑块滑移配合的滑槽。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集油盒与凹槽滑移配合,方便集油盒的倾倒或收纳。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油槽的下端设置有便于扣拉集油槽的扣槽。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扣槽的设置方便向外扣拉集油盒。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点为:在烤锅底部设置集油槽,该集油槽中间凹陷最深,其远离过油孔的一端高于其靠近过油孔的一端,当烤锅底部刷上油后,过多的油会汇集到集油槽的中间,不会直接从过油孔处流出烤锅,造成浪费,由于靠近过油孔的一端低于远离过油孔的一端,当集油槽中间的油脂或水分过多高于集油槽靠近过油孔的一端时,这些水分及油脂会沿着过油孔及时排出,不会造成烤锅内过多水分及油脂的聚集,该分体电热锅能够及时将过多的水分及油脂排出,同时避免油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分体电热锅的轴测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分体电热锅与集油盒的拆分图;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图中:1、锅体;101、烤锅;102、汤锅;103、过油孔;104、过油嘴;2、加热底座;201、通孔;202、凹槽;3、集油槽;301、支槽;302、交点;303、平面;4、滑槽;5、集油盒;501、滑块;502、扣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实施例一种分体电热锅,包括锅体1和加热底座2,锅体1包括并排一体设置的汤锅102和烤锅101,所述烤锅10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过油孔103,过油孔103向下延伸有一口径逐渐减小的过油嘴104,在烤锅101底部均布有自远离过油孔103的一端向靠近过油孔103的一端延伸的集油槽3,集油槽3自两端向中心呈逐渐下凹的趋势,且集油槽3远离过油孔103的一端高于集油槽3靠近过油孔103的一端。为了使整个烤锅101的锅底均能够均匀地进行集油,每个集油槽3具有三个支槽301且整体形状呈Y形,Y形的上端两个支槽301之间设置成平面303,该平面303在放置食材时能够增加食材与烤锅101的接触面积,三个支槽301的交点302为整个烤锅101的最低处。为了进一步增加集油槽3的设置个数,相邻的集油槽3相互贴合设置且设置方向相反。为了避免食物残渣嵌在集油槽3内,集油槽3的各个支槽301的截面形状为凹弧形。在加热底座2上设置有供过油嘴104穿插的通孔201,在加热底座2上于通孔201的正下方滑移配合有一集油盒5,在加热底座2的一侧凹陷有容置集油盒5的凹槽202,该凹槽202的下端贯穿加热底座2的底部,在集油盒5的两侧向外延伸有滑块501,凹槽202的两侧设置有供滑块501滑移配合的滑槽4,集油槽3的下端设置有便于扣拉集油槽3的扣槽502。使用本方案的分体电热锅,可以用汤锅102涮煮食材,用烤锅101进行烧烤食材,使用本方案的烤锅101进行烧烤时,可以用毛刷均匀涂覆食用油于烤锅101底部,在三个支槽301均附着食用油后,过多的食用油沿着集油槽3的三个支槽301逐步汇集在交点302处进行收集,加热烤锅101后,将食材放置在烤锅101内,当油不够时,可以挪动食材至交点302处沾油,然后再将沾完油的食材挪到平面303上进行烧烤,若食材中含有过多的油脂或者水分,当交点302处的油脂或水分过多超过集油槽3靠近过油孔103的一端时,过多的水分或油脂会自动自过油孔103处排出。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电热锅,包括加热底座(2)和设置在加热底座(2)上的锅体(1),所述锅体(1)包括并排一体设置的汤锅(102)和烤锅(101),所述烤锅(10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过油孔(103),其特征在于,在烤锅(101)底部均布有自远离过油孔(103)的一端向靠近过油孔(103)的一端延伸的集油槽(3),所述集油槽(3)自两端向中心呈逐渐下凹的趋势,且所述集油槽(3)远离所述过油孔(103)的一端高于所述集油槽(3)靠近所述过油孔(103)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电热锅,包括加热底座(2)和设置在加热底座(2)上的锅体(1),所述锅体(1)包括并排一体设置的汤锅(102)和烤锅(101),所述烤锅(10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过油孔(103),其特征在于,在烤锅(101)底部均布有自远离过油孔(103)的一端向靠近过油孔(103)的一端延伸的集油槽(3),所述集油槽(3)自两端向中心呈逐渐下凹的趋势,且所述集油槽(3)远离所述过油孔(103)的一端高于所述集油槽(3)靠近所述过油孔(103)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3)具有三个支槽(301)且整体形状呈Y形,三个支槽(301)的交点(302)为烤锅(101)的最低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3)的上端两个支槽(301)之间设置成平面(3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体电热锅,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集油槽(3)相互贴合且设置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炊大王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