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文彬专利>正文

套缸双塞液体吸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72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推出了一种套缸双塞液体吸注器,它摆脱了传统的阀门结构,由内、外缸套,内、外游动活塞,内、外挡环、活塞杆,液流管、连接杆、虹吸开关和手柄等组成,两缸腔隔筒既是两缸共用壁,又是活塞杆,挡环由销钉嵌于其上,当活塞杆上、下往复运动时,销钉带动游动活塞先后运动,使内、外缸腔与压力腔相通或隔绝,使内、外缸腔分别形成正、负压,达到同时吸注液体的目的,同时可虹吸自动导液,具有吸注效率高和便于携带的优点。(*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吸注器械。市场上常用的抽液器普遍采用单向阀门形式,使用时将缸体接触液面,液体由活塞带出,实现导液。其缺点是不能虹吸,也不能注液,只能在固定场合使用。中国技术公报公告的“液体抽引器”(申请号88208634)采用单向阀门结构,其虹吸通路的大小直接受液体冲力的影响,流量不稳定。由于吸力小,使用时受液面位置限置,且无吸注作用,适用性较差。又如“一种新型的汽车用抽油器”(申请号88215941.0)同样只具有单一的虹吸功能,其传统单向阀门结构受空间位置和容器形式的限制,携带不方便。手动活塞泵类虽具有吸注作用,但又无虹吸作用,体积大,制造工艺复杂,不便携带。 鉴于请
的现状,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既能直接吸注液体,又能利用虹吸作用自行导液,且保证液体流量稳定、吸注效率高、携带方便的液体吸注器。本技术的设计方案达到了上述目的它包括外缸体、活塞筒、液流管、外挡环、内挡环、外游动活塞、内游动活塞、虹吸开关、手柄。外缸体内缸筒、缸盖、缸底固接密封。活塞筒插入外缸体内,套在液流管Ⅱ之外,构成内缸腔和外缸腔,形成套缸。内缸腔同液流管Ⅱ相通,外缸腔同液流管Ⅰ相通,增加了有效容积。活塞筒插入外缸体的一端用挡销固接内外挡环,固接外挡环的挡销一端通过活塞筒壁伸进内缸腔,固接内挡环的挡销一端通过活塞筒壁伸进外缸腔。外挡环和挡销之间设置外游动活塞,外游动活塞沿外缸体内壁滑动密封,内挡环和挡销之间设置内游动活塞,内游动活塞沿液流管Ⅱ的外壁滑动密封。当活塞筒上下移动时,内、外游动活塞交替由内外挡环和挡销带动同时上下运动,由挡环带动游动活塞时形成接触密封,由挡销带动游动活塞时形成周边间隙通路,密封时,使缸腔下部容积扩大或缩小形成压力腔,开启时使内外缸腔交替同压力腔相通,由活塞筒带动游动活塞上下运动,都能造成有效工作压力,提高效率,游动活塞和挡环及挡销之间的密封和间隙通路代替了传统阀门的作用,实现同时吸注液体的目的,当虹吸拉杆将虹吸活塞上移,活塞筒壁上的虹吸孔露出,内外缸腔直接相通,即可利用虹吸作用自行导液。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以上结构,不仅具有虹吸及自动注液功能,且吸注效率高,设计容量为0.2升的钢制产品,其手动流量可达10l/min,重量仅为1Kg/件,可根据需要生产出系列产品。本技术体积小,重量轻,密封性好,便于携带,可广泛用于汽车加油、小型库房加油,化验室导液,机械油箱导油等场合,使用时不受环境、空间位置及容器形状的限制,将是一种受欢迎的液体吸注器具。本技术实施例1如附附图说明图1、2、3。图1 本套缸双塞液体吸注器活塞筒上行时纵剖结构示意图图2 活塞筒下行时挡环、活塞、挡销部份纵剖结构示意图图3 虹吸拉杆将虹吸活塞上提状态示意图1 正压腔2 外缸腔3 内缸腔4 缸筒5 缸盖6 活塞筒7 密封环8 液流管Ⅰ9 外挡环10 外挡环11 挡销12 外游动活塞13 内游动活塞14 内挡环15 缸底16 液流管Ⅱ17 限位螺钉18 虹吸拉杆19 定位槽孔20 连接杆21 弹簧22 连接环23 连接筒24 虹吸活塞25 虹吸孔26 挡销外缸体由缸筒4、缸盖5、缸底15上下两端分别钎接密封构成缸腔,液流管Ⅱ16从缸底中间插入缸腔,钎焊连接固定在缸底,活塞筒6从缸盖插入缸腔内,由橡胶活动密封将缸腔和液流管Ⅱ之间分割成两部分,即内缸腔3和外缸腔2形成套缸,活塞杆上端通过密封环7与手柄8螺钉连接。活塞筒插入缸体的一端的筒内壁下部内由挡销固定内挡环14,固定内挡环的四个挡销26一边通过活塞筒壁伸进外缸腔筒外壁上部用四个挡销11固定外挡环10,固定外挡环的挡销一边通过活塞筒壁伸进内缸腔、外挡环和挡销之间设置外游动活塞12,外游动活塞沿缸筒内壁滑动密封。内挡环和挡销之间设置内游动活塞13,内游动活塞沿液流管Ⅱ外壁滑动密封,内外挡环的一端面可作成环形锯齿,以提高接触密封效果。拉动手柄带动活塞杆上行时(见附图1),内挡环同内游动活塞接触密封,使缸腔下部容积扩大,形成压力腔1,内缸腔容积不变为零压,同时,挡销带动外游动活塞上行,挡销和外游动活塞形成周边间隙,使外缸腔同压力腔相通,形成负压。液体从液流管Ⅰ流入外缸腔和压力腔。拉动手柄带动活塞杆下行时(见附图2),外挡环与外游动活塞接触密封,使压力腔容积缩小,同时挡销带动内游动活塞下行,形成周边间隙,使内缸腔与压力腔相通,形成正压,压力腔和内缸腔的液体经过液流管Ⅱ注出。在上述动作的同时,外缸腔的容积扩大形成负压,通过液流管Ⅰ继续吸液。如此上下往复,内缸腔交替出现零压和正压,零压储液,正压注液;外缸腔始终为负压、始终吸液,实现同时吸注液体的作用。为了使本技术既有吸注液的功能,同时还具备虹吸功能,可在活塞筒内设置虹吸开关。该虹吸开关包括虹吸孔25,虹吸活塞24,连接筒23,连接环22,连接杆20,虹吸拉杆18,虹吸孔开在活塞筒壁上,虹吸活塞与连接筒钎接,连接筒通过连接环与连接杆螺钉连接,连接杆作成台阶园柱形,直径大的一端和连接环之间设置一弹簧21,连接杆通过密封环处橡胶滑动密封。虹吸拉杆上开一限位面,穿过连接杆上端通孔,由限位螺钉限位,放入手柄的定位槽孔19中,通过虹吸活塞封堵虹吸孔,当吸入液体后将虹吸拉杆从手柄的定位槽孔中退出,随弹簧弹起,带动虹吸活塞上移,露出虹吸孔,使内外缸腔直接相通,利用虹吸作用实现自动导液。套缸双塞液体吸注器实施例2如附图4、5。图4 本套缸双塞液体吸注器活塞筒上移时部分纵剖结构示意图图5 活塞筒下行时挡环、活塞、挡销部份纵剖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内容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调换内外档环的上下固接位置,改变液体通过吸注器的流动方向。活塞筒插入外缸体内的一端,外壁面下部用挡销固定外挡环,其挡销的一端通过活塞筒壁伸进内缸腔;内壁面上部用挡销固接内挡环,其挡销的一端通过活塞筒壁伸进外缸腔,外挡环和伸进外缸腔的挡销之间设置外游动活塞,内挡环和伸进内缸腔的挡销之间设置内游动活塞,当活塞杆上行时(见附图4),外挡环与外游动活塞接触密封,外缸腔同压力腔隔断,外缸腔容积缩小为正压,压力腔容积增大为负压,同时,内游动活塞由挡销带动上行、形成周边间隙通路,内缸腔和压力腔相通形成负压,此时液体经过液流管Ⅱ吸入内缸腔及压力腔。当活塞筒下行时(见附图5),内游动活塞同内挡环接触密封,隔断内缸腔和压力腔,内缸腔容积不变为零压,压力腔容积缩小为正压,同时外挡环由挡销带动下行,形成周边间隙通路,压力腔同外缸腔相通,形成正压,此时压力腔和外缸腔的液体经过液流管Ⅰ注出。权利要求1.一种套缸双塞液体吸注器,包括外缸体、活塞筒、液流管、内挡环、外挡环、内游动活塞、外游动活塞、虹吸开关、手柄,其特征在于活塞筒(6)插入密封的外缸体内,与外缸体内壁构成外缸腔(2),与液流管Ⅱ(16)外壁构成内缸腔(3),外缸腔与液流管Ⅰ(9)相通,内缸腔与液流管Ⅱ相通,活塞筒是内外缸腔的共用壁,活塞筒上端与手柄联接做活塞拉杆,活塞筒插入外缸体内的一端筒壁上用挡销固接内外挡环,固接内挡环(14)的挡销的一端通过活塞筒壁伸进外缸腔,固接外挡环(10)的挡销的一端通过活塞筒壁伸进内缸腔;在内挡环和伸进内缸腔的挡销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缸双塞液体吸注器,包括外缸体、活塞筒、液流管、内挡环、外挡环、内游动活塞、外游动活塞、虹吸开关、手柄,其特征在于活塞筒(6)插入密封的外缸体内,与外缸体内壁构成外缸腔(2),与液流管Ⅱ(16)外壁构成内缸腔(3),外缸腔与液流管Ⅰ(9)相通,内缸腔与液流管Ⅱ相通,活塞筒是内外缸腔的共用壁,活塞筒上端与手柄联接做活塞拉杆,活塞筒插入外缸体内的一端筒壁上用挡销固接内外挡环,固接内挡环(14)的挡销的一端通过活塞筒壁伸进外缸腔,固接外挡环(10)的挡销的一端通过活塞筒壁伸进内缸腔;在内挡环和伸进内缸腔的挡销之间设置内游动活塞(13),内游动活塞沿液流管Ⅱ外壁滑动密封,在外挡环和伸进外缸腔的挡销之间设置外游动活塞(12),外游动活塞沿外缸体内壁滑动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汪文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