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罐红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5512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罐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自然摊青、热风萎凋、冷风萎凋、加酶揉捻、动态解块、酶促发酵、电热理条、电热滚形、二次理条、电磁烘干、色选除杂、微光波灭菌、罐装、智能包装等工序,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的小罐红茶具有外形一致性高,呈“细眉状”,色泽乌润油亮,冲泡后茶汤呈“金黄色”,滋味鲜醇回甘,含有淡雅的“果糖香”,充分展现了祁门红茶优良的品质。可广泛应用于祁门红茶的生产加工领域。

A Method of Making Small Cans of Black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罐红茶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罐红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祁门红茶作为三大红茶之一享誉全世界。其具有独特的祁门香,口感甘甜而广受茶客的喜爱。传统的红茶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艺,其红茶品质的优劣主要靠茶原料本身,制作工艺简单粗放,不能将红茶的品质完全的发挥出来。因此,市面上的祁门红茶品质参差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如何制作出口感纯正,品质上乘的祁门红茶,以更好的迎合高端消费市场,是目前祁门红茶做大做强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罐红茶的制作方法,应用该方法制得的红茶,外形为“细眉状”,色泽乌润油亮,冲泡后茶汤呈“金黄色”,滋味鲜醇回甘,含有淡雅的“果糖香”。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罐红茶的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原料→自然摊青→热风萎凋→冷风萎凋→加酶揉捻→动态解块→酶促发酵→电热理条→电热滚形→二次理条→电磁烘干→色选除杂→微光波灭菌→罐装→智能包装→小罐红茶。一种小罐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原料: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的槠叶种鲜叶;2)自然摊青:将芽叶输入摊青机,薄摊3~5cm,摊青1~1.5h;摊青的作用一方面是让内层水外溢,“青草气”散发;另一方面促进芽叶内含生化物质转化形成氨基酸、水溶性果胶、单糖等滋味物质。3)热风萎凋:将自然摊青后的芽叶,输送至电热萎凋槽内利用热风进行萎凋芽叶,萎凋温度为40~42℃,时间3~4h,失水率控制45~50%;运用电热风萎凋的优点,不仅萎凋质量均匀一致,而且不会出现焦叶现象。4)冷风萎凋:热风萎凋完成后改为吹冷风继续进行萎凋1~1.5h,萎凋温度为25~28℃;冷风萎凋作用有二点:其一,以防芽叶失水过多产生干枯,导致揉捻时断碎。其二,让萎凋叶温降到28~30℃,转为自然萎凋状态。5)加酶揉捻:将冷风萎凋后的芽叶,输送至揉捻机内,加入重量百分比为0.2~0.3%的复合复合果胶酶拌匀,揉捻3~5min;加酶揉捻有二大作用:笫一,通过揉捻作用,揉破细胞壁促使茶汁外溢,以利多酚氧化酶自然发酵。第二,让“复合果胶酶”浸入细胞内,进行外源酶促发酵。6)动态解块:将揉捻后芽叶,输送至滚筒炒干机进行热温动态解块8~10min,让芽叶通过滚筒旋转,沿着螺旋导筋的转动及抛散在热风干燥的作用下,解散揉捻茶团和干燥挥发水分,这种热温动态解块比传统振动解块断碎率少于15~20%并更有利于制成“细眉状”;所述滚筒炒干机内的温度为80~90℃;7)酶促发酵:将动态解块后芽叶,再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1~0.25%的复合复合果胶酶拌匀,输入智能发酵机内进行酶促发酵;发酵温度设定40~42℃,发酵时间2.5~3h,发酵湿度控制80~85%之间,每隔30分钟排气供氧一次;以促使茶叶中内含的多酚氧化酶和外加的“复合果胶酶”进行“双重”生物酶促发酵。因本项使用的“复合果胶酶”为果胶甲酯酶、果胶裂解酶、聚半乳糖醛酶的复合酶制剂,利用其作酶促发酵有三大益处:其一,分解转化大量果胶类芳香物质,以促进形成独特的“果糖香”。其二,通过生物催化作用,降解茶叶中苦涩味物质,增添鲜醇回甘滋味。其三,提高水浸出物含量和茶汤清亮度。8)电磁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输入至电磁烘干机中,在105~110℃下,烘干至茶叶含水率为32~34℃。采用电磁烘干有二大优点:其一,电磁烘干为固态烘干,不会对小罐红茶的“细眉状”外形造成损坏;其二,电磁辐射可促进茶叶内含的芳香物质挥发,有利于提高“果糖香”香气。为获得更好的条形,所述步骤7)之后还设置有电热理条和电热滚形工序,所述电热理条工序为将酶促发酵后的芽叶,输送至电热理条机内在80~85℃下,理条35~40min,使茶叶的含水率控制在23~25%之间,初步理成“长条状”;然后将电热理条后的芽叶,输入电热滚筒机,以95~100℃,滚形20~25min,利用芽叶在滚筒旋转摩擦和电热干燥的双重作用下,挥发水分紧结条形,以制成“眉状”外形。进一步的,所述电热滚形工序之后还设置有二次理条工序,即将电热滚形后的芽叶,再输入连续理条机,以75~80℃,连续理条15~20min,使其通过二次重复理条,形成“细眉状”茶叶。为获得更好的茶叶品质,所述步骤8之后还设置有以下步骤:9)色选除杂:将电磁烘干后的芽叶,输入红外光电色选机,利用智能识别系统的拣剔作用,将碎茶片、焦茶片及非茶夹杂物进行清除;10)微波光波灭菌:将去杂后的芽叶,输入微波光波灭菌机,以98~102℃,灭菌3~4min,使含水量≤5.5%;微波与光波超强灭菌优点,可高效杀灭生物杂菌,确保小罐红茶产品质量安全。11)分类罐装:将灭菌后的芽叶,输入智能填装机,将芽叶装入消毒后的铝罐中;12)智能包装:将罐装后的茶罐,经紫外线灭菌后,再输入智能包装机,利用无菌机械手将茶罐装入盒内,以110~120℃塑封后、装箱入库。采用无菌智能机械手装盒优点,可避免将微生物杂菌带入包装盒内,导致二次污染影响茶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获得的小罐红茶具有外形一致性高,呈“细眉状”,色泽乌润油亮,冲泡后茶汤呈“金黄色”,滋味鲜醇回甘,含有淡雅的“果糖香”,充分展现了祁门红茶优良的品质。应用热风萎凋、冷风萎凋、自然萎凋三种萎凋工艺,不仅使芽叶萎凋均匀一致,无枯叶焦叶,而且揉捻断碎率低,芽叶较完整。釆用加复合果胶酶揉捻和复合果胶酶促发酵工艺,不仅分解转化大量果胶类芳香物质,促进小罐红茶独特的“果糖香”风味形成,而且还能增添鲜醇回甘滋味,提高水浸出物含量和茶汤清亮度。运用动态解块、二次电热理条、电热滚形、电磁烘干等工艺,不仅促使制成“细眉状”的外形,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果糖香”香气。通过红外色选除杂、微波光波灭菌、铝罐覆膜包装、高压离子风洗罐、智能机械手无菌包装等技术应用,对提高小罐红茶产品纯净度和质量安全都有重要作用。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摊青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摊青机筛网输送带的剖面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解块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电热理条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滚筒式电热滚形机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电磁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罐红茶的制作方法,为提高小罐红茶的加工品质,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设备组成的系统制得。如图2至8所示,一种小罐红茶的加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摊青机1,萎凋机组2、揉捻机组3、解块机4、发酵机组5、电热理条机组6、滚形机组7、连续理条机组8和烘干机组9。该系统设置有1台摊青机1,所述的摊青机1包括震动机架101,设置在震动机架101内的多层筛网输送带102,筛网输送带102通过一组转轴107支撑,转轴107的两端固定在震动机架101上。所述筛网输送带为磨砂铝质材料制得,所述筛网输送带102上设置有一组抖动凹槽103,抖动凹槽103垂直于筛网输送带102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震动机架101上设置有震动器104,震动机架101底部设置有支撑弹簧105,震动器104工作使震动机架101发生轻微的抖动,使得茶叶在摊青机上缓慢输送的同时,在抖动凹槽103内不停的抖动翻转,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罐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步骤:1)鲜叶原料: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的槠叶种鲜叶;2)自然摊青:将芽叶输入摊青机,薄摊3~5cm,摊青1~1.5h;3)热风萎凋:将自然摊青后的芽叶,输送至电热萎凋槽内利用热风进行萎凋芽叶,萎凋温度为40~42℃,时间3~4h,失水率控制45~50%;4)冷风萎凋:热风萎凋完成后改为吹冷风继续进行萎凋1~1.5h,萎凋温度为25~28℃;5)加酶揉捻:将冷风萎凋后的芽叶,输送至揉捻机内,加入重量百分比比为0.2~0.3%的复合果胶酶拌匀,揉捻3~5min;6)解块:将揉捻后芽叶,输送至滚筒炒干机进行热温动态解块8~10min,让芽叶通过滚筒旋转,沿着螺旋导筋的转动及抛散在热风干燥的作用下,解散揉捻茶团和干燥挥发水分;所述滚筒炒干机内的温度为80~90℃;7)酶促发酵:将动态解块后芽叶,再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1~0.25%的复合复合果胶酶拌匀,输入智能发酵机内进行酶促发酵;发酵温度设定40~42℃,发酵时间2.5~3h,发酵湿度控制80~85%之间,每隔30分钟排气供氧一次;8)电磁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输入至电磁烘干机中,在105~110℃下烘干至茶叶含水率为32~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罐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步骤:1)鲜叶原料: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的槠叶种鲜叶;2)自然摊青:将芽叶输入摊青机,薄摊3~5cm,摊青1~1.5h;3)热风萎凋:将自然摊青后的芽叶,输送至电热萎凋槽内利用热风进行萎凋芽叶,萎凋温度为40~42℃,时间3~4h,失水率控制45~50%;4)冷风萎凋:热风萎凋完成后改为吹冷风继续进行萎凋1~1.5h,萎凋温度为25~28℃;5)加酶揉捻:将冷风萎凋后的芽叶,输送至揉捻机内,加入重量百分比比为0.2~0.3%的复合果胶酶拌匀,揉捻3~5min;6)解块:将揉捻后芽叶,输送至滚筒炒干机进行热温动态解块8~10min,让芽叶通过滚筒旋转,沿着螺旋导筋的转动及抛散在热风干燥的作用下,解散揉捻茶团和干燥挥发水分;所述滚筒炒干机内的温度为80~90℃;7)酶促发酵:将动态解块后芽叶,再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1~0.25%的复合复合果胶酶拌匀,输入智能发酵机内进行酶促发酵;发酵温度设定40~42℃,发酵时间2.5~3h,发酵湿度控制80~85%之间,每隔30分钟排气供氧一次;8)电磁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输入至电磁烘干机中,在105~110℃下烘干至茶叶含水率为32~3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罐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之后还设置有电热理条和电热滚形工序,所述电热理条工序为将酶促发酵后的芽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玉赵和涛孙倩俞华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小罐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