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变速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388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7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杆机构,其为将变速杆的操作传递到驱动齿轮组件的变速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其一端与变速杆的一端相连接,并且随着变速杆的操作能够沿着轴向进行直线移动以及沿着圆周方向进行旋转;变速臂,其一端与轴的另一端相连接,并且分别与轴的直线移动和旋转相对应地能够进行直线移动和旋转,其另一端选择性地联接于与驱动齿轮组件相连接的第一变速轨和第二变速轨;轴保持器,其固定于车体,所述轴以能够进行滑动的方式容纳于所述轴保持器,所述轴保持器限制轴的位置;连接杆,其两端分别与保持器支架和变速杆的中间部位铰链结合。

Vehicle transmission rod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变速杆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诸如拖拉机的农业机械车辆的变速操作传递到变速器的变速杆机构,具体而言,涉及通过一个变速杆来能够执行多个变速操作的变速杆机构。
技术介绍
诸如拖拉机等农业机械通过变速器将由发动机产生的旋转力传递到驱动轮,并且操作人员利用设置于驾驶座的变速杆(lever)来对变速器进行操作,由此,将由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以符合行驶条件的转速和扭矩传递到驱动轮。例如,如图9所示,在韩国专利公报第10-1512226号公开的现有的变速杆机构1000中,变速杆1001以枢轴部1004为中心进行枢轴转动A,从而变速杆1001的端部与变速轨(rail)1002、1003中的任意一个联接。并且,各个变速轨1002、1003与变速器连接并进行操作,以符合行驶条件。然而,在现有的变速杆机构1000中,变速杆1001端部的前后操作和左右操作的枢轴转动的中心A相同,因此,变速杆1001的前后操作和左右操作的旋转比率是相同的。因此,前后操作和左右操作的操作力大小相同,因此,仅仅通过现有的变速杆机构1000的结构,难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将变速杆1001的前后操作和左右操作的操作力设定为不同,并且,难以单独实现前后操作和左右操作。另外,如图10所示,在现有的其他变速杆机构2000中,将变速杆2001的前后操作和左右操作单独分离。具体而言,通过变速杆2001的左右操作来使变速杆2001以枢轴中心B为基准进行枢轴转动,由此使轴2002进行移动,从而使结合于轴2002的另一端的变速臂2005与变速轨(未图示)联接,并且,通过变速杆2001的前后操作来使变速杆2001以枢轴中心C为基准进行枢轴转动,由此使轴2002进行旋转,从而使联接于变速臂2005的变速轨进行移动。然而,前述的现有的其他变速杆机构2000无法变更枢轴中心B、C的位置,并且,需要有用于设定这种枢轴中心B、C的各种部件。并且,如图11所示,由于变速杆2001经由具有球形形状的连接部2004的保持架(holder)2003而与轴2002相连接,因此,在变速杆2001和连接部2004的连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间隙。并且,由于变速杆2001和连接部2004以球形接头形式相连接,因此,存在有变速杆2001的操作力无法有效传递到轴2002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前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于进行变速杆的左右枢轴操作的结构简化的变速杆机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减少用于构成变速杆机构的部件数量,来能够防止因部件之间的结合而降低变速杆的操作力的传递效率的变速杆机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实现与需要较小力的变速杆的左右操作相比更需要较大力的变速杆的前后操作的变速杆机构。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前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杆机构,其为将变速杆的操作传递到驱动齿轮组件的变速杆机构,包括:轴,其一端与变速杆的一端相连接,并且随着变速杆的操作能够沿着轴向进行直线移动以及沿着圆周方向进行旋转;变速臂,其一端与轴的另一端相连接,并且分别与轴的直线移动和旋转相对应地能够进行直线移动和旋转,其另一端选择性地联接于与驱动齿轮组件相连接的第一变速轨和第二变速轨;轴保持器,其固定于车体,所述轴以能够进行滑动的方式容纳于所述轴保持器,所述轴保持器限制轴的位置;连接杆,其两端分别与保持器支架和变速杆的中间部位铰链结合,所述保持器支架以在轴保持器的外周沿着轴的圆周方向能够进行滑动的方式结合于轴保持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杆以中间部位的点为中心朝向轴的轴向进行枢轴转动操作的情况下,轴在预设的范围内沿着轴向进行前进或后退,并且,变速臂可以选择性地与第一变速轨和第二变速轨中的任意一个联接。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杆以变速杆和轴的连接点为中心朝向轴的圆周方向进行枢轴转动操作的情况下,轴在预设的范围内沿着圆周方向进行旋转,并且,变速臂以轴的另一端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可以使联接的第一变速轨或第二变速轨沿着第一变速轨或第二变速轨的轴向对应地进行滑动。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变速臂还可以包括联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变速臂的与第一变速轨或第二变速轨中的任意一个联接的一端,联接部插入于在第一变速轨或第二变速轨形成的槽,由此可以使变速臂选择性地与第一变速轨或第二变速轨中的任意一个联接。并且,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变速杆机构,其中,从变速杆的另一端到轴和变速臂之间的连接点的距离与从联接部到轴和变速臂之间的连接点的距离的比率,大于从变速杆的另一端到中间部位的点的距离与从变速杆的一端到中间部位的点的距离b的比率。并且,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变速杆机构,还包括弹簧构件,其连接在变速杆的一端及变速杆的中间部位的点之间的预设位置和连接杆的预设位置相连接。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杆的一端可以与轴的一端铰链联接,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杆还可以包括杆支架,所述杆支架的截面为U字型,并且包围变速杆的中间点的外部。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杆还可以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截面为U字型,并且与保持器支架铰链连接。并且,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变速杆机构,还包括杆保持器,其结合于轴的一端并与轴一体地进行动作,变速杆的一端与杆保持器铰链连接。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简化用于进行变速杆的左右枢轴操作的结构。并且,由于本专利技术能够显著减少用于构成变速杆机构的部件数量,因此,能够防止因部件之间的结合而降低变速杆的操作力的传递效率。并且,本专利技术可以容易实施与需要较小力的变速杆的左右操作相比需要更大的力的变速杆的前后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性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式的变速杆机构的立体图。图2是概略性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式的变速杆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概略性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式的变速杆机构的主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变速杆机构的前后操作和左右操作的变速杆比率的主剖视图。图5是概略性示出图3中所示的变速杆机构的左右操作的主视图。图6是概略性示出随着图5中所示的变速杆机构的左右操作而变速臂与变速轨联接的动作的立体图。图7是概略性示出图3中所示的变速杆机构的前后操作的动作的侧视图。图8是概略性示出随着图7中所示的变速杆机构的前后操作而变速臂使变速轨进行移动的俯视图。图9是概略性示出现有的变速杆机构的动作的立体图。图10是概略性示出现有的其他变速杆机构的动作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现有的其他变速杆机构中的D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形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杆机构1的具体结构要素和其动作关系进行详细说明。在进行说明之前,在各种实施形式中,对具有相同结构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一实施形式中代表性地进行说明,而在其它的实施形式中,只对不同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图1是概略性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式的变速杆机构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变速杆机构1将变速杆10的前后操作或左右操作传递到驱动齿轮组件(未图示)。具体而言,变速杆10设置于诸如拖拉机的农业机械的驾驶座(未图示),由此驾驶员可以进行变速操作。变速杆10的移动被变速杆引导板(未图示)限制,例如,若使用四档变速器,则通过所述变速杆引导板将前后操作和左右操作组合成“H”字型,由此可以从一档到四档选择性地进行变速。并且,变速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杆机构(1),其为将变速杆(10)的操作传递到驱动齿轮组件的变速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20),所述轴(20)的一端与所述变速杆(10)的一端(10a)相连接,并且随着所述变速杆(10)的操作能够沿着轴向(X)进行直线移动以及沿着圆周方向(Y)进行旋转;变速臂(30),所述变速臂(30)一端与所述轴(20)的另一端相连接,能够分别与所述轴(20)的直线移动和旋转相对应地进行直线移动和旋转,所述变速臂(30)的另一端选择性地联接于与所述驱动齿轮组件相连接的第一变速轨(61)和第二变速轨(62);轴保持器(40),固定于车体,所述轴(2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容纳于所述轴保持器(40),并且所述轴保持器(40)限制所述轴(20)的位置;连接杆(50),所述连接杆(50)的两端分别与保持器支架(41)和所述变速杆(10)的中间部位(11)铰链结合,所述保持器支架(41)以在所述轴保持器(40)的外周能够沿着所述轴(20)的圆周方向(Y)进行滑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轴保持器(4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11 KR 10-2016-01504331.一种变速杆机构(1),其为将变速杆(10)的操作传递到驱动齿轮组件的变速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20),所述轴(20)的一端与所述变速杆(10)的一端(10a)相连接,并且随着所述变速杆(10)的操作能够沿着轴向(X)进行直线移动以及沿着圆周方向(Y)进行旋转;变速臂(30),所述变速臂(30)一端与所述轴(20)的另一端相连接,能够分别与所述轴(20)的直线移动和旋转相对应地进行直线移动和旋转,所述变速臂(30)的另一端选择性地联接于与所述驱动齿轮组件相连接的第一变速轨(61)和第二变速轨(62);轴保持器(40),固定于车体,所述轴(2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容纳于所述轴保持器(40),并且所述轴保持器(40)限制所述轴(20)的位置;连接杆(50),所述连接杆(50)的两端分别与保持器支架(41)和所述变速杆(10)的中间部位(11)铰链结合,所述保持器支架(41)以在所述轴保持器(40)的外周能够沿着所述轴(20)的圆周方向(Y)进行滑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轴保持器(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杆机构(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速杆(10)以所述中间部位(11)的点为中心朝向所述轴(20)的轴向(X)进行枢轴转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轴(20)在预设的范围内沿着轴向(X)进行前进或后退,所述变速臂(30)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变速轨(61)和所述第二变速轨(62)中的任意一个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杆机构(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速杆(10)以所述变速杆(10)和所述轴(20)的连接点为中心朝向所述轴(20)的圆周方向(Y)进行枢轴转动操作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轴(20)在预设的范围内沿着圆周方向(Y)进行旋转,并且所述变速臂(30)以所述轴(20)的另一端为中心进行旋转,来使联接的所述第一变速轨(61)或所述第二变速轨(62)沿着所述第一变速轨(61)或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圭范
申请(专利权)人:LS美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