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电电池及其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09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芯、正极帽及负极帽,还包括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包括接触模块及保护降压模块,其中,所述正极帽设置于所述接触模块上,接触模块设置PCB板围绕正极帽形成负极PCB板,保护降压模块与电芯电性连接。通过把电池的正极帽及保护电路模块集成于电池盖帽一端,盖帽尖端凸起部分为正极,围绕凸起部分使用沉金负极PCB板作为负极,集中电池的正极帽于一侧,可实现两种充电方式,方便电池的充电。同时还提供了可充电电池的充电器,设置负极充电弹簧以及正极充电柱分别与可充电电池中的正极帽以及负极PCB板对应,无需传统电池盒,更加方便快捷。

Rechargeable Batteries and Charg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充电电池及其充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充电电池及其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电池也伴随着电子产品深入生活,能够循环使用的可充电电池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现有的可充电电池中,充电时需分别接通电池的正极帽及负极帽,形成整个电路通路,充电及其不方便,其充电需采用电池盒,包含电池位以及对应的正极端及负极端,与需将充电电池整个放入电池盒中,通以电流,实现对电池的充电。此充电方式比较占用空间,且电池充电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充电电池,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充电不方便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芯、正极帽及负极帽,还包括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包括接触模块及保护降压模块,其中,所述正极帽设置于所述接触模块上,接触模块设置PCB板围绕正极帽形成负极PCB板,保护降压模块与电芯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负极PCB板为沉金负极PCB板,所述接触模块与所述保护降压模块通过铜针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可充电电池还包括用于固定电路模块的上盖,所述上盖对应负极PCB板以及正极帽位置开设有通孔。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保护降压模块上设置有充电指示灯。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上盖侧边设有方便安装电路模块的开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上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座,以及设置在充电座上的至少一个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包括负极充电弹簧以及正极充电柱,所述正极充电柱设置于负极充电弹簧所围成的圈内,所述负极充电弹簧以及正极充电柱分别与可充电电池中的正极帽以及负极PCB板对应。本专利技术充电器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正极充电柱为带磁性的正极充电柱。本专利技术充电器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充电座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充电座的凹槽内。本专利技术充电器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充电器还包括设置凹槽内的反光灯罩。本专利技术充电器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充电接口及反光灯罩为2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把电池的正极帽及保护电路模块集成于电池盖帽一端,盖帽尖端凸起部分为正极,围绕凸起部分使用沉金负极PCB板作为负极,集中电池的正极帽于一侧,可实现两种充电方式,方便电池的充电。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利用带磁铁的充电器给可充电电池充电,具备磁吸充电功能。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可充电电池及其充电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可充电电池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充电器的一充电接口去除负极充电弹簧后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说明:电池壳体1;电芯2;正极帽3;电路模块4;负极PCB板41;保护降压模块42;接线孔421;铜针43;上盖5;通孔51;开口52;充电座6;负极充电弹簧7;正极充电柱8;反光灯罩9;凹槽10;充电器11;充电线路板12。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电芯2、正极帽3及负极帽,还包括电路模块4,所述电路模块4包括接触模块及保护降压模块42,其中,所述正极帽3设置于所述接触模块上,接触模块设置PCB板围绕正极帽3形成负极PCB板41,保护降压模块42与电芯2电性连接。将负极PCB板41与正极帽3集成于接触模块上,形成中间凸起为正极,围绕凸起正极部分为负极的充电电路,使用方便,且充电时间缩短。同时,本实施例的可充电电池的正极帽3与负极帽同样可组成一个通路,即常规的电池充电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可充电电池同时具备两种充电方式,使用方便。进一步结合图2,具体的,所述电池壳体1为钢壳,所述电芯2为锂电池聚合物电芯,电路模块4设置于电池壳1靠近正极帽3一端。正极帽3设置于接触模块上,所述的负极PCB板41为沉金负极PCB板,相比沉银等其具有更优异的导电性能。接触模块与所述保护降压模块42通过铜针43连接。保护降压模块42用于电池的放电保护、短路保护、过放保护以及控制输出电压。所述保护降压模块42上还设有充电指示灯用于电池的充电指示。同时保护降压模块42侧端设置有接线口421用于电路模块4与电芯2的电连接。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充电电池还设置有上盖5用于固定电路模块4,所述上盖5开设有通孔51对应露出正极帽3以及负极PCB板41,使正极帽3以及负极PCB板41能够与充电器11的充电接口电连接。上盖5选用绝缘材料,可优选为塑料盖。上盖5侧边开设有开口52,方便安装更换电路模块4。结合附图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上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器11,所述充电器11包括充电座6,以及设置在充电座6上的至少一个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包括负极充电弹簧7以及正极充电柱8,正极充电柱8设置于负极充电弹簧7所围成的圈内,负极充电弹簧7以及正极充电柱8分别与可充电电池中的正极帽3以及负极PCB板41对应。针对上述可充电电池,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器11将正极充电柱8以及负极充电弹簧7集成,对应可充电电池上电池模块4的正极帽3以及负极PCB板41,形成通路对电池充电。对于本实施例的正极充电柱8,设置成磁铁,利用磁性吸附正极帽3,具备磁吸充电功能。具体的,所述充电座6上开设有凹槽10,充电接口设置在充电座6的凹槽10内,在充电时,可充电电池的正极帽3一端与充电接口电连接,同时也置于凹槽10内,对可充电电池进行支撑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接口可设置在充电座6上端,可利用其他结构进行支撑固定。充电座6内部设置有充电线路板12等,其与充电接口的电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无区别,在此不做补充。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充电器11还包括设置凹槽10内的反光灯罩9,其可固定可充电电池,且能够反射可充电电池中的充电指示灯,便于消费者的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接口设置可设置成1个或者多个,一般以成对出现,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用于一对可充电电池的充电,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4个或者更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充电电池具备两种充电方式,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可充电电池与充电器搭配使用,利用磁吸充电,无需传统的电池盒,有效节省空间,且充电更加快速,改变传统充电方式。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芯、正极帽及负极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包括接触模块及保护降压模块,其中,所述正极帽设置于所述接触模块上,接触模块设置PCB板围绕正极帽形成负极PCB板,保护降压模块与电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芯、正极帽及负极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包括接触模块及保护降压模块,其中,所述正极帽设置于所述接触模块上,接触模块设置PCB板围绕正极帽形成负极PCB板,保护降压模块与电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PCB板为沉金负极PCB板,所述接触模块与所述保护降压模块通过铜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电池还包括用于固定电路模块的上盖,所述上盖对应负极PCB板以及正极帽位置开设有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降压模块上设置有充电指示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侧边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兴鸿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