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贮液器及该贮液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450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54
一种贮液器及该贮液器的制造方法,贮液器包括壳体、封头组件,壳体与封头组件连接且相对密封,贮液器具有腔体,封头组件具有周壁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周壁部成形于封头组件的周向外侧,第一通道与腔体连通。第二通道包括第一连通部、第二连通部与第三连通部,壳体具有与周壁部相对应的第一内侧壁,第二连通部贯穿周壁部并与壳体的第一内侧壁相面对。壳体的第一内侧壁具有向封头组件突出的突起部,突起部具有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环绕第二连通部,第一接触部与封头组件接触和/或小间隙配合,这样可减少贮液器内通过第二连通部而产生的内漏。

A liquid reservoi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贮液器及该贮液器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贮液器及该贮液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贮液器通常包括封头、壳体和过滤组件,封头与壳体形成内腔,过滤组件位于内腔。贯穿封头的流体通道连通内腔与外侧,且流体通道在封头的周侧具有开口。壳体内侧与封头的周侧间一般采用间隙配合的安装方式,一部分流体会通过开口直接从周侧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内腔且不穿过过滤组件,无法起到过滤水分和杂质的目的。因此,需要设置减少内部泄漏的结构,进而提高过滤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相对减少贮液器内部的泄漏,进而提高过滤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贮液器,包括壳体与封头组件,所述贮液器具有腔体,所述封头组件具有顶部、底部与周壁部,所述周壁部成形于所述封头组件的周向外侧,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相对设置在该周壁部的两端,所述封头组件还具有肩部,所述壳体具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肩部抵接或间隙配合;所述封头组件具有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所述顶部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为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端口,所述底部设有第一孔口,所述第一孔口为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口,所述第一通道不直接贯穿所述周壁部;所述顶部还设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连通部、第二连通部与第三连通部,所述第二接口为所述第一连通部的一端端口,所述第一连通部的另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三连通部的一端端口为其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连通部,所述底部还设有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为所述第三连通部的另一端口;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第三连通部不直接连通,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周壁部相对应的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连通部贯穿所述周壁部并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侧壁相面对;所述壳体的第一内侧壁具有向所述封头组件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具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环绕所述第二连通部,所述封头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应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接触和/或小间隙配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贮液器的减少泄漏的结构的制造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种贮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至少包括壳体和与所述壳体固定且连接的封头组件;所述制造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封头组件通过切削和/或冲压的方式成形出周壁部、顶部、底部,在所述封头组件内通过铣的方式制造第一通道、第一连通部、第二连通部、第三连通部,在所述第二连通部靠近所述周壁部的一端加工第二接触部;将所述封头组件组装入所述壳体;将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相对应的位置进行冲压,使所述壳体形成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压紧贴合和/或小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接触部。该方案可相对减少贮液器通过第二连通部而产生的内部泄漏。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贮液器的主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贮液器的封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贮液器的封头的侧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2所示贮液器的封头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2所示贮液器的壳体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2所示贮液器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3所示的贮液器的封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二接触部的范围;图9示出了贮液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图10示出了贮液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封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二接触部的范围;图11示出了贮液器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封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贮液器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沿A-A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3示出了的贮液器第四种实施方式沿A-A线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4示出了贮液器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封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容纳腔;图15示出了的贮液器的第五实施方式沿B-B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6示出了贮液器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壳体沿B-B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7为贮液器第六种实施方式沿A-A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8示出了贮液器第七种实施方式沿A-A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9示出了贮液器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的壳体沿A-A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0为贮液器第七种实施方式的封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二接触部的范围;图21示出了贮液器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沿A-A线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密封固定结构;图22示出了贮液器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封头的主视示意图;图23示出了图1所示贮液器沿A-A线的的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制冷剂的流动路径;图24示出了图1所示贮液器沿A-A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密封固定结构;图25示出了图1所示贮液器沿A-A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过滤组件的结构;图26示出了贮液器的第九种实施方式的壳体沿B-B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突起部的结构;图27示出了贮液器的第九种实施方式沿A-A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减少泄露的结构;图28示出了图27中的壳体沿A-A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9示出了贮液器的第九种实施方式的封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二接触部的范围;图30示出了贮液器的制造方法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1:参考图1至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贮液器沿A-A面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贮液器包括封头组件、一端开口的壳体2、位于壳体2内的过滤组件、穿过过滤组件的导管3。过滤组件包括挡网4、无纺布滤片5和分子筛6,封头组件包括封头1。壳体2与封头1形成贮液器的腔体8,腔体8包括第一腔体81和第二腔体82,第一腔体81和第二腔体82由过滤组件隔开。壳体2包括但不限于圆筒状,其它形状的结构如方形也能够满足本专利技术的需要。如图3、图4,封头1大致为圆柱形,其具有顶部18、底部19和周壁部13。顶部18大致为圆形平面,周壁部13成形于封头1的周向外侧,大致为环绕封头1的曲面,顶部18与底部19相对设置在周壁部13的两端,底部19具有突出部193,突出部193向封头1的外侧突出。如图6,壳体2大致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壳体2的开口端具有配合部25,配合部25大致为环形平面。如图4,封头1具有成形于封头1周向外侧的的环形台阶,台阶相对高于周壁部13,台阶的与配合部25相对应的一部分为肩部132。配合部25与肩部132抵接或间隙配合。如图6,壳体2具有与周壁部13相对应的第一内侧壁29。图5为贮液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封头1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如图5,顶部18设有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第三接口192位于封头1底部。封头1内部具有第一通道15、第二通道16。第一接口11为第一通道15的一端端口,底部19设有第一孔口191,第一孔口191为第一通道15的另一端口,第一通道15不直接贯穿周壁部13。第二通道16包括第一连通部161、第二连通部162与第三连通部16。第二接口12为第一连通部161的一端端口,第一连通部161另一端口连通第二连通部162,第三连通部163的一端端口连通第二连通部162,第三接口192为第三连通部163的另一端口。具体地,第一连通部161、第二连通部162、第三连通部163的内壁都大致为圆柱形曲面。具体地,第三连通部163的中心轴大致与封头1的中心轴重合,且第一连通部161与第三连通部163的中心轴不重合。第二连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贮液器,包括壳体与封头组件,所述贮液器具有腔体,所述封头组件具有顶部、底部与周壁部,所述周壁部成形于所述封头组件的周向外侧,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相对设置在该周壁部的两端,所述封头组件还具有肩部,所述壳体具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肩部抵接和/或间隙配合;所述封头组件具有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所述顶部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为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端口,所述底部设有第一孔口,所述第一孔口为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口,所述第一通道不直接贯穿所述周壁部;所述顶部还设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连通部、第二连通部与第三连通部,所述第二接口为所述第一连通部的一端端口,所述第一连通部的另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三连通部的一端端口为其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连通部,所述底部还设有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为所述第三连通部的另一端口;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第三连通部不直接连通,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周壁部相对应的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连通部贯穿所述周壁部并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侧壁相面对;所述壳体的第一内侧壁具有向所述封头组件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具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环绕所述第二连通部,所述封头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应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接触和/或小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贮液器,包括壳体与封头组件,所述贮液器具有腔体,所述封头组件具有顶部、底部与周壁部,所述周壁部成形于所述封头组件的周向外侧,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相对设置在该周壁部的两端,所述封头组件还具有肩部,所述壳体具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肩部抵接和/或间隙配合;所述封头组件具有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所述顶部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为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端口,所述底部设有第一孔口,所述第一孔口为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口,所述第一通道不直接贯穿所述周壁部;所述顶部还设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连通部、第二连通部与第三连通部,所述第二接口为所述第一连通部的一端端口,所述第一连通部的另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三连通部的一端端口为其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连通部,所述底部还设有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为所述第三连通部的另一端口;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第三连通部不直接连通,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周壁部相对应的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连通部贯穿所述周壁部并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侧壁相面对;所述壳体的第一内侧壁具有向所述封头组件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具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环绕所述第二连通部,所述封头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应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接触和/或小间隙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突起部顶端具有沉孔,所述壳体具有外侧壁,所述外侧壁成形于所述壳体的周向外侧,所述沉孔向背离封头组件的方向延伸且不贯穿所述外侧壁,所述第一接触部不位于所述沉孔;或者,所述突起部顶端相对平整,所述突起部顶端不具有沉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突起部顶端具有沉孔,所述壳体具有外侧壁,所述外侧壁成形于所述壳体的周向外侧,所述沉孔向背离封头组件的方向延伸且不贯穿所述外侧壁,所述第一接触部不位于所述沉孔;或者,所述突起部顶端相对平整,所述突起部顶端为不具有沉孔的曲面;L为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最窄部分的宽度,0≤L≤1.5mm;或者,1.5mm<L≤4.0mm;或者,L>4.0mm;所述外侧壁在与所述突起部相对应的位置具有凹陷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伸入所述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成形于所述突起部的周向侧壁并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内壁相接触和/或小间隙配合;和/或所述壳体的突起部顶端具有沉孔,所述壳体具有外侧壁,所述外侧壁成形于所述壳体的周向外侧,所述沉孔向背离封头组件的方向延伸且不贯穿所述外侧壁,所述第一接触部不位于所述沉孔;或者,所述突起部顶端相对平整,所述突起部顶端不具有沉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部在第二连通部周围具有平台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于所述平台部;和/或所述壳体的突起部顶端具有沉孔,所述壳体具有外侧壁,所述外侧壁成形于所述壳体的周向外侧,所述沉孔向背离封头组件的方向延伸且不贯穿所述外侧壁,所述第一接触部不位于所述沉孔;或者,所述突起部顶端相对平整,所述突起部顶端不具有沉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组件还包括第一环形件,所述第一环形件位于所述第二连通部与所述第一内侧壁相面对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件环绕所述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环形件,所述第二接触部环绕所述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突起部的第一接触部相接触和/或小间隙配合,接触面和/或配合面环绕所述第二连通部且所述接触面和/或配合面是连续的;或者,所述突起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