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型排气尾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排气尾管
,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型排气尾管。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排气尾管是指连接与消声器或者后处理系统之后,与大气直接连接的发动机零部件。非道路四阶段发动机后处理对防水要求比较严格,严禁下雨水大量进入后处理,现有排气尾管一般只是单纯的排气作用,不具备防水功能。目前常用的防水型排气尾管的结构,大多采用在排气尾管的管体的末端设置可开启的防护盖,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排气管体10和设置在排气管体10的末端的防护盖20,其中图1为防护盖盖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护盖开启的结构示意图。该种结构,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但是寿命差,防护盖主要靠后处理排气开启,防护盖会频繁开启,长时间使用会造成防护盖脱落;并且防护盖脱落后,该结构将完全没有防护作用,会造成后处理功能失效。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排气尾管容易进水而影响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型排气尾管,以解决排气尾管容易进水而影响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型排气尾管,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型排气尾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发动机的尾气系统连通的内排气尾管(1)和套设在所述内排气尾管(1)的外侧的外排气尾管(2),且所述外排气尾管(2)的顶端开口(21)向侧部弯折;所述内排气尾管(1)的顶端延伸至正对所述顶端开口(21)的位置,且所述内排气尾管(1)靠近所述顶端开口(1)的一侧设置有导水槽(11),所述导水槽(11)用于将从所述顶端开口(21)进入的水导向至所述内排气尾管(1)与所述外排气尾管(2)所构成的底部间隙内;所述外排气尾管(2)的底端设置有排水孔(22),所述排水孔(22)用于将所述底部间隙内的水排至所述外排气尾管(2)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型排气尾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发动机的尾气系统连通的内排气尾管(1)和套设在所述内排气尾管(1)的外侧的外排气尾管(2),且所述外排气尾管(2)的顶端开口(21)向侧部弯折;所述内排气尾管(1)的顶端延伸至正对所述顶端开口(21)的位置,且所述内排气尾管(1)靠近所述顶端开口(1)的一侧设置有导水槽(11),所述导水槽(11)用于将从所述顶端开口(21)进入的水导向至所述内排气尾管(1)与所述外排气尾管(2)所构成的底部间隙内;所述外排气尾管(2)的底端设置有排水孔(22),所述排水孔(22)用于将所述底部间隙内的水排至所述外排气尾管(2)的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排气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11)为上宽下窄型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型排气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11)为直接在所述内排气尾管(1)上内压成型的槽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排气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排气尾管(1)靠近底端的位置还设置有环形凸台(12),所述环形凸台(12)的外径尺寸与所述外排气尾管(2)的底端内径尺寸相适配,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雷,李长龙,曹东明,李荣光,郭兴之,韩继武,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