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洞蓄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4190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洞蓄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导洞蓄水系统,包括:导洞,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洞组成用于储水的调蓄池,多个所述导洞相互连通;导洞初衬结构,包括在相邻的所述导洞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中隔墙;导洞二衬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隔墙侧面的二衬墙,所述导洞二衬结构与所述导洞初衬结构共同作用,支撑所述导洞。通过在导洞二衬结构施工过程中,不拆除导洞初衬结构的中隔墙,使中隔墙和二衬墙共同支撑导洞,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多层导洞具有受力体系转换次数多、施工复杂且沉降大,安全风险高的问题。

A Guide Tunnel Water Storage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洞蓄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导洞蓄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雨水调蓄池即是海绵城市中的重要“海绵体”,中心城区的工程建设受到道路、桥梁、楼房等周边环境的严重制约,而且需降低对城市交通、市民生活的影响,从而达到占地小、造价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要求,进而适应中心城区的地下工程建设。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传统的多层导洞法施工建设调蓄池,但是传统的多层导洞法,其初衬中隔墙、中隔板都需要拆除,具有受力体系转换次数多,沉降大,安全风险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安全风险高的问题,部分施工单位通过洞桩法替代传统的多层导洞法施工建设调蓄池。洞桩法先在导洞内施作桩、梁、拱与柱等支护体系,施工安全得到充分保障。但是,结合调蓄池的功能特点,工程施工只需保证蓄水容积,对空间分布无特殊要求,洞桩法施工,需要先挖洞,在洞内制作挖孔桩,梁柱完成后,再施做顶部结构,然后在保护下施工。其具有施工工序转换多、复杂,遇地下水挖孔桩实施难度大的问题。而且,洞桩法施工还具有必须采用降水施工,否则无法施作挖孔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导洞蓄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多层导洞蓄水系统,其初衬的中隔墙、中隔板都需要拆除,导致多层导洞具有受力体系转换次数多、施工复杂且沉降大,安全风险高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洞蓄水系统,包括:导洞,为多个,多个导洞组成用于储水的调蓄池,多个导洞相互连通;导洞初衬结构,包括在相邻的导洞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中隔墙;导洞二衬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隔墙侧面的二衬墙,导洞二衬结构与导洞初衬结构共同作用,支撑导洞。调蓄池包括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导洞。沿竖直方向排列的相邻导洞之间设置有供水从调蓄池其上层流至下层的导水孔洞。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相邻导洞之间设置有供水通过的导水孔洞,导水孔洞贯穿中隔墙和二衬墙。导水孔洞为多个,密布设置在相邻的导洞之间。导水孔洞设置在靠近导洞底部的位置。二衬墙在中隔墙的两侧独立设置。导洞初衬结构包括在相邻的导洞之间,沿水平方向设置且透水的中隔板,导洞二衬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隔板上下两侧且透水的二衬隔板。导洞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导洞初衬施工,通过搭设中隔墙和中隔板组成支撑导洞的主体;S2,导洞二衬施工,在中隔墙的两侧增设二衬墙,并搭设二衬隔板。导洞二衬施工的步骤包括:S2-1,拆除待导洞二衬施工的导洞其中隔板;S2-2,在中隔墙的两侧增设二衬墙,并搭设多层导洞之间的二衬隔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洞蓄水系统,包括:导洞,为多个,多个导洞组成用于储水的调蓄池,多个导洞相互连通;导洞初衬结构,包括在相邻的导洞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中隔墙;导洞二衬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隔墙侧面的二衬墙,导洞二衬结构与导洞初衬结构共同作用,支撑导洞。通过保留导洞蓄水系统其导洞初衬结构中的中隔墙,每列导洞独立施做导洞二衬结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导洞二衬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其导洞初衬结构的中隔墙拆除的工序,在满足了上方房屋保护、超大断面暗挖安全控制需求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降低了造价并减少了工期。此外,初衬中的中隔墙保留,还可以有效地控制调蓄池施工沉降的问题,是导洞蓄水系统其调蓄池施工方案的优选。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洞蓄水系统,调蓄池包括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导洞。多个导洞组成的调蓄池可以有效地提高导洞蓄水系统的储水能力。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洞蓄水系统,通过在沿竖直方向排列的相邻导洞之间设置有供水从调蓄池其上层流至下层的导水孔洞。使降雨可以顺着多层设置的导洞流至调蓄池底部。而且通过在导洞的上下两端设置导水孔洞可以有效地保障导洞的支撑牢固强度的同时,避免当不拆除中隔板导致的雨水无法向下流动的问题,从而保障导洞蓄水系统的正常储水。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洞蓄水系统,通过在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相邻导洞之间设置有供水通过的导水孔洞,导水孔洞贯穿中隔墙和二衬墙。使降雨的积水可以在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多个导洞之间来回流动,从而提高导洞蓄水系统的储水能力,并避免因为某一个导洞储水较多,导致导洞1之间的压力增大发生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上述导水孔洞可以有效地保障导洞的支撑牢固强度的同时,有效地避免当不拆除中隔墙导致的雨水无法在导洞之间来回流动的问题,保障导洞蓄水系统的储水能力。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洞蓄水系统,通过将导水孔洞设置为密布在相邻的导洞之间的多个导水孔,密布设置的孔径较小的导水孔洞可以有效地避免孔径较大的导水孔洞破坏导洞的支撑主体,从而保证水在多个导洞之间自由流动的同时保障导洞的支撑强度。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洞蓄水系统,通过将导水孔洞设置在靠近导洞底部的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各个导洞的水位相平齐,保证导洞蓄水系统的储水能力和使用可靠性。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洞蓄水系统,通过将二衬墙在中隔墙的两侧独立设置。在中隔墙的两侧独立设置的二衬墙可以有效地使各个导洞完成交错施工要求,方便各个导洞的交错施工的同时,从而提高了导洞的支撑强度。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洞蓄水系统,导洞初衬结构包括在相邻的导洞之间,沿水平方向设置且透水的中隔板,导洞二衬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隔板上下两侧且透水的二衬隔板。通过保留导洞蓄水系统其导洞初衬结构中的中隔板,每列导洞独立施做导洞二衬结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导洞二衬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其导洞初衬结构的中隔板拆除的工序,在满足了上方房屋保护、超大断面暗挖安全控制需求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降低了造价并减少了工期。此外,初衬中的中隔板保留,还可以有效地控制调蓄池施工沉降的问题,是导洞蓄水系统其调蓄池施工方案的优选。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洞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第一步,导洞初衬施工,通过搭设中隔墙和中隔板组成支撑导洞的主体;第二步,导洞二衬施工,在中隔墙的两侧增设二衬墙,并搭设二衬隔板。在导洞蓄水系统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拆除导洞初衬结构。从而使导洞蓄水系统在满足了上方房屋保护、超大断面暗挖安全控制需求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降低了造价并减少了工期。此外,导洞初衬结构的保留,还可以有效地控制调蓄池施工沉降的问题。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洞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导洞二衬施工的步骤包括:步骤一,拆除待导洞二衬施工的导洞其中隔板;步骤二,在中隔墙的两侧增设二衬墙,并搭设多层导洞之间的二衬隔板。通过在导洞二衬施工的开始阶段间隔分段拆除上述隔板,可以使导洞具有更大的储水空间,从而提高导洞蓄水系统的储水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洞蓄水系统其调蓄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处于导洞初衬施工状态的调蓄池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洞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洞(1),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洞(1)组成用于储水的调蓄池,多个所述导洞(1)相互连通;导洞初衬结构(2),包括在相邻的所述导洞(1)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中隔墙(3);导洞二衬结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隔墙(3)侧面的二衬墙(6),所述导洞二衬结构(5)与所述导洞初衬结构(2)共同作用,支撑所述导洞(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洞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洞(1),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洞(1)组成用于储水的调蓄池,多个所述导洞(1)相互连通;导洞初衬结构(2),包括在相邻的所述导洞(1)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中隔墙(3);导洞二衬结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隔墙(3)侧面的二衬墙(6),所述导洞二衬结构(5)与所述导洞初衬结构(2)共同作用,支撑所述导洞(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洞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池包括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导洞(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洞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导洞(1)之间设置有供水从所述调蓄池其上层流至下层的导水孔洞。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洞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导洞(1)之间设置有供水通过的导水孔洞,所述导水孔洞贯穿所述中隔墙(3)和所述二衬墙(6)。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导洞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孔洞为多个,密布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导洞(1)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洞蓄水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伟王东清谢光勇段劲松李笑男陈秋爽曹龙何晋丹肖勇曹睿单镏新李刚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