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406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该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包括普通混凝土现浇层、分别由粉煤灰基地聚物浇筑而成的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及左、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预埋板腹桁架钢筋、板底分布板筋;左、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的底部分别预埋梁底纵向受力钢筋、梁箍筋,左、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上端侧分别装设梁顶纵向受力钢筋;该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具有抗腐蚀性能好、耐久性好且环保效果好的优点。该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地施工生产上述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且所施工生产的预制叠合梁板体系抗腐蚀性能好、耐久性好且环保效果好。

A New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Beam-slab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和环保、低耗、高性能的建筑材料,是我国当前建筑业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之一;其中,叠合梁、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中比较常见的预制构件。对于叠合梁、叠合板而言,其一般分两次浇捣混凝土,第一次是在预制构件厂做成预制梁、预制板时,第二次是在施工现场进行,当预制梁、预制板吊装安放完成后,再浇捣上部的混凝土使其连成整体。目前,常规的预制叠合梁、叠合板体系的预制层多为普通混凝土,消耗水泥量大,对环境污染较重;另外,普通混凝土在带微裂缝情况下工作时氯离子等不利因素易渗透造成混凝土梁、板底部钢筋锈蚀裂化,影响构件及整体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该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抗腐蚀性能好、耐久性好且环保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的施工方法,该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地施工生产上述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且所施工生产的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抗腐蚀性能好、耐久性好且环保效果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包括有分别由粉煤灰基地聚物浇筑而成的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位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左端侧,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位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右端侧,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左右正对布置;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内部预埋有从前至后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板腹桁架钢筋,各板腹桁架钢筋的上端部分别凸出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上表面;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底部预埋有呈水平横向布置且位于板腹桁架钢筋下端侧的板底分布板筋,板底分布板筋的左端部凸出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左端面,板底分布板筋的右端部凸出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右端面,板底分布板筋左端部朝左侧水平延伸至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右端面的左端侧并位于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上表面的上方,板底分布板筋右端部朝右侧水平延伸至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左端面的右端侧并位于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上表面的上方;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的底部分别预埋有沿着纵向前后延伸的梁底纵向受力钢筋,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的内部分别预埋有从前至后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呈竖向布置的梁箍筋,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的上端侧分别装设有沿着纵向前后延伸的梁顶纵向受力钢筋,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的梁箍筋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梁顶纵向受力钢筋、梁底纵向受力钢筋绑扎连接,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的梁箍筋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梁顶纵向受力钢筋、梁底纵向受力钢筋绑扎连接;该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还包括有浇筑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上表面、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上表面、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上表面的普通混凝土现浇层,普通混凝土现浇层分别覆盖板腹桁架钢筋的上端部、板底分布板筋的左端部、板底分布板筋的右端部、梁箍筋的上端部以及梁顶纵向受力钢筋。其中,各所述板腹桁架钢筋的上端部分别绑扎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板顶横向钢筋,各板顶横向钢筋分别位于所述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上端侧,各板顶横向钢筋分别被所述普通混凝土现浇层覆盖。其中,所述梁箍筋为双肢箍。其中,所述板腹桁架钢筋呈波浪形。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具体的:a、制备叠合板预制层浇筑模具以及叠合梁预制层浇筑模具;b、制备粉煤灰基地聚物:粉煤灰基地聚物包括有粉煤灰、砂、石子、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混合碱液、水;于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混合碱液中,水玻璃溶液的质量占比为63.2%,氢氧化钠的质量占比为36.8%;于粉煤灰基地聚物中,粉煤灰的质量占比为14.8%、砂的质量占比为21.2%、石子的质量占比为49.6%、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混合碱液的质量占比为14.1%、水的质量占比为0.3%;其中,粉煤灰基地聚物采用以下步骤制备而成,具体的:b1、用水玻璃与氢氧化钠配置混合碱液,置留24小时以备用;b2、按照粉煤灰基地聚物中粉煤灰的质量占比为14.8%、砂的质量占比为21.2%、石子的质量占比为49.6%准确称量粉煤灰、砂、石子,称量后再将粉煤灰、砂、石子放入至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混合时间为2分钟;b3、待粉煤灰、砂、石子搅拌混合后,按照粉煤灰基地聚物中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混合碱液的质量占比为14.1%准确称量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混合碱液,称量后将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混合碱液放入至搅拌机中,以实现粉煤灰、砂、石子、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混合碱液搅拌混合,搅拌混合时间为2分钟;b4、待粉煤灰、砂、石子、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混合碱液搅拌混合后,按照粉煤灰基地聚物中水的质量占比为0.3%准确称量水,称量后将水放入至搅拌机中,以实现粉煤灰、砂、石子、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混合碱液、水搅拌混合,搅拌混合时间为1分钟,粉煤灰基地聚物制备完毕;c、将制备后的粉煤灰基地聚物装入至叠合板预制层浇筑模具,以浇筑成型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其中,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内部预埋有从前至后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板腹桁架钢筋,各板腹桁架钢筋的上端部分别凸出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上表面;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底部预埋有呈水平横向布置且位于板腹桁架钢筋下端侧的板底分布板筋,板底分布板筋的左端部凸出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左端面,板底分布板筋的右端部凸出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右端面;d、将制备后的粉煤灰基地聚物装入至叠合梁预制层浇筑模具,以浇筑成型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的底部预埋有沿着纵向前后延伸的梁底纵向受力钢筋,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的内部预埋有从前至后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呈竖向布置的梁箍筋,各梁箍筋的下端部分别与梁底纵向受力钢筋绑扎连接;e、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浇筑成型完毕后进行初凝,而后通过高压水冲毛方式使得初凝后的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的上表面分别形成粗糙结合面;f、将经过高压水冲毛处理后的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分别进行高温蒸汽养护,而后再进行常温养护;g、将养护完毕后的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运输至施工现场,并将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进行吊装拼接;其中,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左端侧、右端侧分别具有一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位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左端侧的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为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位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的右端侧的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为右侧粉煤灰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别由粉煤灰基地聚物浇筑而成的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位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左端侧,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位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右端侧,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左右正对布置;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内部预埋有从前至后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板腹桁架钢筋(11),各板腹桁架钢筋(11)的上端部分别凸出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上表面;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底部预埋有呈水平横向布置且位于板腹桁架钢筋(11)下端侧的板底分布板筋(12),板底分布板筋(12)的左端部凸出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左端面,板底分布板筋(12)的右端部凸出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右端面,板底分布板筋(12)左端部朝左侧水平延伸至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右端面的左端侧并位于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上表面的上方,板底分布板筋(12)右端部朝右侧水平延伸至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左端面的右端侧并位于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上表面的上方;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的底部分别预埋有沿着纵向前后延伸的梁底纵向受力钢筋(23),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的内部分别预埋有从前至后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呈竖向布置的梁箍筋(24),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的上端侧分别装设有沿着纵向前后延伸的梁顶纵向受力钢筋(25),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的梁箍筋(24)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梁顶纵向受力钢筋(25)、梁底纵向受力钢筋(23)绑扎连接,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的梁箍筋(24)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梁顶纵向受力钢筋(25)、梁底纵向受力钢筋(23)绑扎连接;该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还包括有浇筑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上表面、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上表面、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上表面的普通混凝土现浇层(3),普通混凝土现浇层(3)分别覆盖板腹桁架钢筋(11)的上端部、板底分布板筋(12)的左端部、板底分布板筋(12)的右端部、梁箍筋(24)的上端部以及梁顶纵向受力钢筋(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别由粉煤灰基地聚物浇筑而成的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位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左端侧,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位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右端侧,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左右正对布置;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内部预埋有从前至后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板腹桁架钢筋(11),各板腹桁架钢筋(11)的上端部分别凸出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上表面;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底部预埋有呈水平横向布置且位于板腹桁架钢筋(11)下端侧的板底分布板筋(12),板底分布板筋(12)的左端部凸出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左端面,板底分布板筋(12)的右端部凸出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右端面,板底分布板筋(12)左端部朝左侧水平延伸至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右端面的左端侧并位于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上表面的上方,板底分布板筋(12)右端部朝右侧水平延伸至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左端面的右端侧并位于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上表面的上方;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的底部分别预埋有沿着纵向前后延伸的梁底纵向受力钢筋(23),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的内部分别预埋有从前至后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呈竖向布置的梁箍筋(24),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的上端侧分别装设有沿着纵向前后延伸的梁顶纵向受力钢筋(25),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的梁箍筋(24)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梁顶纵向受力钢筋(25)、梁底纵向受力钢筋(23)绑扎连接,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的梁箍筋(24)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梁顶纵向受力钢筋(25)、梁底纵向受力钢筋(23)绑扎连接;该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还包括有浇筑于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上表面、左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1)上表面、右侧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梁预制层(22)上表面的普通混凝土现浇层(3),普通混凝土现浇层(3)分别覆盖板腹桁架钢筋(11)的上端部、板底分布板筋(12)的左端部、板底分布板筋(12)的右端部、梁箍筋(24)的上端部以及梁顶纵向受力钢筋(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板腹桁架钢筋(11)的上端部分别绑扎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板顶横向钢筋(13),各板顶横向钢筋(13)分别位于所述粉煤灰基地聚物叠合板预制层(1)的上端侧,各板顶横向钢筋(13)分别被所述普通混凝土现浇层(3)覆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箍筋(24)为双肢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腹桁架钢筋(11)呈波浪形。5.一种新式预制叠合梁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具体的:a、制备叠合板预制层浇筑模具以及叠合梁预制层浇筑模具;b、制备粉煤灰基地聚物:粉煤灰基地聚物包括有粉煤灰、砂、石子、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混合碱液、水;于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混合碱液中,水玻璃溶液的质量占比为63.2%,氢氧化钠的质量占比为36.8%;于粉煤灰基地聚物中,粉煤灰的质量占比为14.8%、砂的质量占比为21.2%、石子的质量占比为49.6%、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混合碱液的质量占比为14.1%、水的质量占比为0.3%;其中,粉煤灰基地聚物采用以下步骤制备而成,具体的:b1、用水玻璃与氢氧化钠配置混合碱液,置留24小时以备用;b2、按照粉煤灰基地聚物中粉煤灰的质量占比为14.8%、砂的质量占比为21.2%、石子的质量占比为49.6%准确称量粉煤灰、砂、石子,称量后再将粉煤灰、砂、石子放入至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混合时间为2分钟;b3、待粉煤灰、砂、石子搅拌混合后,按照粉煤灰基地聚物中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混合碱液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璨苏春晓郑愚夏立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