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机及其增压泵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65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增压泵组件,其中的增压泵组件具有静音小的特点。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净水机增压泵组件,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包括泵头,该净水机增压泵组件还包括外壳和消音器,其中外壳容置所述增压泵,具有对应容纳所述泵头的泵头壳体,所述泵头壳体的侧壁具有安装孔;消音器设置在所述泵头壳体的安装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净水机及其增压泵组件
本技术涉净水机及其增压泵组件。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204727621U”的专利记载了箱式净水机增压泵固定装置,包括侧面设有开口的底壳箱体、用于罩住开口的面罩以及设置在底壳箱体内的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上设有用于将增压泵安装到底壳箱体上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箱体内腔底面上设有供增压泵底板插入的插槽,且所述底壳箱体相对开口一侧下部设有用于竖直限位插入的增压泵一端的限位机构,所述插槽靠近开口一端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螺丝紧固增压泵底板的螺丝孔。此类净水机增压泵安装方式是直接安装在挂板或底板上,这样的安装会导致很大噪音,也会产生很大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增压泵组件,其中的增压泵组件具有静音小的特点。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净水机增压泵组件,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包括泵头,该净水机增压泵组件还包括外壳和消音器,其中外壳容置所述增压泵,具有对应容纳所述泵头的泵头壳体,所述泵头壳体的侧壁具有安装孔;消音器设置在所述泵头壳体的安装孔中。在所述的净水机增压泵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该净水机增压泵组件还包括减振套,该减振套套在所述增压泵的外周侧;所述外壳还包括夹持部和两端壁。夹持部夹持所述减振套,以限制所述增压泵的径向位移;两端壁与增压泵的两轴向端分别相对。在所述的净水机增压泵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增压泵的轴向端与所述端壁之间分别设置弹性体。在所述的净水机增压泵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还包括电机壳体,所述增压泵还包括电机,所述外壳的所述电机壳体与所述电机之间设置所述减振套,所述增压泵的所述泵头悬置于所述外壳的所述泵头壳体中。在所述的净水机增压泵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由两个壳体部分连接而成,每个壳体部分均具有对应泵头壳体的大径部和对应电机壳体的小径部。在所述的净水机增压泵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壳体部分共同限定出两所述安装孔,两所述安装孔中分别设置有所述消音器。在所述的净水机增压泵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或硅胶垫,其一端顶在增压泵的所述轴向端,且另一端顶在所述外壳的所述端壁上。一种净水机,包括增压泵组件,所述增压泵组件为任一所述的增压泵组件。在所述的净水机中,还包括RO滤芯,所述增压泵组件设置在所述RO滤芯的上游侧。在前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泵头壳体的侧壁消音器,对泵头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行消音,因此可以达到静音的效果。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是增压泵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轴测视图,未显示消音器。图2是增压泵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视图,未显示消音器。图3是增压泵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分解视图,未显示消音器。图4是增压泵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轴测视图,显示消音器。图5是增压泵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视图,显示消音器。图6是增压泵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轴测视图。图7是增压泵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在后述实施方式中,以净水机为例,净水机包括RO滤芯,在RO滤芯的上游侧设置增压泵组件。图1至图5示出了增压泵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图6、图7示出了增压泵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净水机增压泵组件包括增压泵2、外壳1,外壳1用于封装整个增压泵组件,容置增压泵2。外壳1具有小径部11以及大径部12,在如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小径部11也称为电机壳体,大径部12也称为泵头壳体。增压泵2也具有电机21以及泵头22。如图4、图5所示,外壳1的大径部12具有两安装孔61,在安装孔61中设置有消音器6。在图4、图5中没有示出安装增压泵2的进出水接头的安装孔,消音器6的安装孔61与其独立。消音器6安装在大径部12,因此即便增压泵2产生的噪音由空气传播到大径部12,噪音将由消音器6进一步吸收,由此可以获得更佳的静音效果。如图1至图3所示,净水机增压泵组件还包括减振套3、以及两弹性体4。减振减振外壳1还包括夹持部11,用于夹持减振套3,因此限制增压泵2在外壳1的径向位移。减振套3的一种实施方式是硅胶垫,增压泵2工作时在径向上产生的振动将由减振套3吸收,因此可以获得减振降噪的效果。外壳1还包括两端壁13、14,其与增压泵2的两轴向端分别相对,在图1至图3中,增压泵2的两轴向端即左右端。在增压泵2的轴向端与两端壁13、14之间分别设置弹性体4,弹性体4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弹簧,例如螺旋弹簧,另一种实施方式是硅胶垫。增压泵2工作时在轴向上产生的振动将由弹性体4吸收,因此可以进一步获得减振降噪的效果。继续外壳1的小径部11与增压泵2的电机21之间设置减振套3,增压泵2的泵头22悬置于外壳1的大径部12中。当增压泵2工作时,泵头22的振动将传递到减振套3,不会传递到外壳1。因此同样可以起到减振降噪的效果,并且简化了减振套3的结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机21的引线23从外壳1中穿过,穿过处可通过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在如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外壳1由两壳体部分1A、1B连接而成,壳体部分1A具有大径部12A和小径部11A,相应地,壳体部分1B具有大径部12B和小径部11B。如此可以获得效果是容易装配整个增压泵组件。如图1所示,在壳体部分1A上设置两安装孔5,用于安装增压泵2的进出水接头。图6、图7示出了增压泵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消音器6安装在两壳体部分1A、1B的大径部12A、12B上的半圆孔6A、6B共同限定的安装孔中,如此可以获得更快捷的装配工艺。本技术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净水机增压泵组件,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包括泵头,其特征在于,该净水机增压泵组件还包括外壳,容置所述增压泵,具有对应容纳所述泵头的泵头壳体,所述泵头壳体的侧壁具有安装孔;以及消音器,设置在所述泵头壳体的安装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净水机增压泵组件,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包括泵头,其特征在于,该净水机增压泵组件还包括外壳,容置所述增压泵,具有对应容纳所述泵头的泵头壳体,所述泵头壳体的侧壁具有安装孔;以及消音器,设置在所述泵头壳体的安装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增压泵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净水机增压泵组件还包括减振套,该减振套套在所述增压泵的外周侧;所述外壳还包括夹持部,夹持所述减振套,以限制所述增压泵的径向位移;以及两端壁,与增压泵的两轴向端分别相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机增压泵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增压泵的轴向端与所述端壁之间分别设置弹性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机增压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电机壳体,所述增压泵还包括电机,所述外壳的所述电机壳体与所述电机之间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升学官阔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