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迎专利>正文

轴配流摆线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644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配流摆线马达,包括输出轴、轴封、前盖、挡圈、轴承、壳体、联动轴、隔板、定转子摆线副与后盖,输出轴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大径段和位于壳体外部的小径段,大径段的前端设有圆台形的前变形补偿部,前变形补偿部的高L为5mm至35mm,前变形补偿部的上、下底的半径差W为0.01mm至0.0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圆台形的前变形补偿部,可补偿输出轴的大径段的前端微小变形,增加大径段前端配合面与壳体内孔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壳体和输出轴之间的接触压力,提高了输出轴的径向支撑能力,进而满足了用户在高径向负载工况下的使用要求,扩大了轴配流摆线马达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配流摆线马达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配流摆线马达,属于液压传动

技术介绍
摆线液压马达是一种常用的液压驱动装置,也是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常用液压执行机构。摆线液压马达是一种低速大扭矩的液压马达,具有机构紧凑,单位功率密度高,工作转速范围广,传动效率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驱动装置。轴配流结构的摆线液压马达的配流机构位于相互配合的输出轴配油槽组和壳体的内孔中。马达工作时,配油机构使进液口与定转子摆线副中的体积扩展腔相连通,并使出油口与定转子摆线副中的体积收缩腔相连通。结果,压力液体从进液口进入马达的壳体或隔板后进入定转子摆线副形成的扩展腔,使其容积不断扩大。同时定转子摆线副形成的收缩腔中的液体从回油口流出。在此过程中,定转子摆线副中的转子被扩张腔和收缩腔的压力差驱动旋转,并将此转动通过一端与转子配合另一端与输出轴配合的联轴器传递至输出轴,从而实现液压能向机械能的转换。同时,输出轴的配流结构也跟随联轴器转动,周而复始的不断变化连通状态,使转换过程得以持续,这样马达就可以持续输出机械能。但是,目前市场上正在使用的轴配流摆线马达,其结构存在一些缺陷,由于输出轴在外部径向力的作用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从而使输出轴的大径段前端与壳体之间的接触压力过大,因此,现有轴配流摆线马达在受到高径向力时容易导致输出轴或者壳体损坏,从而限制了轴配流摆线马达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承受高径向力的轴配流摆线马达。本技术所述的轴配流摆线马达,包括输出轴、轴封、前盖、挡圈、轴承、壳体、联动轴、隔板、定转子摆线副与后盖,输出轴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大径段和位于壳体外部的小径段,大径段的前端设有圆台形的前变形补偿部,前变形补偿部的高L为5mm至35mm,前变形补偿部的上、下底的半径差W为0.01mm至0.05mm。上述的大径段的后端设有圆台形的后变形补偿部,后变形补偿部的高L为5mm至35mm,后变形补偿部的上、下底的半径差W为0.01mm至0.05mm,可补偿输出轴的后端微小变形,增加输出轴后端配合面与壳体内孔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壳体和输出轴之间的接触压力,提高了输出轴后端的径向支撑能力。上述的输出轴的小径段上套有轴封支撑圈,轴封支撑圈位于前盖与轴封之间,轴封支撑圈可为环形铜片,其内径等于或略小于输出轴的外径,可以有效避免弹性材料制成的轴封在高压力的工况下被挤入到前盖和输出轴之间的间隙中,从而保证了轴封的密封性。同时,就可以通过扩大输出轴外圆和前盖内孔之间的间隙,保证输出轴在高径向力下不和前盖接触,从而提升了输出轴的径向承载能力;并且,由于轴封支撑圈的内径等于或略小于输出轴的外径,所以还可有效避免灰尘或其他杂质进入到轴封和输出轴的配合面上,从而延长了轴封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轴配流摆线马达,设有圆台形的前变形补偿部,可补偿输出轴的大径段的前端微小变形,增加大径段前端配合面与壳体内孔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壳体和输出轴之间的接触压力,提高了输出轴的径向支撑能力,进而满足了用户在高径向负载工况下的使用要求,扩大了轴配流摆线马达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中:1、输出轴;2、轴封;3、前盖;4、挡圈;5、轴承;6、壳体;7、联动轴;8、隔板;9、定转子摆线副;10、后盖;11、轴封支撑圈;12、小径段;13、前变形补偿部;14、大径段;15、后变形补偿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轴配流摆线马达,包括输出轴1、轴封2、前盖3、挡圈4、轴承5、壳体6、联动轴7、隔板8、定转子摆线副9与后盖10,输出轴1包括位于壳体6内部的大径段14和位于壳体6外部的小径段12,大径段14的前端设有圆台形的前变形补偿部13,前变形补偿部13的高L为5mm至35mm,前变形补偿部13的上、下底的半径差W为0.01mm至0.05mm。优选实施例中:上述的大径段14的后端设有圆台形的后变形补偿部15,后变形补偿部15的高L为5mm至35mm,后变形补偿部15的上、下底的半径差W为0.01mm至0.05mm,可补偿输出轴1的后端微小变形,增加输出轴1后端配合面与壳体6内孔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壳体6和输出轴1之间的接触压力,提高了输出轴1后端的径向支撑能力。上述的输出轴1的小径段12上套有轴封支撑圈11,轴封支撑圈11位于前盖3与轴封2之间,轴封支撑圈11可为环形铜片,其内径等于或略小于输出轴1的外径,可以有效避免弹性材料制成的轴封2在高压力的工况下被挤入到前盖3和输出轴1之间的间隙中,从而保证了轴封2的密封性。同时,就可以通过扩大输出轴1外圆和前盖3内孔之间的间隙,保证输出轴1在高径向力下不和前盖3接触,从而提升了输出轴1的径向承载能力;并且,由于轴封支撑圈11的内径等于或略小于输出轴1的外径,所以还可有效避免灰尘或其他杂质进入到轴封2和输出轴1的配合面上,从而延长了轴封2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所述的轴配流摆线马达,设有圆台形的前变形补偿部13,前变形补偿部13的高L为5mm至35mm,前变形补偿部13的上、下底的半径差W为0.01mm至0.05mm,当W大于0.05mm时,输出轴1配合面和壳体6内孔的接触面积将急剧下降,输出轴1的径向支撑能力也将急剧下降;当W小于0.01mm时,输出轴1的径向支撑能力改善不明显,可补偿输出轴1的大径段14的前端微小变形,增加大径段14前端配合面与壳体6内孔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壳体6和输出轴1之间的接触压力,提高了输出轴1的径向支撑能力,进而满足了用户在高径向负载工况下的使用要求,扩大了轴配流摆线马达的应用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配流摆线马达,包括输出轴(1)、轴封(2)、前盖(3)、挡圈(4)、轴承(5)、壳体(6)、联动轴(7)、隔板(8)、定转子摆线副(9)与后盖(10),输出轴(1)包括位于壳体(6)内部的大径段(14)和位于壳体(6)外部的小径段(12),其特征在于:大径段(14)的前端设有圆台形的前变形补偿部(13),前变形补偿部(13)的高L为5mm至35mm,前变形补偿部(13)的上、下底的半径差W为0.01mm至0.0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配流摆线马达,包括输出轴(1)、轴封(2)、前盖(3)、挡圈(4)、轴承(5)、壳体(6)、联动轴(7)、隔板(8)、定转子摆线副(9)与后盖(10),输出轴(1)包括位于壳体(6)内部的大径段(14)和位于壳体(6)外部的小径段(12),其特征在于:大径段(14)的前端设有圆台形的前变形补偿部(13),前变形补偿部(13)的高L为5mm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迎王猛吴庆蒙
申请(专利权)人:张迎山东益凯德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