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363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的上端与发动机排气管连通,所述排气管路与发动机排气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所述排气管路的下端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连接至船舶舷侧,船舶舷侧处对应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孔直径相同,所述排气口上缘与外部水平面平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下排气装置,其可使船舶发动机装置在水下排气,对船舶起到隐身作用,提高船舶航行的隐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排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下运载装置的排气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船舶发动机的水下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陆地资源的与日减少,向海洋要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海洋争夺越演越烈,各国守护各自海洋的船舶各项技术性能在不断改进、提高,船舶的隐身性就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性能。船舶发动机(主机、副机等)排气通常直接通往大气,通过观察发动机排出的烟气,空气噪声和红外辐射,很容易发现船舶行踪,而采用水下排气方式能减少空气中的烟气、排气噪声和红外辐射,实现船舶发动机排气隐身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排气装置,其可使船舶发动机装置在水下排水,对船舶起到隐身作用,提高船舶航行的隐蔽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水下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的上端与发动机排气管连通,所述排气管路与发动机排气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所述排气管路的下端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连接至船舶舷侧,船舶舷侧处对应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孔直径相同,所述排气口上缘与外部水平面平齐。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水套设置在所述排气管路的上端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侧壁上设有止挡部,所述阀体内设有S型阀芯,所述S型阀芯的两端抵靠在所述止挡部处。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路的上端通过第一法兰与所述单向阀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口通过第二法兰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侧壁与船舶舷侧焊接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水下排气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设计所述排气管路的上端与发动机排气管连通,所述排气管路与发动机排气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所述排气管路的下端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连接至船舶舷侧,船舶舷侧处对应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孔直径相同,所述排气口上缘与外部水平面平齐;从而在将本技术所述的水下排气装置与船舶发动机装置的排气管连通后,当发动机工作时,排出的废气经由发动机排气管、单向阀、排气管路、排气口、排气孔排出到外部,且由于采用了单向阀,外界海水不会倒灌入发动机排气管中,从而实现了发动机装置在水下安全排气,提高了船舶航行的隐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水下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水下排气装置的冷却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水下排气装置的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排气管路,11、排气口,2、发动机排气管,3、单向阀,31、阀体,311、止挡部,32、S型阀芯,4、挡板,5、船舶舷侧,6、冷却水套,61、进水口,62、出水口,7、第一法兰,8、第二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下排气装置,其包括排气管路1,所述排气管路1的上端与发动机排气管2连通,所述排气管路1与发动机排气管2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3;所述排气管路1的下端设有排气口11,所述排气口11处环设有挡板4,所述挡板4连接至船舶舷侧5,船舶舷侧5处对应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口11与所述排气孔直径相同,所述排气口11上缘与外部水平面平齐;通过设计所述排气管路1的上端与发动机排气管2连通,所述排气管路1与发动机排气管2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3;所述排气管路1的下端设有排气口11,所述排气口11处环设有挡板4,所述挡板4连接至船舶舷侧5,船舶舷侧5处对应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口11与所述排气孔直径相同,所述排气口11上缘与外部水平面平齐;从而在将本技术所述的水下排气装置与船舶发动机装置的排气管2连通后,当发动机工作时,排出的废气经由发动机排气管2、单向阀3、排气管路1、排气口11、排气孔排出到外部,且由于采用了单向阀3,外界海水不会倒灌入发动机排气管2中,从而实现了发动机装置在水下安全排气,提高了船舶航行的隐蔽性。请参见图2,优选地,还包括冷却水套6,所述冷却水套6上设置有进水口61和出水口62,所述冷却水套6设置在所述排气管路1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将所述冷却水套6设置在所述排气管路1的上端外表面,冷却水经过所述冷却水套6以对排出的废气进行冷却,降低了排气管路1及废气的排放温度,同时,经过所述冷却水套6的冷却水得到加热,可以作为船上热水使用,从而提高冷却水利用率。请参见图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单向阀3包括阀体31,所述阀体31侧壁上设有止挡部311,所述阀体31内设有S型阀芯32,所述S型阀芯32的两端抵靠在所述止挡部311处。当发动机工作时,排出的废气推动所述S型阀芯32的两端位移,使得所述S型阀芯32与所述止挡部311分离,废气从所述S型阀芯32与所述止挡部311之间的空隙中通过,并经由所述排气管路1、排气口11、排气孔排出到外部水中;当发动机停止工作时,所述S型阀芯32的两端抵靠在所述止挡部311处以防止外界海水不会倒灌入发动机排气管2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排气管路1的上端通过第一法兰7与所述单向阀3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排气口11通过第二法兰8与所述挡板4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挡板4的侧壁与船舶舷侧5焊接连接。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水下排气装置,通过设计所述排气管路1的上端与发动机排气管2连通,所述排气管路1与发动机排气管2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3;所述排气管路1的下端设有排气口11,所述排气口11处环设有挡板4,所述挡板4连接至船舶舷侧5,船舶舷侧5处对应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口11与所述排气孔直径相同,所述排气口11上缘与外部水平面平齐;从而在将本技术所述的水下排气装置与船舶发动机装置的排气管2连通后,当发动机工作时,排出的废气经由发动机排气管2、单向阀3、排气管路1、排气口11、排气孔排出到外部,且由于采用了单向阀3,外界海水不会倒灌入发动机排气管2中,从而实现了发动机装置在水下安全排气,提高了船舶航行的隐蔽性。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的上端与发动机排气管连通,所述排气管路与发动机排气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所述排气管路的下端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连接至船舶舷侧,船舶舷侧处对应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孔直径相同,所述排气口上缘与外部水平面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的上端与发动机排气管连通,所述排气管路与发动机排气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所述排气管路的下端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连接至船舶舷侧,船舶舷侧处对应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孔直径相同,所述排气口上缘与外部水平面平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水套设置在所述排气管路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莲娥陈伟林饶晋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