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326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包括第一落板段辊道包括第一机架、若干第一摆臂单元和若干第一起落机构;若干第一摆臂单元并排设置;若干第一摆臂单元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转轴,若干第一摆臂单元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于若干第一起落机构的上端;第二落板段辊道包括若干第二摆臂单元和第二起落机构;若干第二摆臂单元并排设置;若干第二摆臂单元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转轴,若干第二摆臂单元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于第二起落机构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每一第一起落机构控制一第一摆臂单元,每一第二起落机构控制一第二摆臂单元;实现对第一落板段辊道和第二落板段辊道的斜度的控制;以及适应长度范围跨度大及不同宽度的玻璃的落板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璃落板辊道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的

技术介绍
平板玻璃冷端生产设备中的玻璃落板装置,位于玻璃掰分段辊道之后,用于将不合格的玻璃板输送至碎玻璃系统。目前的玻璃落板装置,仅包括一段输送辊道,落板辊道的长度是固定的。当需要落片时,此段辊道旋转落下,输送玻璃至斜坡辊道。上述落板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当落板输送的玻璃长度很小时,此时后片玻璃与落板处玻璃片的间隔时间短,玻璃未曾完全输送出落板辊道,后片玻璃已进入落板辊道位置,容易对造成玻璃板损伤事故。当落板辊道段的长度为固定,而落板输送的玻璃长度相对辊道段长度很大时,落板辊道进行旋转落板的时候,落板处的玻璃只部分进入落板辊道,玻璃不能跟随落板辊道同时旋转,容易造成破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玻璃片长度范围跨度大的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其中,包括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机架的上端设置一转轴;第一落板段辊道,所述第一落板段辊道包括第一机架、若干第一摆臂单元和若干第一起落机构;若干所述第一摆臂单元并排设置;若干所述第一摆臂单元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若干所述第一摆臂单元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于若干所述第一起落机构的上端,并且若干所述第一起落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的上端;第二落板段辊道,所述第二落板段辊道包括若干第二摆臂单元和第二起落机构;若干所述第二摆臂单元并排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摆臂单元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若干所述第二摆臂单元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于若干所述第二起落机构的上端。上述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摆臂单元包括第一摆臂横梁、支座和若干胶圈轮组件;所述第一摆臂横梁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一所述转轴,所述第一摆臂横梁的另一端的下端面设置于一所述第一起落机构的上端;所述第一摆臂横梁的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所述支座,并且每一所述支座的上端设置一可自由转动的所述胶圈轮组件。上述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起落机构包括气缸组件和导向装置;所述气缸组件设置于一所述第一机架的上端,所述导向装置设置于一所述气缸组件的上侧;所述气缸组件的伸缩杆的上端连接一所述第一摆臂横梁的下端面。上述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摆臂单元包括第二摆臂横梁和若干胶圈轮组件;所述第二摆臂横梁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一所述转轴,所述第二摆臂横梁的另一端的下端面设置于一所述第二起落机构的上端;所述第二摆臂横梁的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所述胶圈轮组件,并且所述第二摆臂横梁的下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滑槽。上述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落板段辊道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电机、主传动轴、若干链条和张紧轮;所述传动电机设置于最外侧所述第二摆臂单元的侧面,所述传动电机通过所述主传动轴传动连接于所述链条;若干所述链条套设于若干第二摆臂单元的若干所述胶圈轮组件;所述张紧轮设置于所述链条的下侧面。上述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二起落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气缸组件、连杆组件、滑轮和滑轮倚靠座;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气缸组件,所述连杆组件的转角处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所述滑轮倚靠座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所述气缸组件的伸缩杆连接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滑轮,所述滑轮的轮面抵于所述滑槽的上壁面。上述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其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呈锐角相连接;所述第一杆背向所述第二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杆,所述第二杆背向所述第一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滑轮;并且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相交处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架的上端。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组合使用第一落板段辊道内选中的若干第一摆臂单元和第二落板辊道内选中的若干第二摆臂单元,对玻璃进行落板。从而实现适应玻璃片长度范围跨度大及不同宽度规格组合的落板输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的水平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的倾斜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的俯视方向的示意图。附图中:1、第一落板段辊道;11、第一机架;12、第一摆臂单元;121、第一摆臂横梁;122、支座;123、胶圈轮组件;13、第一起落机构;13、第一起落机构;131、气缸组件;132、导向装置;2、第二落板段辊道;21、第二机架;211、转轴;22、第二摆臂单元;221、第二摆臂横梁;222、胶圈轮组件;223、滑槽;23、第二起落机构;241、传动电机;242、主传动轴;243、链条;244、张紧轮;31、第一支架;32、第二支架;33、第三支架;231、气缸组件;232、连杆组件;2321、第一杆;2322、第二杆;233、滑轮;234、滑轮倚靠座;4、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的水平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的倾斜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的俯视方向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包括:第二机架21,第二机架21并排设置,第二机架21的上端设置一转轴211。第一落板段辊道1,第一落板段辊道1包括第一机架11、若干第一摆臂单元12和若干第一起落机构13;若干第一摆臂单元12并排设置;若干第一摆臂单元12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转轴211,若干第一摆臂单元12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于若干第一起落机构13的上端,并且若干第一起落机构13分别设置于第一机架11的上端。第二落板段辊道2,第二落板段辊道2包括若干第二摆臂单元22和第二起落机构23;若干第二摆臂单元22并排设置;若干第二摆臂单元22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转轴211,若干第二摆臂单元22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于若干第二起落机构23的上端。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摆臂单元12包括第一摆臂横梁121、支座122和若干胶圈轮组件123;第一摆臂横梁12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一转轴211,第一摆臂横梁121的另一端的下端面设置于一第一起落机构13的上端;第一摆臂横梁121的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支座122,并且每一支座122的上端设置一可自由转动的胶圈轮组件123。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第一起落机构13包括气缸组件131和导向装置132;气缸组件131设置于一第一机架11的上端,导向装置132设置于一气缸组件131的上侧;气缸组件131的伸缩杆的上端连接一第一摆臂横梁121的下端面。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第二摆臂单元22包括第二摆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机架的上端设置一转轴;第一落板段辊道,所述第一落板段辊道包括第一机架、若干第一摆臂单元和若干第一起落机构;若干所述第一摆臂单元并排设置;若干所述第一摆臂单元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若干所述第一摆臂单元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于若干所述第一起落机构的上端,并且若干所述第一起落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的上端;第二落板段辊道,所述第二落板段辊道包括若干第二摆臂单元和第二起落机构;若干所述第二摆臂单元并排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摆臂单元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若干所述第二摆臂单元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于若干所述第二起落机构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机架的上端设置一转轴;第一落板段辊道,所述第一落板段辊道包括第一机架、若干第一摆臂单元和若干第一起落机构;若干所述第一摆臂单元并排设置;若干所述第一摆臂单元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若干所述第一摆臂单元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于若干所述第一起落机构的上端,并且若干所述第一起落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的上端;第二落板段辊道,所述第二落板段辊道包括若干第二摆臂单元和第二起落机构;若干所述第二摆臂单元并排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摆臂单元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若干所述第二摆臂单元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于若干所述第二起落机构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摆臂单元包括第一摆臂横梁、支座和若干胶圈轮组件;所述第一摆臂横梁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一所述转轴,所述第一摆臂横梁的另一端的下端面设置于一所述第一起落机构的上端;所述第一摆臂横梁的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所述支座,并且每一所述支座的上端设置一可自由转动的所述胶圈轮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起落机构包括气缸组件和导向装置;所述气缸组件设置于一所述第一机架的上端,所述导向装置设置于一所述气缸组件的上侧;所述气缸组件的伸缩杆的上端连接一所述第一摆臂横梁的下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组合辊道式落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摆臂单元包括第二摆臂横梁和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星刘锐丁玉祥李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