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泽好专利>正文

两栖采盐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07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栖采盐船,属于采盐设备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浮体、采盐机构、输送机构、动力装置、操控室和履带行走机构;所述的浮体的上部前侧安装有操控室,浮体的前端安装有采盐机构,浮体内安装有动力装置和输送机构,浮体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两栖采盐船和现有技术相比,既适合盐田陆地上采盐,也适合水深0—2米的盐湖水中采盐,适合多种工况,且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移动灵活等特点,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两栖采盐船,采盐工艺过程简单,采盐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栖采盐船
本技术涉及采盐设备
,具体地说是两栖采盐船。
技术介绍
目前,在湖盐生产过程中,从盐湖中采盐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是人工用铁锹从水底捞取;该方法劳动生产率低,工人劳动强度高。2)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201520528679.1)公开了一种螺旋挖斗采盐机,该采盐机包括采盐平台,采盐平台上并排设有两个支座,两个支座之间留有间隙,两个支座的前端面上设有位于上部位置的铰接座;主动轴水平架设于两个支座顶部;探臂一端的两侧设有与铰接座一一对应的铰接轴,探臂可以以铰接轴为中心上下转动,探臂的另一端向前探出;链斗为若干个,链斗环绕于探臂与主动轴上,并由主动轴驱动循环往复运动;油缸的一端铰接于采盐平台上,另一端铰接于探臂的侧面,用于控制探臂的倾斜角度。上述方式的装置的位置是固定的,无法灵活移动,这也大大限制了采盐效率。3)中国技术专利(CN200955161)公开了一种盐湖矿卤水混合物的履带行走式螺旋绞吸水采机,其特征是它主要包括一个浮体,浮体两侧分别设置一套履带行走装置,浮体前端设置平行四连杆机构和双作用油缸,平行四连杆机构上设有一套螺旋切割装置,其中设有吸料管,它盐泵相连,由管道输送至陆地。浮体上设有高压电变电装置及GPS卫星定位装置。上述装置的履带为金属履带,链条与浮体直接接触,滑动摩擦,耗费发动机动力,浮体容易被链条磨穿,对浮体有摩擦损坏,严重影响了浮体的使用寿命,造成浮体进水问题;另外,上述装置机体内设备复杂繁琐,安装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两栖采盐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栖采盐船,包括浮体、采盐机构、输送机构、动力装置、操控室和履带行走机构;所述的浮体的上部前侧安装有操控室,浮体的前端安装有采盐机构,浮体内安装有动力装置和输送机构,浮体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所述的采盐机构包括绞刀罩、绞刀桥架和螺旋绞刀,所述的螺旋绞刀的两端安装有至少一个液压马达,所述的螺旋绞刀的后侧安装有截面为弧形的绞刀罩,所述的螺旋绞刀与绞刀桥架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绞刀桥架安装在所述的浮体的前端。所述的绞刀桥架的上表面中部与液压油缸的一端铰接,所述的液压油缸的另一端安装在浮体的前端上侧。所述的输送机构包括输入管、吸盐泵和输出管,所述的输入管的前端与所述的采盐机构的绞刀罩中部连通,所述的输入管的后端与所述的吸盐泵的进口连通,所述的吸盐泵的出口与输出管的进口连通,所述的输出管向上探出浮体的上表面至浮体的后侧。所述的浮体即为船体,所述的浮体为全钢制密封焊接的箱体,浮体上端为活动开口;所述的浮体内的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减速箱和油泵;所述的发动机的前侧安装有减速箱,所述的减速箱的前端安装有吸盐泵和油泵;所述的油泵通过油路与液压油箱连通。所述的发动机为柴油发动机或电动发动机;采用柴油发动机时,发动机的旁边安装有燃油箱;采用电动发动机时,发动机的旁边安装有电源组件。所述的履带行走机构包括橡胶履带、引导轮、支重轮、驱动轮和行走马达;所述的浮体一端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个所述的引导轮,所述的浮体另一端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个所述的驱动轮,所述的浮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多个支重轮;两条所述的橡胶履带分别安装在所述的浮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橡胶履带的一端与所述的引导轮搭装在一起,所述的橡胶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驱动轮搭装在一起,所述的驱动轮与所述的行走马达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行走马达通过液压管路与减速箱前端的油泵相连;所述的橡胶履带的底部内侧与所述的支重轮搭装在一起。所述的浮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至少一个托带轮,所述的橡胶履带的顶部内侧搭装在所述的托带轮上。本技术的两栖采盐船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本技术的两栖采盐船,既适合盐田陆地上采盐,也适合水深0—2米的盐湖水中采盐,适合多种工况,且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移动灵活;2)采收、输送连续,操作、维护、管理人员少,采盐效率高,易于管理;3)两栖采盐船移动方便,提高盐田生产效率;4)采用橡胶履带,耐腐蚀性好,特别适合在盐田和盐湖中工作,对盐田和盐湖环境不会带来污染;5)采用橡胶履带,不与浮体产生接触摩擦,浮体底部的防腐漆面未受到链条的磨损,延长了浮体在盐水中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两栖采盐船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图。图中:1、绞刀罩,2、绞刀桥架,3、液压油缸,4、引导轮,5、操控室,6、托带轮,7、橡胶履带,8、输出管,9、驱动轮,10、螺旋绞刀,11、输入管,12、吸盐泵,13、减速箱,14、支重轮,15、发动机,16、浮体,17、油泵,18、行走马达,19、液压马达,20、液压油箱,21、燃油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技术的两栖采盐船,其结构包括浮体16、采盐机构、输送机构、动力装置、操控室5和履带行走机构;所述的浮体16为全钢制密封焊接的箱体,浮体16上端为活动开口;所述的浮体16的上部前侧安装有操控室5,浮体16的前端安装有采盐机构,浮体16内安装有动力装置和输送机构,浮体16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所述的采盐机构包括绞刀罩1、绞刀桥架2和螺旋绞刀10,所述的螺旋绞刀10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或两个液压马达19,所述液压马达19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减速箱13前端的油泵17相连;油泵17通过油路与液压油箱20连通;所述的螺旋绞刀10的后侧安装有截面为弧形的绞刀罩1,螺旋绞刀10与绞刀桥架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绞刀桥架2安装在所述的浮体16的前端。所述的绞刀桥架2的上表面中部与液压油缸3的一端铰接,所述的液压油缸3的另一端安装在浮体16的前端上侧。所述的输送机构包括输入管11、吸盐泵12和输出管8,所述的输入管11的前端与所述的采盐机构的绞刀罩1中部的集盐处连通,所述的输入管11的后端与所述的吸盐泵12的进口连通,所述的吸盐泵12的出口与输出管8的进口连通,所述的输出管8向上探出浮体16的上表面至浮体16的后侧。所述的履带行走机构包括橡胶履带7、引导轮4、支重轮14、驱动轮9和行走马达18;所述的浮体16一端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个所述的引导轮4,所述的浮体16另一端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个所述的驱动轮9,所述的浮体16底部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多个支重轮14;两条所述的橡胶履带7分别安装在所述的浮体16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橡胶履带7的一端与所述的引导轮4搭装在一起,所述的橡胶履带7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驱动轮9搭装在一起,所述驱动轮9与所述的行走马达18连接在一起,所述行走马达18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减速箱13前端的油泵17相连。所述的橡胶履带7的底部内侧与支重轮14搭装在一起;所述的浮体16顶部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个或两个托带轮6,所述的橡胶履带7的顶部内侧搭装在所述的托带轮6上。所述的浮体16内安装有发动机15,所述的发动机15的前侧安装有减速箱13;所述减速箱13的前端安装有所述的吸盐泵12和油泵17;所述的发动机15动力经过减速箱13、油泵17带动行走马达18,行走马达18带动驱动轮9驱动橡胶履带7行走;旱地到浅水,两栖采盐船依靠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两栖采盐船,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采盐机构、输送机构、动力装置、操控室和履带行走机构;所述的浮体的上部前侧安装有操控室,浮体的前端安装有采盐机构,浮体内安装有动力装置和输送机构,浮体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两栖采盐船,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采盐机构、输送机构、动力装置、操控室和履带行走机构;所述的浮体的上部前侧安装有操控室,浮体的前端安装有采盐机构,浮体内安装有动力装置和输送机构,浮体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采盐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盐机构包括绞刀罩、绞刀桥架和螺旋绞刀,所述的螺旋绞刀的两端安装有至少一个液压马达,所述的螺旋绞刀的后侧安装有截面为弧形的绞刀罩,所述的螺旋绞刀与绞刀桥架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绞刀桥架安装在所述的浮体的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采盐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机构包括输入管、吸盐泵和输出管,所述的输入管的前端与所述的采盐机构的绞刀罩中部连通,所述的输入管的后端与所述的吸盐泵的进口连通,所述的吸盐泵的出口与输出管的进口连通,所述的输出管向上探出浮体的上表面至浮体的后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采盐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体即为船体,所述的浮体为全钢制密封焊接的箱体,浮体上端为活动开口;所述的浮体内的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减速箱和油泵;所述的发动机的前侧安装有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炳光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黄泽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