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304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充电装置(10)具有:充电部(18),其对无人机(无人飞行器)(12)进行充电;和输送单元(20),其被配置在充电部(18)周围。输送单元(20)具有:第1输送部(34),其被配置在与充电部(18)相邻的位置,且使无人机(12)向朝向该充电部(18)的第1方向进行移动;和第2输送部(36),其被配置在与第1输送部(34)相邻的位置,且使无人机(12)向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据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更可靠地对无人飞行器实施充电,并且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化。

Char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对无人飞行器实施充电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飞行器(所谓的无人机)在飞行等动作之后,例如设置(连接)于充电装置,据此从充电装置对其内部的蓄电池进行充电。尤其是,充电装置如果在无人飞行器着陆之后能够立即实施充电,则无人飞行器能够简单地进行再次动作。但是,无人飞行器存在由于风等外部干扰的影响、通信精度的降低、操作失误等主要原因而导致着陆精度低的技术问题,不一定能够可靠地着陆在充电装置可充电(连接)的范围。因此,例如,国际公开第2016/143806号所公开的充电装置构成为,在直升机场(heliport)上的四周具有可移动的杆体,4根杆体从外侧向直升机场的中央部移动,按压着陆在直升机场的无人飞行器的腿部。并且,当使无人飞行器移动到直升机场的中央部时,充电装置从处于夹紧状态的杆体的一对电极端子来向无人飞行器的腿部的电极端子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国际公开第2016/143806号所公开的充电装置存在以下不良情况:当杆体按压无人飞行器时导致无人飞行器倾倒或者无法将无人飞行器诱导为目标姿势等。另外,存在以下可能性:根据无人飞行器着陆的朝向,即使通过杆体使无人飞行器向中央部移动且将其夹紧,充电装置的电极端子与无人飞行器的电极端子也不相向(即无法充电)。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无人飞行器的着陆精度低,也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更可靠地对无人飞行器实施充电,并且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化的充电装置。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充电部、第1输送部和第2输送部,其中,所述充电部对无人飞行器进行充电;所述第1输送部被配置在与所述充电部相邻的位置,且使所述无人飞行器向朝向该充电部的第1方向移动;所述第2输送部被配置在与所述第1输送部相邻的位置,且使所述无人飞行器向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另外,优选为,所述第2输送部与所述第1输送部一起被配置在与所述充电部相邻的位置,所述第2输送部能够通过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而使所述无人飞行器直接向所述充电部转移。并且,可以为:所述第1输送部以中间夹着所述充电部的方式设有一对,所述第2输送部以中间夹着所述充电部和所述第1输送部的方式设有一对。并且,优选为,所述充电部被设置在比所述第1输送部低的位置。另外,所述第1输送部也可以被设置在比所述第2输送部低的位置。并且,所述充电部也可以被设置在比所述第2输送部低的位置。在此,优选为,充电装置具有检测部和控制部,其中,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无人飞行器向所述第1输送部和所述第2输送部的着陆;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无人飞行器的情况,来进行所述第1输送部和所述第2输送部的动作。除此之外,所述控制部可以构成为,在正在使所述第1输送部和所述第2输送部中的一方进行动作时,使另一方的动作停止。并且,所述控制部还能够构成为,使所述第1输送部的移动速度和所述第2输送部的移动速度不同。并且,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1输送部和所述第2输送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通知部,该通知部向所述无人飞行器通知该充电装置的位置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充电装置除了具有充电部之外还具有第1输送部和第2输送部,据此无人飞行器着陆于充电装置时的被着陆部的范围扩大,另外,能够使被着陆部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多种多样。据此,即使是着陆精度低的无人飞行器,也能易于着陆。并且,将着陆于第2输送部的无人飞行器向第2方向输送,将被输送到第1输送部或者着陆于第1输送部的无人飞行器向第1方向输送,据此,充电装置能够可靠地将无人飞行器向充电部引导。并且,第1输送部和第2输送部能够以低成本来设置,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根据参照附图对以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应更易于被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装置的俯视图。图2A是图1的IIA-IIA剖视图。图2B是图1的IIB-IIB剖视图。图2C是图1的IIC-IIC剖视图。图3是表示充电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4是表示无人飞行器的结构的框图。图5是表示充电装置充电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6A是表示着陆于充电装置的第2输送部的无人飞行器的输送的第1俯视图。图6B是表示被输送到充电装置的第1输送部或者着陆于充电装置的第1输送部的无人飞行器的输送的第2俯视图。图7A~图7E是表示第1~第5变形例所涉及的被着陆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第6变形例所涉及的被着陆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且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装置10是具有被着陆部14,且伴随着向被着陆部14的着陆而进行无人机12的充电的装置,其中所述被着陆部14使正在进行飞行等动作的无人飞行器12(以下称为无人机12)能够着陆(可供其着陆)。充电装置10具有:主体部16,其具有上述的被着陆部14;和未图示的移动部,其使该主体部16进行移动。移动部具有发动机或马达等驱动源、和通过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滚动的车轮或履带等滚动体,例如,在移动控制部(未图示)的控制下,使充电装置10整体自主行驶。另外,充电装置10也可以构成为,不自主行驶而在用户的操作下进行行驶。或者,充电装置10可以是不进行移动的固定型(只有主体部16的结构),另外,也可以被搭载于车辆(未图示)等,通过用户的驾驶或车辆的自主行驶来进行移动。充电装置10的主体部16以被着陆部14面对铅垂上方的方式被固定在移动部的上部。充电装置10具有:充电部18,其对无人机12进行充电;输送单元(conveyorgroup)20,其向充电部18输送无人机12;框体22,其收装充电部18和输送单元20;和控制部24,其控制充电部18和输送单元20的动作。在图1所示的俯视观察时,充电部18被配置在框体22的水平方向中心位置且被输送单元20包围。该充电部18具有固定于框体22的基台26,该基台26在侧面剖视观察时(还参照图2B),沿水平方向延伸。基台26的上表面成为无人机12能够直接着陆且能够载置由输送单元20输送的无人机12的平坦形的载置面26a。载置面26a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方形。充电部18的基台26与在主体部16内设置的大容量蓄电池或发电机等供电部28(参照图3)电连接,对载置于载置面26a的无人机12进行接触充电或者非接触充电。另外,充电装置10也可以与外部电源连接,由该外部电源来构成供电部28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作为供电部28的其他部分,在充电装置10的内部设置有将外部电源的功率标准转换为能向无人机12充电的功率标准的转换部(未图示)。作为从充电部18的载置面26a向无人机12进行接触充电的方式,例如能够列举以下系统:将未图示的多个导电片(conductivetile)排列成格子状来构成载置面26a,另一方面,在无人机12的腿部具有与导电片接触的触头30(参照图4)。无人机12的触头30具有第1触点和第2触点(均未图示),在载置于被着陆部14之后,所述第1触点和第2触点能够与不同的导电片接触。触头30可以构成为:在不进行充电的情况下被收装于腿部的内部或侧面,通过飞行停止或用户操作等来向载置面26a移动而使第1触点和第2触点接触各导电片。据此,经由第1触点和第2触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充电部、第1输送部和第2输送部,其中,所述充电部对无人飞行器进行充电;所述第1输送部被配置在与所述充电部相邻的位置,且使所述无人飞行器向朝向该充电部的第1方向移动;所述第2输送部被配置在与所述第1输送部相邻的位置,且使所述无人飞行器向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21 JP 2017-223549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充电部、第1输送部和第2输送部,其中,所述充电部对无人飞行器进行充电;所述第1输送部被配置在与所述充电部相邻的位置,且使所述无人飞行器向朝向该充电部的第1方向移动;所述第2输送部被配置在与所述第1输送部相邻的位置,且使所述无人飞行器向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输送部与所述第1输送部一起被配置在与所述充电部相邻的位置,所述第2输送部能够通过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而使所述无人飞行器直接向所述充电部转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输送部以中间夹着所述充电部的方式设有一对,所述第2输送部以中间夹着所述充电部和所述第1输送部的方式设有一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被设置在比所述第1输送部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川将晴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