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拉手拆卸工装及其拆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285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09
一种车内拉手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手柄及设于手柄上的本体,该本体呈杆状并前端向前延伸有两个具有能插入金属卡子连体部的导向部,前述的导向部之间形成自内向外口径逐渐扩大的喇叭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内拉手拆卸方法。利用拆卸工装的导向部作用于连体部,使得翼片脱离钣金通孔,完成无破坏的拆卸,操作简便,效率高。

Disassembly of Inside Handle and Its Disassembly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内拉手拆卸工装及其拆卸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拆卸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拆卸车内拉手的工装,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拉手的拆卸方法。
技术介绍
图1、图2和图3为现有的一种车内拉手,基本结构包括拉手本体1、拉手支架2、金属卡子4及端盖,拉手支架2为两个分别设于拉手本体1两端,拉手本体1相对拉手支架2能翻转,每个拉手支架2上均设有金属卡子4和端盖。结合图4和图5所示,金属卡子4具有顶端的两个弹性卡接部41和底端的用于连接前述弹性卡接部41的连接部42,前述的弹性卡接部41彼此向内弯曲而具有横向弹性,弹性卡接部41的内部具有空腔,以利于变形,弹性卡接部41的侧壁具有弹性的翼片43,翼片43直接通过连体部44连接为一体,翼片43外侧面为倾斜,翼片43靠近拉手支架2处向内倾斜形成有卡接槽45。装配时,对着钣金通孔51,金属卡子4的前端插入钣金通孔51,装配过程中弹性卡扣的翼片43先横向收拢,直至,翼片43完全进入钣金通孔51后,位移到卡接槽45为止,最后将端盖3装上,整个装配结束。相关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020506356.X的中国技术专利《车顶拉手装配结构及具有该装配结构的车顶拉手》(授权公告号为CN201800599U)。车辆顶棚拉手主要用于在行车过程中可以在车辆振动时给乘客提供一个保持身体平衡的支撑点。汽车顶棚拉手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发往主机厂进行整车试装,同时在设计研发阶段在公司内部也经常会安装在钣金件、实验工装上进行调配或实验,因此在这些过程中难免会反复拆卸,而图结构中的拉手总成的金属卡子结构比较复杂,硬度较大,因此很难拆装,目前常用螺丝刀进行拆卸,存在操作时间长,操作费力,且容易破坏拉手的不足,还没有一款合适的拆卸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专用的车内拉手拆卸工装。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且对把手本身不产生破坏的车内拉手拆卸工装。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且对把手本身不产生破坏的车内拉手拆卸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内拉手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手柄及设于手柄上的工装本体,该工装本体呈杆状并前端向前延伸有两个具有能插入金属卡子连体部的导向部,前述的导向部之间形成自内向外口径逐渐扩大的喇叭口。作为优选,所述的工装本体包括直杆状的第一段、直杆状的第二段及用于连接前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弯曲段,前述第一段与手柄连接,前述第二段的中轴线方向偏离第一段中轴线方向,所述的导向部成形于第二段的前端。这样设计,使得手柄操作时可以避开拉手本体带来的位置不适,以利于手柄横向来回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部之间的喇叭口截面由V字形的外端口和一字形的内端口连接而成。进一步,所述导向部自外向内宽度逐渐增加。一种车内拉手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拉手本体相对拉手支架向外翻转,拆卸端盖,将车内拉手拆卸工装插入拉手支架,导向部作用于连体部,随着车内拉手拆卸工装的插入,两侧的翼片横向收拢,直至翼片接触对钣金的限位为止,拉手支架脱离钣金通孔,完成拆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拆卸工装的导向部作用于连体部,使得翼片脱离钣金通孔,完成无破坏的拆卸,操作简便,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内拉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车内拉手的分解图。图4为图3中金属卡子另一视角的放大图。图5为金属卡子立体剖视图。图6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部放大图。图8为车内拉手初始状态图。图9为车内拉手工装插入拉手支架时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拉手拆卸工装6包括手柄62及设于手柄62上的工装本体61,该工装本体61呈杆状并前端向前延伸有两个具有能插入金属卡子连体部的导向部63,导向部63之间形成自内向外口径逐渐扩大的喇叭口64。工装本体61包括直杆状的第一段611、直杆状的第二段612及用于连接第一段611和第二段612的弯曲段613,第一段611与手柄62连接,第二段612的中轴线方向偏离第一段611中轴线方向,导向部63成形于第二段612的前端。结合图6和图7所示,导向部63之间的喇叭口64截面由V字形的外端口和一字形的内端口连接而成。导向部63自外向内宽度逐渐增加。结合图8和图9所示,车内拉手拆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拉手本体1相对拉手支架2向外翻转,拆卸端盖3,将车内拉手拆卸工装6插入拉手支架2,并伸入到金属卡子4的内部,导向部63作用于金属卡子的连体部44,随着车内拉手拆卸工装6的插入,连体部44沿着喇叭口64向中心靠拢,两侧的翼片43在连体部44的带动下横向收拢,直至翼片43解除对钣金5的限位为止,拉手支架2顺利脱离钣金通孔51,完成拆卸。另一个拉手支架2也是采用同样的步骤完成拆卸,当然也可以同步操作,提高拆卸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内拉手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手柄(62)及设于手柄(62)上的工装本体(61),该工装本体(61)呈杆状并前端向前延伸有两个具有能插入金属卡子连体部的导向部(63),前述的导向部(63)之间形成自内向外口径逐渐扩大的喇叭口(6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拉手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手柄(62)及设于手柄(62)上的工装本体(61),该工装本体(61)呈杆状并前端向前延伸有两个具有能插入金属卡子连体部的导向部(63),前述的导向部(63)之间形成自内向外口径逐渐扩大的喇叭口(6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拉手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装本体(61)包括直杆状的第一段(611)、直杆状的第二段(612)及用于连接前述第一段(611)和第二段(612)的弯曲段(613),前述第一段(611)与手柄(62)连接,前述第二段(612)的中轴线方向偏离第一段(611)中轴线方向,所述的导向部(63)成形于第二段(612)的前端。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卉李琳韩建伟孙波杰孙盼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