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微电控制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55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徽电控制压缩机,其技术要点是在现有压缩机系统上增加一个微电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廉,系统监护措施完善的特点,是机电一体化的理想产品。(*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特别是一种V型活塞式的全自动微电控制压缩机。目前国内压缩机的系统监护措施还很不完善,V型3m3、6m3空气压缩机均没有自动控制与自动保护,大多还在采用体积较大的油浸式自耦降压起动器,而V型10m3以上空压机虽然设置了一两项保护,但也都是由压力调节阀、水银电接点温度计及继电器等组成,这样不仅成本高,而且可靠性也较差,调整维护很不方便,特别是无法解决压力调节阀的泄露问题及无法保证水银电接点温度计在压缩机强振动环境中工作的精度。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采用计算机作自动控制与自动保护的压缩机相继出现,如南京压缩机厂与南京工学院合作研制的利用TP801单板机实现对压缩机的运行控制,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研究所利用TP801对压缩机进行的多点检测,山西自动化所与重庆压缩机合作研制的压缩机微电脑群控装置,这些利用微机的控制装置虽然精度较高,但是均因其成本太高,只适合在实验室应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微电控制压缩机,它具有成本低、性能可靠、结构简单、系统监护措施完善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由底架、电机、曲轴箱、排气管、吸气管、气缸、冷却器组成的压缩机系统,其技术要点是在该系统上增加一微电控制装置,该装置由钟控定时电路、保护电路、压力调节控制电路、报警停机电路、Y-△定时转换电路、稳压电源及电机主控制电路组成。各电路均采用大规模集成片作为主件,各电路的电子元件分别组装在各自相应的印刷板上,以插件形式安装于微电控制装置的壳体中。其中钟控定时电路由振荡器、分频器、钟控集成电路及数字显示器组成,由该数字显示器显示“走时”与“定时”时间,当压缩机系统工作到规定时间时,发出定时信号;保护电路设有电机综合热保护、机油温度和排气温度热保护,水冷压缩机还设有断水保护,上述三种热保护均采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电机定子绕组、曲轴箱及排气管道上,断水保护采用断水传感器安装在供水管路上,上述传感器分别与电阻组成分压电路,且该分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时基集成电路输入端相连接,当系统发出故障(如超温或断水时)该时基电路的输出端向报警停机发出信号;压力调节控制电路由安装在二级管路上的电接点压力表上、下限触点的触发器以及连接该触发器输出端的继电器组成,当压缩机系统排气压力达到整定的上限或下限值时,电接点压力表的上限触点或下限触点闭合,控制触发器截止与导通并由此控制继电器的释放与吸合,再由该继电器控制主回路上的电磁阀,从而实现系统压力自动调节之目的;报警停机电路包括声、光报警和停机控制电路,其输入端连接在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和钟控定时电路的定时控制端,由保护电路发出的故障信号或由钟控定时电路发出的定时控制信号通过报警停机电路发出声、光报警,同时控制电机停止工作;Y-△转换电路采用电子元件组成延时电路,通过主控制回路完成电机Y-△的自动转换。本技术的特点是由于各电路主件均采用集成电路,因此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廉,特别是采用压力调节控制电路与电磁阀组成压力自动调节系统取代了现有技术采用的压力调节阀,因而避免了压力调节不灵和失控的现象,而且调整也较为方便直观,从根本上解决了泄露问题。系统故障监测点较多,因而系统监护措施较为完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图8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图1~图8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1,它包括由底架1、曲轴箱2、排气管5、气缸4、吸气管8、安全阀10、中间冷却器12、电机15组成的压缩机系统和由钟控定时电路、保护电路、压力调节控制电路、报警停机电路、Y-△定时转换电路、稳压电源及电机主控制电路组成的微电控制装置17。图1中所标注6、7、11、14分别表示断水传感器,排气温度传感器、机油温度传感器、电机温度传感器。图1中所标注3、13、16分别表示电接点压力表、控制线插头、显示窗。钟控定时电路(参考图2)它由石英晶体CEI、分频器IC9、钟控集成电路IC10、数字发光显示板LED、发光二极管LED7、电阻R24、R28~R31、电容C23~C24、按钮A1~A3及开关K组成。由CEI石英晶体组成振荡器产生时基信号经集成电路IC9分频后由其1脚输出送给钟控集成电路IC10的35脚,然后再由钟控集成电路直接驱动LED1数字发光显示板,由此显示“走时”时间,接通开关K使钟控集成电路31脚呈高电位,此时可显示定时时间,定时信号通过发光二极管LED7向报警停机电路发出停机信号,A3为复位按钮,A2和A1分别为快校和慢校按钮,通过A1~A3按钮可方便地实现校时和设定定时停机时间,钟控集成电路IC10的39脚的秒信号除驱动LED7每秒闪动一次外,还经电阻R24向报警停机电路提供一振荡频率信号,使报警停机电路产生变调警声;保护电路(参考图3)由两块双时基集成电路IC1、IC2热敏电阻MR1~MR5、断水传感器S,电阻R1~R8、可调电阻W1~W4及电容C1~C8组成。电阻R1、W1与予埋在电机定子绕组上的热敏电阻MR1~MR3相串联组成分压电路,由电阻W1与热敏电阻MR1之间输出给双时基集成电路6脚输入端,电阻R2、W2与安装在供水管路上的断水传感器S相串联组成分压电路,其输出端连接在双时基集成电路IC1的8脚输入端,电阻R8、W3和电阻R5W4分别与安装在机油箱上的热敏电阻MR5和安装在排气管路上的热敏电阻MR4相串联组成分压电路,两个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双时基集成电路IC2的输入端6脚和8脚相连,当电机温度升高或供水管断水时,双时基集成电路IC1的6脚或8脚电位便升高,使双时基集成电路IC1翻转,由其5脚或9脚输出低电平信号给报警停机电路,当机油温度或排气温度升高时,双时基集成电路IC2便翻转并由其输出端5脚或9脚向报警停机电路发出信号;压力调节控制电路(参考图4)由电接点压力表YJ、双四路双向开关集成电路IC3三极管G1~G3、二极管D1、双色发光管LED2、电阻R9~R14、电容C9~C11及继电器IJ组成。电接点压力表YJ安装在压缩机二级排气管路上,当刚开机时压力表1、3端子接通一下,则集成电路IC3的2、5、12脚为低电平并保持此状态,于是IC3的13、11、6脚为高电平,IC3的输出端8脚为高电平,3脚无输出,此时连接集成电路IC38脚的三极管G2和G3导通且分别驱动发光管LED2和继电器1J,使发光管LED2发红光,以此表示压缩机进入负荷工作状态,继电器1J吸合,其常闭触头断开主控制电路(图8)上电磁阀DF电源,使压缩机向储气罐供气,随着压力的上升当达到整定值上限压力时,电接点压力表YJ的2、3触点接通,则集成电路IC3的13、11、6脚为低电平,2、5、12脚跳变为高电平,输出端8脚变为低电平,使三极管G2、G3截止、继电器1J释放,其常闭触点闭合,主控制电路上的电磁阀DF接通电源,从而使压缩机空截运行,集成电路IC3输出端3脚呈高电平使三极管导通驱动双色发光管LED2此时发光管LED2发绿色光,表示压缩机进入空载运行状态,由于电接接点压力表YJ的触点只要碰一个集成电路IC3便翻转并保持其状态故消除了抖动的影响;报警停机电路(参考图5)包括光、声报警及停机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微电控制压缩机,它包括由底架、电机、曲轴箱、排气管、吸气管、气缸、安全阀、冷却器组成的压缩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上增加一个由钟控定时电路、保护电路、压力调节控制电路、报警停机电路,Y-△定时转换电路、稳压电源及电机主控制电路组成的微电控制装置,各电路均采用大规模集成片作为主体,各电路的电子元件分别组装在各自相应的印刷板上,以插件形式安装在微电控制装置的壳体中,钟控定时电路和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报警停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虎兵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空气压缩机制造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