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329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鞘管。所述鞘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管尾与管座连通,所述管座通过连接管与三通阀连通,所述管体由骨架管、内护管、外护管构成,所述骨架管的挠度从管头至管尾从大变小。所述骨架管是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骨架管是变径等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骨架管是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骨架管是变径等密度的网格管。或者,所述骨架管是螺线网格管。该鞘管在使用中不但管体的管头容易在人体内部曲线行进,而且,在后来插入的过程中,管体的管尾力量容易控制,力量用大一点管尾也不会弯曲,易于插动管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鞘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将封堵器送入人体内部患处的输送系统部件,尤其涉及一种鞘管。
技术介绍
动脉导管未闭、血管异常通路、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和室间隔缺损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长发育的畸形,以往外科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除为患者开辟了另一条治疗途径外,更主要的是它较外科手术有很多优势,如:住院时间短、不需要气管插管麻醉、患者痛苦小、损伤少、不遗留任何癍痕等,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接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血管异常通路封堵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正是这些疾患的介入治疗专用器械。其作用机理是将含有填充物的金属网架结构置于病变处,机械性的阻挡异常血流,并通过填充物诱发血栓形成或刺激周围组织生长,达到封闭缺损、根治疾病的目的。封堵器是通过输送系统送入人体内部患处的。如图1、图8、图15、图22所示,输送系统包括构成封堵器传送通道的鞘管1、用于引导鞘管1插入人体内部患处的扩张器2、用于将封堵器穿过鞘管1送至人体内部患处的传送杆3、用于将封堵器置于鞘管1内的装载器4。鞘管1包括管体1-1,管体1-1的管尾与管座1-2连通,管座1-2通过连接管1-4与三通阀1-3连通。扩张器2包括管体2-1,管体2-1的管尾与管座2-2连通,管体2-1的管头是呈锥形的扩张引导头2-3。传送杆3包括杆体3-1,杆体3-1的杆尾通过固定螺钉3-3与手柄3-2固定连接,杆体3-1的杆头设置有传送头3-4,传送头3-4上设置有螺纹。装载器4包括管体4-1,管体4-1的管尾与管座4-2连通,管座4-2通过连接管4-4与三通阀4-3连通。使用时,先将扩张器2插入鞘管1内,再通过扩张器2将鞘管1的管头插到人体内部患处,然后拔出扩张器2;将传送杆3的传送头3-4穿过装载器4,将封堵器拧在传送头3-4上,拔动传送杆3,使封堵器进入装载器4内,再将装载器4与鞘管1相接,然后,插动传送杆3使封堵器从装载器4进入鞘管1直到人体内部患处,拧动传送杆3使封堵器脱离传送杆3,最后拔出传送杆3和鞘管1。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鞘管1的管体1-1由骨架管1-1-1、内护管1-1-2、外护管1-1-3构成。其中,骨架管1-1-1是由等径钢丝即:圆柱形钢丝经螺旋并丝卷绕即:螺距等于钢丝的直径构成等径等螺距的螺线管。用这种结构的螺线管制成的管体1-1用于鞘管1时,管体1-1的侧壁可以作得很薄,有利于增大管体1-1的空腔或减小管体1-1的外径。但是,由于管体1-1从管头到管尾的挠度均相同,所以,管体1-1的管头容易在人体内部曲线行进,可是,在后来插入的过程中,管尾的力量不容易控制,力量用大了管尾就弯曲,力量用小了又插不动管尾。如图3所示,为了管尾的力量容易控制,将骨架管1-1-1替换成由等径钢丝即:圆柱形钢丝经等密度交织即:单位长度内的钢丝根数不变构成等径等密度的网格管。用这种结构的网格管制成的管体1-1用于鞘管1时,管体1-1的侧壁也可以作得很薄,有利于增大管体1-1的空腔或减小管体1-1的外径。但是,由于管体1-1从管头到管尾的挠度均相同,所以,管体1-1的管头不容易在人体内部曲线行进,可是,在后来插入的过程中,管尾的力量容易控制,力量用大了管尾也不弯曲。同理,如图9所示,现有技术中,扩张器2的管体2-1由骨架管2-1-1、内护管2-1-2、外护管2-1-3构成。其中,骨架管2-1-1是由等径钢丝即:圆柱形钢丝经螺旋并丝卷绕即:螺距等于钢丝的直径构成等径等螺距的螺线管。用这种结构的螺线管制成的管体2-1用于扩张器2时,管体2-1的侧壁可以作得很薄,有利于增大管体2-1的空腔或减小管体2-1的外径。但是,由于管体2-1从管头到管尾的挠度均相同,所以,管体2-1的管头容易在人体内部曲线行进,可是,在后来插入的过程中,管尾的力量不容易控制,力量用大了管尾就弯曲,力量用小了又插不动管尾。如图10所示,为了管尾的力量容易控制,将骨架管2-1-1替换成由等径钢丝即:圆柱形钢丝经等密度交织即:单位长度内的钢丝根数不变构成等径等密度的网格管。用这种结构的网格管制成的管体2-1用于扩张器2时,管体2-1的侧壁也可以作得很薄,有利于增大管体2-1的空腔或减小管体2-1的外径。但是,由于管体2-1从管头到管尾的挠度均相同,所以,管体1-1的管头不容易在人体内部曲线行进,可是,在后来插入的过程中,管尾的力量容易控制,力量用大了管尾也不弯曲。同理,如图16所示,现有技术中,传送杆3的杆体3-1由骨架管3-1-1、一根钢芯3-1-2构成。其中,骨架管3-1-1是由等径钢丝即:圆柱形钢丝在钢芯3-1-2上经螺旋并丝卷绕即:螺距等于钢丝的直径构成等径等螺距的螺线管。用这种结构的螺线管和钢芯3-1-2制成的杆体3-1用于传送杆3时,杆体3-1的直径可以作得较小。但是,由于杆体3-1从杆头到杆尾的挠度均相同,所以,杆体3-1的杆头容易在人体内部曲线行进,可是,在后来插入的过程中,杆尾的力量不容易控制,力量用大了杆尾就弯曲,力量用小了又插不动杆尾。如图17所示,为了杆尾的力量容易控制,将骨架管3-1-1替换成由等径钢丝即:圆柱形钢丝经等密度交织即:单位长度内的钢丝根数不变构成等径等密度的网格管。用这种结构的网格管制成的杆体3-1用于传送杆3时,杆体3-1的直径也可以作得小。但是,由于杆体3-1从杆头到杆尾的挠度均相同,所以,杆体3-1的杆头不容易在人体内部曲线行进,可是,在后来插入的过程中,杆尾的力量容易控制,力量用大了杆尾也不弯曲。如图23所示,现有技术中,装载器4的管体4-1由塑料管体构成。由于塑料管体的刚度较小,不容易与鞘管相接,强度也较小,容易被封堵器撑裂,所以,不利于封堵器的装载和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鞘管,该鞘管在使用中不但管体的管头容易在人体内部曲线行进,而且,在后来插入的过程中,管体的管尾力量容易控制,力量用大一点管尾也不会弯曲,易于插动管尾。本技术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封堵器送入人体内部患处的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的鞘管在使用中不但管体的管头容易在人体内部曲线行进,而且,在后来插入的过程中,管体的管尾力量容易控制,力量用大一点管尾也不会弯曲,易于插动管尾。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鞘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管尾与管座连通,所述管座通过连接管与三通阀连通,所述管体由骨架管、内护管、外护管构成,所述骨架管的挠度从管头至管尾从大变小。所述骨架管是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骨架管是变径等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骨架管是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骨架管是变径等密度的网格管。或者,所述骨架管是螺线网格管。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是由柱形钢丝卷绕构成,螺线管的螺距从管头至管尾从大逐渐变小。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柱面,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柱面。所述变径等螺距的螺线管是由锥形钢丝卷绕构成,锥形钢丝的直径从头至尾从小变大,螺线管的螺距均相等。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锥面,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锥面。或者,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锥面,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柱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鞘管(1),包括管体(1‑1),所述管体(1‑1)的管尾与管座(1‑2)连通,所述管座(1‑2)通过连接管(1‑4)与三通阀(1‑3)连通,所述管体(1‑1),由骨架管(1‑1‑1)、内护管(1‑1‑2)、外护管(1‑1‑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管(1‑1‑1)的挠度从管头至管尾从大变小;所述骨架管(1‑1‑1)是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骨架管(1‑1‑1)是变径等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骨架管(1‑1‑1)是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骨架管(1‑1‑1)是变径等密度的网格管;或者,所述骨架管(1‑1‑1)是螺线网格管;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是由柱形钢丝卷绕构成,螺线管的螺距从管头至管尾从大逐渐变小;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柱面,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柱面;所述变径等螺距的螺线管是由锥形钢丝卷绕构成,锥形钢丝的直径从头至尾从小变大,螺线管的螺距均相等;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锥面,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锥面;或者,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锥面,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柱面;或者,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柱面,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锥面;所述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是由锥形钢丝卷绕构成,锥形钢丝的直径从头至尾从小变大,螺线管的螺距从管头至管尾从大逐渐变小;所述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锥面,所述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锥面;或者,所述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锥面,所述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柱面;或者,所述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柱面,所述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锥面;所述变径等密度的网格管是由锥形钢丝经等密度交织构成,锥形钢丝的直径从头至尾从小变大;所述变径等密度的网格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锥面,所述变径等密度的网格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锥面;或者,所述变径等密度的网格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锥面,所述变径等密度的网格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柱面;或者,所述变径等密度的网格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柱面,所述变径等密度的网格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锥面;螺线网格管是由头部的螺线管和尾部的网格管焊接构成;所述头部的螺线管是等径等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头部的螺线管是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头部的螺线管是变径等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头部的螺线管是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所述尾部的网格管是等径等密度的网格管;或者,所述尾部的网格管是变径等密度的网格管;所述柱形钢丝横截面的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所述柱形钢丝由302不锈钢材料或304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所述锥形钢丝横截面的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所述锥形钢丝由302不锈钢材料或304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内护管(1‑1‑2)、所述外护管(1‑1‑3)、所述管座(1‑2)、所述三通阀(1‑3)、所述连接管(1‑4)由聚乙烯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内护管(1‑1‑2)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柱面,所述内护管(1‑1‑2)的外表面形状与所述骨架管(1‑1‑1)的内表面形状相适配;所述外护管(1‑1‑3)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柱面,所述外护管(1‑1‑3)的内表面形状与所述骨架管(1‑1‑1)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管体(1‑1)的头部形状呈弯钩形;所述管体(1‑1)的头端位于所述内护管(1‑1‑2)和所述外护管(1‑1‑3)之间设置有铂铱合金环(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鞘管(1),包括管体(1-1),所述管体(1-1)的管尾与管座(1-2)连通,所述管座(1-2)通过连接管(1-4)与三通阀(1-3)连通,所述管体(1-1),由骨架管(1-1-1)、内护管(1-1-2)、外护管(1-1-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管(1-1-1)的挠度从管头至管尾从大变小;所述骨架管(1-1-1)是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骨架管(1-1-1)是变径等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骨架管(1-1-1)是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或者,所述骨架管(1-1-1)是变径等密度的网格管;或者,所述骨架管(1-1-1)是螺线网格管;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是由柱形钢丝卷绕构成,螺线管的螺距从管头至管尾从大逐渐变小;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柱面,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柱面;所述变径等螺距的螺线管是由锥形钢丝卷绕构成,锥形钢丝的直径从头至尾从小变大,螺线管的螺距均相等;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锥面,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锥面;或者,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锥面,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柱面;或者,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柱面,所述等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锥面;所述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是由锥形钢丝卷绕构成,锥形钢丝的直径从头至尾从小变大,螺线管的螺距从管头至管尾从大逐渐变小;所述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锥面,所述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锥面;或者,所述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锥面,所述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外表面形状呈外圆柱面;或者,所述变径变螺距的螺线管的内表面形状呈内圆柱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世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