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的自动化揉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088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的自动化揉捻机,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设置有倾斜的机身,所述机身的一侧设置有茶叶入口,所述茶叶入口设置有入口盖,所述入口盖连接升降装置,所述机身的另一侧设置有茶叶出口,所述茶叶出口设置有出口盖,所述出口盖连接收缩装置,所述机身内设置有传动滚轮,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传动滚轮,所述机身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升降装置、收缩装置、显示屏以及电机均连接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原本的揉捻装置对茶叶的损坏过大,提高了茶叶的出产率;可以对茶叶进行均匀揉捻;防止在揉捻过程中混入杂质,同时避免茶汁挥发,影响茶叶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的自动化揉捻机
本技术涉及茶叶的揉捻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的自动化揉捻机。
技术介绍
茶叶烘干主要是通过加热将茶叶多余的水分去除,提升茶叶香气,并便于保存,现在对茶叶的烘干大多数采用烘房式烘干,通常这些烘干设备不具备增色以及光亮功能,传统的茶叶增色和光亮基本都是采用在圆锅中进行翻炒,这样不但效率低,而且碎茶率比较高,现有的茶叶烘干机由于受热不均匀容易导致茶叶产生色差,而且会导致茶叶的香度不同,导致茶叶的品质比较差,现在的茶叶烘干机不能有效的利用热能,导致能源浪费比较大,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中国的生产加工业的工作效率还逐渐提高,在茶叶生产加工制造行业中,茶叶需要杀青、揉捻、解块、理条、烘干和体香这几个主要步骤;然而再揉捻的过程中,生产商在使用传统的揉捻机时,因其揉捻桶摆动,无法实现不间断揉捻;同时因为揉捻机的莲花底座的平面结构无法实现自动下料,且手动控制下料不干净;严重影响了茶叶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器加工的揉捻过程会造成揉捻不完全或者碾碎叶片的情况出现,提供一种茶叶的自动化揉捻机。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茶叶的自动化揉捻机,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设置有倾斜的机身,所述机身的一侧设置有茶叶入口,所述茶叶入口设置有入口盖,所述入口盖连接升降装置,所述机身的另一侧设置有茶叶出口,所述茶叶出口设置有出口盖,所述出口盖连接收缩装置,所述机身内设置有传动滚轮,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传动滚轮,所述机身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升降装置、收缩装置、显示屏以及电机均连接控制器。进一步,所述传动滚轮设置为多个,所述多个传动滚轮的轴心均设置在控制杆上,所述多个传动滚轮外部设置有包裹传动滚轮的履带,所述控制杆固定与机身顶部或侧边。进一步,所述多个传动滚轮排列形成圆角矩形,其中圆角矩形四角均设置固定有传动滚轮,所述圆角矩形的底边设置有并排的传动滚轮,并且传动滚轮的紧密排列又互不接触。进一步,所述电机通过啮合的齿轮结构连接位于四角的传动滚轮,带动传动滚轮转动。进一步,所述升降装置和收缩装置均设置在机身上方,所述出口盖通过定滑轮连接收缩装置。进一步,所述履带表面设置为可食用硅胶,所述机身内底部设置有凸板,所述履带底部与机身底部的间距等于茶叶卷曲的厚度。进一步,所述传动滚轮设置在控制杆上,并且控制杆分组控制传动滚轮,所述传动滚轮的宽度相同。进一步,所述控制杆内设置有收缩结构,所述收缩结构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控制杆内的收缩结构进行不同程度的收缩,以达到轻、重、轻的揉捻效果。进一步,所述机身的侧面设置为可拆卸结构。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手工揉捻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避免了原本的揉捻装置对茶叶的损坏过大,提高了茶叶的出产率;2.本技术可以对茶叶进行均匀揉捻,而不会因为着力点不一样或者杂糅导致揉捻程度不一样的情况发生;3.本技术利用重力、摩擦力等原理进行设计,便于理解,也更容易在本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改进;4.本技术采用机身等机壳,防止在揉捻过程中混入空气中的杂质,同时也能避免茶叶的茶汁挥发,影响茶叶的品质。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装置内部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装置侧面示意图;图中标记:1-底架,2-茶叶入口,21-入口盖,22-升降装置,3-茶叶出口,31-出口盖,32-收缩装置,4-控制器,5-显示屏,6-电机,7-传动滚轮,71-履带,8-机身,9-控制杆。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一种茶叶的揉捻装置,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上设置有倾斜的机身8,所述机身8的一侧设置有茶叶入口2,所述茶叶入口2设置有入口盖21,所述入口盖21连接升降装置22,所述机身8的另一侧设置有茶叶出口3,所述茶叶出口3设置有出口盖31,所述出口盖31连接收缩装置32,所述机身8内设置有传动滚轮7,所述传动滚轮7设置为多个,所述多个传动滚轮7的轴心均设置在控制杆9上,所述多个传动滚轮7外部设置有包裹传动滚轮7的履带71,所述控制杆9固定与机身8顶部或侧边,所述底架1上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连接传动滚轮7,所述机身8上设置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5,所述升降装置22、收缩装置32、显示屏5以及电机6均连接控制器4。所述多个传动滚轮7排列形成圆角矩形,其中圆角矩形四角均设置固定有传动滚轮7,所述圆角矩形的底边设置有并排的传动滚轮7,并且传动滚轮7的紧密排列又互不接触。所述电机6通过啮合的齿轮结构连接位于四角的传动滚轮7,带动传动滚轮7转动。所述升降装置22和收缩装置32均设置在机身8上方,所述出口盖31通过定滑轮连接收缩装置32。所述履带71表面设置为可食用硅胶,所述机身8内底部设置有凸板,所述履带71底部与机身8底部的间距等于茶叶卷曲的厚度。所述传动滚轮7设置在控制杆9上,并且控制杆9分组控制传动滚轮7,所述传动滚轮7的宽度相同。所述控制杆9内设置有收缩结构,所述收缩结构连接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控制控制杆9内的收缩结构进行不同程度的收缩,以达到轻、重、轻的揉捻效果。所述机身8的侧面设置为可拆卸结构。本技术的操作方式为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装置的茶叶入口2,此时揉捻装置的入口盖21和出口盖31均处于关闭状态,再启动揉捻装置;控制器4控制升降装置22将入口盖21向上提升即打开入口盖21,茶叶调入机身8内。控制器4控制电机6启动,位于四角的传动滚轮7位置固定并开始逆时针转动,四角的传动滚轮7带动履带71运动,同时带动其他传动滚轮7转动;控制杆9控制其他传动滚轮7的相关位置关系即与机身8内底部的距离,使传动滚轮7给予茶叶的压力值依次为轻、重、轻三个阶段;经过三个阶段后电机6换向即传动滚轮7换向,带动履带71换向,再次进入轻、重、轻三个阶段;在10~20分钟内重复揉捻过程两到三次。10~20分钟后,位于四角的传动滚轮7逆时针转动,并打开茶叶出口3;茶叶出口3用收集箱接入,控制杆9控制其他传动滚轮7抬高,茶叶通过履带71的转动,循序渐进的传出,掉入收集箱;揉捻过程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的自动化揉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上设置有倾斜的机身(8),所述机身(8)的一侧设置有茶叶入口(2),所述茶叶入口(2)设置有入口盖(21),所述入口盖(21)连接升降装置(22),所述机身(8)的另一侧设置有茶叶出口(3),所述茶叶出口(3)设置有出口盖(31),所述出口盖(31)连接收缩装置(32),所述机身(8)内设置有揉捻装置,所述底架(1)上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连接传动滚轮(7),所述机身(8)上设置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5),所述升降装置(22)、收缩装置(32)、显示屏(5)以及电机(6)均连接控制器(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的自动化揉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上设置有倾斜的机身(8),所述机身(8)的一侧设置有茶叶入口(2),所述茶叶入口(2)设置有入口盖(21),所述入口盖(21)连接升降装置(22),所述机身(8)的另一侧设置有茶叶出口(3),所述茶叶出口(3)设置有出口盖(31),所述出口盖(31)连接收缩装置(32),所述机身(8)内设置有揉捻装置,所述底架(1)上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连接传动滚轮(7),所述机身(8)上设置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5),所述升降装置(22)、收缩装置(32)、显示屏(5)以及电机(6)均连接控制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的自动化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装置包括传动滚轮(7),所述传动滚轮(7)设置为多个,所述多个传动滚轮(7)的轴心均设置在控制杆(9)上,所述多个传动滚轮(7)外部设置有包裹传动滚轮(7)的履带(71),所述控制杆(9)固定与机身(8)顶部或侧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的自动化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传动滚轮(7)排列形成圆角矩形,其中圆角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仲斌
申请(专利权)人:雅安市和龙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