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组装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92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组装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建筑用组装模板的特征在于,包括:主框,包含形成混凝土养护空间的封闭面的封闭面板、分别沿垂直方向突出于所述封闭面板的后表面两侧而形成侧面的第一凸缘部、沿垂直方向突出于所述封闭面板的后表面中央且与所述第一凸缘部平行配置的加强筋;固定在所述主框的上端及下端的第二凸缘部;及多个加强棒,沿与所述第一凸缘部交叉的方向配置且贯穿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加强筋而结合,所述加强筋能够装卸地组装在所述主框的后表面。

Assembly formwork for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建筑用组装模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组装模板,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能够简便地组装的建筑用组装模板。
技术介绍
公寓、大厦和普通房屋等建筑的墙壁通过使用模板形成基本形状后浇筑混凝土并经养护而形成。通常,模板是一种临时搭建材料,用于使混凝土保持规定形状和尺寸,并且防止其固化所需的水分泄漏,并防止混凝土受到外部冲击,其被使用到混凝土养护结束为止。这种模板施工对混凝土施工过程和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对修整工作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模板施工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这种模板通常分为通过将胶合板结合到钢框架的前表面而形成的整块模板(Euroform)和由铝材质形成的高级铝模板。以往的整块模板可以在浇筑施工后拆除并回收再使用,但由于由较厚的胶合板和钢材构成的框架的重量重,作业人员难以自行操作,因此整块模板只能制成小尺寸,施工时难以连接。另一方面,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1998-0009704号“铝材整块模板(混凝土模板)及其制造方法”公开了通过如下方法形成的铝模板,该方法包括:作为挤压成型工序的第一工序,采用常规的挤出机由铝(Al)材质挤压成型主板,在该主板的左右两侧面形成有外围框,在该主板的内部沿长度方向分别一体形成有多个加强突起;作为加工工序的第二工序,对从作为挤压成型工序的第一工序中挤压成型的主板的侧面进行加工而形成连接孔,并且以在两端能够设置加强框的方式加工所述主板;作为加强框接合工序的第三工序,在作为加工工序的第二工序中对主板的两端进行加工而形成的加强框设置部位,通过焊接来一体设置额外的由铝(Al)材质构成的加强框。然而,以往的铝模板在一起设置有侧面和加强突起的主板的两端部上焊接加强框的过程中,由于主板和加强框的接合部位的形状复杂,因此难以沿着与加强框相接的主板的外围线来焊接,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率较高。此外,在铝材质的情况下,在焊接过程中板材上容易产生孔,因此需要过厚的厚度,这将导致模板的荷载及生产单价的增加,因此最好将焊接部位最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以往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组装模板,所述建筑用组装模板最大限度地减小焊接部位,从而能够简便地组装。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组装模板,所述建筑用组装模板能够制作具有挤出机的挤压成型限制宽度以上宽度的模板。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组装模板,所述建筑用组装模板经过沿挤压方向配置凸缘部和加强筋,并且沿与挤压方向交叉的方向组装加强棒,从而能够增大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刚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组装模板,所述建筑用组装模板不仅能够在无额外的固定装置的状态下牢固地固定待组装于主框的固定棒,还能防止固定棒任意分离。上述目的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用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包含形成混凝土养护空间的封闭面的封闭面板、分别沿垂直方向突出于所述封闭面板的后表面两侧而形成侧面的第一凸缘部、沿垂直方向突出于所述封闭面板的后表面中央且与所述第一凸缘部平行配置的加强筋;固定在所述主框的上端及下端的第二凸缘部;及多个加强棒,沿与所述第一凸缘部交叉的方向配置且贯穿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加强筋而结合,所述加强筋能够装卸地组装在所述主框的后表面。其中,优选在所述封闭面板的后表面形成有供加强筋能够装卸地组装的第一结合部,在所述加强筋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结合部咬合的第二结合部。此外,优选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形成为彼此咬合的钩状。此外,优选所述主框由以所述封闭面板的中央为基准分离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分割构造,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分别在一侧形成有第一凸缘部且在另一侧上形成有加强筋。此外,优选所述加强筋的第二结合部设置为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结合部及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一结合部咬合。此外,优选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别由彼此咬合的圆弧状钩子来构造。此外,优选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上分别形成有止挡件,在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咬合的状态下所述止挡件彼此紧贴而限制进一步的转动。此外,优选在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加强筋上分别形成有插孔,所述加强棒在贯通插入所述插孔的状态下能够旋转地得到支撑,并且在所述插孔的一侧上形成有插槽,在所述加强棒的一侧上形成有插入突起,在所述加强棒通过所述插槽插入的状态下,所述插入突起通过所述加强棒的旋转而固定在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加强筋之间的空间。此外,优选所述插入突起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在所述插入突起插入第一凸缘部和加强筋之间的空间的状态下插入突起的两端部能够紧贴在第一凸缘部和加强筋的侧面的长度。此外,优选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在彼此咬合的状态下插入到所述加强棒的插入突起之间的空间中。此外,优选所述插入突起的突出方向长度被设定为,在所述插入突起向封闭面板旋转的状态下插入突起的末端部能够与封闭面板的后表面部紧贴的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最大限度地减小焊接部位从而能够简便地组装的建筑用组装模板。此外,提供一种能够制作具有挤出机的挤压成型限制宽度以上宽度的模板的建筑用组装模板。此外,提供一种通过沿挤压方向配置凸缘部和加强筋,并且沿与挤压方向交叉的方向组装加强棒,从而能够增大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刚性的建筑用组装模板。此外,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在无额外的固定装置的状态下牢固地固定待组装于主框的固定棒,还能防止固定棒任意分离的建筑用组装模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组装模板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3的B-B'向剖视图。图5为图3的C-C'向剖视图。图6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组装模板中的加强棒组装过程的作用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建筑用组装模板的立体图。图8为图7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图7中“A”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0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的组装过程的作用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之前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几个实施例中,对具有相同结构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在第一实施例中进行代表性的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组装模板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组装模板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分解立体图。在上述图中示出的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用组装模板的结构包括主框110、第二凸缘部120、加强筋130和加强棒140这几大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以第一轴X被设为与主框110的短边平行、第二轴Y被设为与主框110的长边平行、第三轴Z被设为贯穿主框110的板面的方向为例进行说明。所述主框110包括:前面部形成混凝土养护空间封闭面的封闭面板111;从所述封闭面板111的后表面两侧沿垂直方向分别突出而形成模板的两个侧面的第一凸缘部112;以及在所述封闭面板111的后表面中央沿与第一凸缘部112平行的方向形成的第一结合部115。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结合部115可由从封闭面板111的板面沿第三轴方向延伸的颈部及从所述颈部的末端部沿第一轴方向延伸的卡部构造。即,由于颈部,所述卡部处于与封闭面板111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这种隔开间隔优选比后述的第二结合部131的厚度稍大,以便所述第二结合部131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包含形成混凝土养护空间的封闭面的封闭面板、分别沿垂直方向突出于所述封闭面板的后表面两侧而形成侧面的第一凸缘部、沿垂直方向突出于所述封闭面板的后表面中央且与所述第一凸缘部平行配置的加强筋;固定在所述主框的上端及下端的第二凸缘部;及多个加强棒,沿与所述第一凸缘部交叉的方向配置且贯穿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加强筋而结合,所述加强筋能够装卸地组装在所述主框的后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07 KR 10-2016-01476111.一种建筑用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包含形成混凝土养护空间的封闭面的封闭面板、分别沿垂直方向突出于所述封闭面板的后表面两侧而形成侧面的第一凸缘部、沿垂直方向突出于所述封闭面板的后表面中央且与所述第一凸缘部平行配置的加强筋;固定在所述主框的上端及下端的第二凸缘部;及多个加强棒,沿与所述第一凸缘部交叉的方向配置且贯穿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加强筋而结合,所述加强筋能够装卸地组装在所述主框的后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封闭面板的后表面形成有供加强筋能够装卸地组装的第一结合部,在所述加强筋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结合部咬合的第二结合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形成为彼此咬合的钩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由以所述封闭面板的中央为基准分离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分割构造,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分别在一侧形成有第一凸缘部且在另一侧上形成有加强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用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第二结合部设置为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结合部及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一结合部咬合。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美玉
申请(专利权)人:金刚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