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YPE冲压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725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TYPE冲压件结构,包括:前屏蔽壳、上导电端子、第一后屏蔽壳;所述上导电端子、下导电端子均由绝缘体及内部贯穿设置的导芯组成;所述凸起部位于绝缘体的外壁上,且凸起部与绝缘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凹陷部位于凸起部的一侧,且凹陷部与绝缘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导电端子、下导电端子对称安装在固定弹片的两侧,且上导电端子、下导电端子通过卡合方式连接;所述卡钩位于固定弹片前端的两侧,且卡钩与固定弹片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TYPE冲压件结构的改进,具有设计合理,定位效果好,结构简单,便于冲压成型,简化安装工序,便于安装,提高安装速度,实用性强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A TYPE Stamp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YPE冲压件结构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TYPE冲压件结构。
技术介绍
Type-C,是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SB)的硬件接口规范。新版接口的亮点在于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最高10Gbps)以及更强悍的电力传输(最高100W)。Type-C双面可插接口最大的特点是支持USB接口双面插入,正反面随便插,使连接口的使用更加便捷。现有的Type-C接口通常由内部的连接件及外部的非金属护套组成,但是内部连接件的结构较为复杂,各部件的生产工艺繁琐,不便于冲压,并且各部件冲压成型后的组装工序较为繁琐,致使生产效率低下。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TYPE冲压件结构,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冲压件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Type-C接口通常由内部的连接件及外部的非金属护套组成,但是内部连接件的结构较为复杂,各部件的生产工艺繁琐,不便于冲压,并且各部件冲压成型后的组装工序较为繁琐,致使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TYPE冲压件结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TYPE冲压件结构,包括:金属外护套、前屏蔽壳、上导电端子、下导电端子、导芯、固定弹片、第一后屏蔽壳、第二后屏蔽壳、功能电路板、触点、绝缘体、限位槽、限位板、接合部、内槽、边槽、卡钩、定位卡槽、插槽、插块、凸起部、凹陷部;所述上导电端子、下导电端子均由绝缘体及内部贯穿设置的导芯组成;所述凸起部位于绝缘体的外壁上,且凸起部与绝缘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凹陷部位于凸起部的一侧,且凹陷部与绝缘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导电端子、下导电端子对称安装在固定弹片的两侧,且上导电端子、下导电端子通过卡合方式连接;所述卡钩位于固定弹片前端的两侧,且卡钩与固定弹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定位卡槽在固定弹片的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两处,且凸起部嵌入安装在定位卡槽的内侧;所述前屏蔽壳套入安装在上导电端子、下导电端子的前端;所述内槽位于前屏蔽壳的内部,且内槽与前屏蔽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导芯的前端嵌入安装在内槽的内侧;所述边槽位于前屏蔽壳的两侧,且边槽与前屏蔽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卡钩的前端嵌入安装在边槽的内侧;所述金属外护套通过套入方式安装在前屏蔽壳的外侧;所述限位板位于金属外护套后端的上下两侧,且限位板与金属外护套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接合部位于金属外护套的底部;所述第一后屏蔽壳、第二后屏蔽壳套入安装在上导电端子、下导电端子的外部;所述插槽位于第一后屏蔽壳的外壁上,且插槽与第一后屏蔽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插块位于第二后屏蔽壳的内壁上,且插块与第二后屏蔽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后屏蔽壳、第二后屏蔽壳通过插槽与插块插合连接;所述限位槽位于第一后屏蔽壳、第二后屏蔽壳上下两侧的外壁上,且限位槽与第一后屏蔽壳、第二后屏蔽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板与限位槽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功能电路板插合安装在上导电端子、下导电端子的后端;所述触点位于功能电路板上下两侧的外壁上;所述导芯的后端与触点接触连接。优选的,所述金属外护套为由金属板冲压成型后弯曲而成的长圆形筒状结构,且接合部为金属板两端交错分布的梯形凸板,金属外护套弯曲后两端的接合部插接固定。优选的,所述上导电端子上的凸起部、凹陷部与下导电端子上的凸起部、凹陷部呈交错分布,上导电端子与下导电端子卡合后凸起部与凹陷部插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导芯的两端为波浪状结构。邮箱的,所述第一后屏蔽壳、第二后屏蔽壳均由金属板弯曲而成的U形板状结构,第一后屏蔽壳、第二后屏蔽壳插接后的外观形状为长圆形筒状结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上导电端子上的凸起部、凹陷部与下导电端子上的凸起部、凹陷部呈交错分布,上导电端子与下导电端子卡合后凸起部与凹陷部插接固定,凸起部嵌入安装在定位卡槽的内侧的设置,方便快速定位,使上导电端子与下导电端子的安装更为方便,提高安装速度。2、本技术导芯的两端为波浪状结构的设置,增强接触效果,避免导芯与其他部件接触不良,并且波浪状结构使导芯的两端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插拔。3、本技术第一后屏蔽壳、第二后屏蔽壳均由金属板弯曲而成的U形板状结构,第一后屏蔽壳、第二后屏蔽壳插接后的外观形状为长圆形筒状结构的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冲压成型,而通过插接连接的方式更便于第一后屏蔽壳、第二后屏蔽壳的安装,提高安装速度。4、本技术通过对TYPE冲压件结构的改进,具有设计合理,定位效果好,结构简单,便于冲压成型,简化安装工序,便于安装,提高安装速度,实用性强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前屏蔽壳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下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图中:金属外护套1、前屏蔽壳2、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导芯5、固定弹片6、第一后屏蔽壳7、第二后屏蔽壳8、功能电路板9、触点10、绝缘体11、限位槽12、限位板101、接合部102、内槽201、边槽202、卡钩601、定位卡槽602、插槽701、插块801、凸起部1101、凹陷部11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TYPE冲压件结构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TYPE冲压件结构,包括:金属外护套1、前屏蔽壳2、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导芯5、固定弹片6、第一后屏蔽壳7、第二后屏蔽壳8、功能电路板9、触点10、绝缘体11、限位槽12、限位板101、接合部102、内槽201、边槽202、卡钩601、定位卡槽602、插槽701、插块801、凸起部1101、凹陷部1102;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均由绝缘体11及内部贯穿设置的导芯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YPE冲压件结构,包括:金属外护套(1)、前屏蔽壳(2)、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导芯(5)、固定弹片(6)、第一后屏蔽壳(7)、第二后屏蔽壳(8)、功能电路板(9)、触点(10)、绝缘体(11)、限位槽(12)、限位板(101)、接合部(102)、内槽(201)、边槽(202)、卡钩(601)、定位卡槽(602)、插槽(701)、插块(801)、凸起部(1101)、凹陷部(1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均由绝缘体(11)及内部贯穿设置的导芯(5)组成;所述凸起部(1101)位于绝缘体(11)的外壁上,且凸起部(1101)与绝缘体(1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凹陷部(1102)位于凸起部(1101)的一侧,且凹陷部(1102)与绝缘体(1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对称安装在固定弹片(6)的两侧,且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通过卡合方式连接;所述卡钩(601)位于固定弹片(6)前端的两侧,且卡钩(601)与固定弹片(6)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定位卡槽(602)在固定弹片(6)的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两处,且凸起部(1101)嵌入安装在定位卡槽(602)的内侧;所述前屏蔽壳(2)套入安装在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的前端;所述内槽(201)位于前屏蔽壳(2)的内部,且内槽(201)与前屏蔽壳(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导芯(5)的前端嵌入安装在内槽(201)的内侧;所述边槽(202)位于前屏蔽壳(2)的两侧,且边槽(202)与前屏蔽壳(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卡钩(601)的前端嵌入安装在边槽(202)的内侧;所述金属外护套(1)通过套入方式安装在前屏蔽壳(2)的外侧;所述限位板(101)位于金属外护套(1)后端的上下两侧,且限位板(101)与金属外护套(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接合部(102)位于金属外护套(1)的底部;所述第一后屏蔽壳(7)、第二后屏蔽壳(8)套入安装在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的外部;所述插槽(701)位于第一后屏蔽壳(7)的外壁上,且插槽(701)与第一后屏蔽壳(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插块(801)位于第二后屏蔽壳(8)的内壁上,且插块(801)与第二后屏蔽壳(8)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后屏蔽壳(7)、第二后屏蔽壳(8)通过插槽(701)与插块(801)插合连接;所述限位槽(12)位于第一后屏蔽壳(7)、第二后屏蔽壳(8)上下两侧的外壁上,且限位槽(12)与第一后屏蔽壳(7)、第二后屏蔽壳(8)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板(101)与限位槽(12)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功能电路板(9)插合安装在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的后端;所述触点(10)位于功能电路板(9)上下两侧的外壁上;所述导芯(5)的后端与触点(10)接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YPE冲压件结构,包括:金属外护套(1)、前屏蔽壳(2)、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导芯(5)、固定弹片(6)、第一后屏蔽壳(7)、第二后屏蔽壳(8)、功能电路板(9)、触点(10)、绝缘体(11)、限位槽(12)、限位板(101)、接合部(102)、内槽(201)、边槽(202)、卡钩(601)、定位卡槽(602)、插槽(701)、插块(801)、凸起部(1101)、凹陷部(1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均由绝缘体(11)及内部贯穿设置的导芯(5)组成;所述凸起部(1101)位于绝缘体(11)的外壁上,且凸起部(1101)与绝缘体(1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凹陷部(1102)位于凸起部(1101)的一侧,且凹陷部(1102)与绝缘体(1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对称安装在固定弹片(6)的两侧,且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通过卡合方式连接;所述卡钩(601)位于固定弹片(6)前端的两侧,且卡钩(601)与固定弹片(6)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定位卡槽(602)在固定弹片(6)的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两处,且凸起部(1101)嵌入安装在定位卡槽(602)的内侧;所述前屏蔽壳(2)套入安装在上导电端子(3)、下导电端子(4)的前端;所述内槽(201)位于前屏蔽壳(2)的内部,且内槽(201)与前屏蔽壳(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导芯(5)的前端嵌入安装在内槽(201)的内侧;所述边槽(202)位于前屏蔽壳(2)的两侧,且边槽(202)与前屏蔽壳(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卡钩(601)的前端嵌入安装在边槽(202)的内侧;所述金属外护套(1)通过套入方式安装在前屏蔽壳(2)的外侧;所述限位板(101)位于金属外护套(1)后端的上下两侧,且限位板(101)与金属外护套(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接合部(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永福朱武陈希旺徐振秋胡代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磐信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