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组件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492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采样组件及电池包,采样组件用于采集电池包中两个带电待测端子之间的电气参数,采样组件包括:电路板,包括用于接收采样信号的采样单元;第一检测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检测器通过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连接于电路板,以向电路板发送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第一电压信息,第一检测器能够串联于两个待测端子之间,以使电流流经第一检测器,在第一检测器周围产生磁场;第二检测器,位于磁场,并能够根据磁场产生第二电压信息,第二检测器包括输出端子,第二检测器通过输出端子能够连接于电路板,以向电路板发送第二电压信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采样组件可靠性高且结构简单。

Sampling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电池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大脑,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池管理系统主要通过采集电池组的电压、温度和电流来保证电动汽车行驶的安全稳定性。电流是剩余电量(StateofCharge)估算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电池组充放电电流的检测尤为重要。目前绝大多数电池管理系统采用单一的电流采集方式,采集到的电流可靠性较差,一旦失效,电池管理系统将失去对电流检测与监控,严重影响电动汽车的安全稳定行驶;虽然有极少数电池管理系统产品从功能安全出发,采用两个冗余的电流传感器采集电池组的电流,但是这需要在模组内连接单独的采样组件来实现,但是两路独立的采样组件结构复杂,安装麻烦,会过多的占用电池包有限的空间。因此,亟需一种新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采样组件及电池包,旨在提供一种可靠性高且结构简单的采样组件。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样组件,用于采集两个带电待测端子之间的电气参数,采样组件包括:电路板,包括用于接收采样信号的采样单元;第一检测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检测器通过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连接于电路板,以向采样单元传输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第一电压信息,第一检测器能够串联于两个待测端子之间,以使电流流经第一检测器,并在第一检测器周围产生磁场;第二检测器,位于磁场,并能够根据磁场产生第二电压信息,第二检测器包括输出端子,第二检测器通过输出端子能够连接于电路板,以向采样单元发送第二电压信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分设于电路板的两侧,且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对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还包括聚磁片,设置于第二检测器的周侧,以汇聚磁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聚磁片呈U形,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和连接两个侧壁的底壁,聚磁片通过侧壁跨设于第二检测器和第一检测器两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第一检测器设置于底壁和电路板之间,或者第二检测器设置于底壁和电路板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固定座,以将聚磁片和第一检测器固定于电路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固定座包括相继分布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一检测器的形状相匹配,第二凹槽和聚磁片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固定座能够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套设于聚磁片和第一检测器,并将第一检测器和聚磁片固定于电路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还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以使第一检测器能够通过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串联于两个待测端子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第一输入端呈柱状,并沿其轴向设置有螺纹孔,以使一个待测端子通过螺纹孔连接于第一输入端,第一检测器上开设有连接孔,以使第一输入端通过连接孔连接于第一检测器;和/或,第一输出端呈柱状,并沿其轴向设置螺纹孔,以使一个待测端子通过螺纹孔连接于第一输出端,第一检测器上开设有连接孔,以使第一输出端通过连接孔连接于第一检测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第一检测器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设置于顶面,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设置于底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采样单元包括第一采样电路和第二采样电路,第一检测器通过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连接于第一采样电路,第二检测器通过输出端子连接于第二采样电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壳体内包括一个以上的电池模组;两个待测端子;上述的采样组件,其中采样组件的第一检测器串联于两个待测端子之间,采样组件的电路板位于壳体内或壳体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采样组件中,包括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第一检测器能够串联于两个带电待测端子之间,使得第一检测器中有电流经过,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有电流通过,使得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存在压差,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连接于电路板,能够向采样单元发送第一电压信息,从而实现检测带电待测端子之间电气参数的目的。此外,当第一检测器中有电流通过时,第一检测器的周围还会产生磁场,第二检测器能够根据磁场产生第二电压信息,并向采样单元发送第二电压信息,从而根据该第二电压信息采集到两个待测端子之间的电气参数。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能够通过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分别采集电气参数,且采集方式不同,能够有效避免共因失效,提高采样组件的可靠性。且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均直接连接于电路板,能够减小采样信息的传输距离,增强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采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采样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图2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采样组件的第二检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的结构简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检测器;110、第一连接端;120、第二连接端;130、第一输入端;140、第一输出端;150、连接孔;160、第三连接端;170、限位柱;200、第二检测器;210、输出端子;300、聚磁片;310、侧壁;320、底壁;400、固定座;410、第一凹槽;420、第二凹槽;500、电路板;510、采样单元;600、壳体;610、电池模组;700、待测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样组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采样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本技术实施例的采样组件用于采集两个带电待测端子700之间的电气参数,采样组件包括:电路板500,包括用于接收采样信号的采样单元510;第一检测器1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端110和第二连接端120,第一检测器100通过第一连接端110和第二连接端120连接于电路板500,以向采样单元510传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样组件,用于采集两个带电的待测端子之间的电气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组件包括:电路板,包括用于接收采样信号的采样单元;第一检测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检测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以向所述采样单元传输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第一电压信息,所述第一检测器能够串联于两个所述待测端子之间,以使电流流经所述第一检测器,在所述第一检测器周围产生磁场;第二检测器,位于所述磁场,并能够根据所述磁场产生第二电压信息,所述第二检测器包括输出端子,所述第二检测器通过所述输出端子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以向所述采样单元发送所述第二电压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样组件,用于采集两个带电的待测端子之间的电气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组件包括:电路板,包括用于接收采样信号的采样单元;第一检测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检测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以向所述采样单元传输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第一电压信息,所述第一检测器能够串联于两个所述待测端子之间,以使电流流经所述第一检测器,在所述第一检测器周围产生磁场;第二检测器,位于所述磁场,并能够根据所述磁场产生第二电压信息,所述第二检测器包括输出端子,所述第二检测器通过所述输出端子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以向所述采样单元发送所述第二电压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分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两侧,且在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磁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器的周侧,以汇聚所述磁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磁片呈U形,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底壁,所述聚磁片通过所述侧壁跨设于所述第二检测器和所述第一检测器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底壁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或者所述第二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底壁和所述电路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以将所述聚磁片和所述第一检测器固定于所述电路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相继分布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检测器的形状相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毓群吴凯吴国秀胡书帅李前邓傅焱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