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形电流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523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钳形电流表,涉及电流测量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电流表壳体、转动连接在电流表壳体顶端一侧的活动扳手以及对转动后的活动扳手进行复位的弹性件;所述电流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空腔内,其所述活动扳手的顶端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伸出滑槽的补偿块,所述活动扳手上还设置有对滑动后的补偿块进行固定的固定件。当弹性件的弹性降低后,活动扳手复位后难以与固定扳手抵接,这时将补偿件从滑槽内滑出,增加活动扳手的长度,从而使得活动扳手转动更小的角度便能够与固定扳手贴合,重新使二者抵接;滑动出的补偿块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使得滑出的补偿块保持稳定,增加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钳形电流表
本技术涉及电流测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钳形电流表。
技术介绍
钳形电流表是由电流互感器和电流表组合而成。电流互感器的铁芯在捏紧扳手时可以张开;被测电流所通过的导线可以不必切断就可穿过铁芯张开的缺口,当放开扳手后铁芯闭合。穿过铁芯的被测电路导线就成为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线圈,其中通过电流便在二次线圈中感应出电流。从而使二次线圈相连接的电流表便有指示-----测出被测线路的电流。捏紧的扳手通过设置在电流表内部的弹性件进行复位,当扳手张开闭合的次数较多时,会降低弹性件的疲劳强度,使得弹性件的弹性降低,会导致扳手不能紧密的闭合,从而增加测量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弹性件的疲劳强度降低后还能够与使扳手紧密闭合的钳形电流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钳形电流表,包括电流表壳体、转动连接在电流表壳体顶端一侧的活动扳手以及对转动后的活动扳手进行复位的弹性件;所述电流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空腔内,其所述活动扳手的顶端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伸出滑槽的补偿块,所述活动扳手上还设置有对滑动后的补偿块进行固定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性件的弹性降低后,活动扳手复位后难以与固定扳手抵接,这时将补偿件从滑槽内滑出,增加活动扳手的长度,从而使得活动扳手转动更小的角度便能够与固定扳手贴合,重新使二者抵接;滑动出的补偿块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使得滑出的补偿块保持稳定,增加使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为与活动扳手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固定螺栓靠近补偿块的一端与补偿块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固定螺栓,使得固定螺栓与补偿块紧密抵接,增加补偿块之间的摩擦,增加补偿块的滑动难度,从而对补偿块进行固定,便于对滑动的补偿块进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的外侧设置有对空腔进行封闭的端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盖对空腔的内部进行保护,减少外界环境对弹性件工作时产生的影响,增加弹性件的使用寿命和弹性件使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与电流表壳体转动连接,且电流表壳体上设置有防止闭合后的端盖打开的限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对闭合后的端盖进行固定,从而保持端盖对空腔的固定;需要打开端盖时,移开限位块;方便控制端盖的打开和闭合和对空腔内部的元件进行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与电流表壳体转动连接的固定块,所述端盖上开设有供固定块转入的配合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固定块,当固定块位于配合槽内部时,端盖无法想远离电流表壳体的一侧转动,固定块转出配合槽,端盖能够向远离电流表壳体的一侧转动,便于控制端盖的闭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活动扳手靠近空腔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空腔远离活动扳手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柱;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两端套接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使得弹簧能够稳定的固定,同时弹簧成本低又便于更换,节约使用的成本和更换的时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靠近活动扳手一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扳手的底端与转动辊抵接,减小活动扳手转动时的摩擦,更加方便活动扳手的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流表壳体的两侧固定有防滑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垫增加握持电流表时的稳定性,减少电流变从手中脱落的情况出现。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弹性件的弹性降低后,活动扳手复位后难以与固定扳手抵接,这时将补偿件从滑槽内滑出,增加活动扳手的长度,从而使得活动扳手转动更小的角度便能够与固定扳手贴合,重新使二者抵接;滑动出的补偿块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使得滑出的补偿块保持稳定,增加使用时的稳定性;2.限位件对闭合后的端盖进行固定,从而保持端盖对空腔的固定;需要打开端盖时,移开限位块;方便控制端盖的打开和闭合和对空腔内部的元件进行更换;3.弹簧的两端套接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使得弹簧能够稳定的固定,同时弹簧成本低又便于更换,节约使用的成本和更换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轴测图;图2为体现空腔的示意图;图3为活动扳手的轴测图;图4为电流表壳体的主视图;图5为体现转动辊的示意图。图中:1、电流表壳体;11、空腔;12、端盖;121、配合槽;13、凹槽;131、固定块;14、第二固定柱;15、转动辊;16、防滑垫;2、固定扳手;3、活动扳手;31、转轴;32、滑槽;33、补偿块;34、固定螺栓;35、第一固定柱;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钳形电流表,参见图1和图2,包括电流表壳体1、固定连接在电流表壳体1顶端一侧的固定扳手2、转动连接在电流表壳体1顶端另一侧的活动扳手3以及设置在电流表壳体1内部将转动后的活动扳手3进行复位的弹簧4。对电流进行检测的电器元件设置在电流表壳体1的内部。电流表壳体1的两侧固定有防滑垫16。未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活动扳手3与固定扳手2抵接,并构成测量电路电流的感应线圈。电流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供活动扳手3转入的空腔11,弹簧4设置在空腔11内。空腔11的外侧设置有与电流表壳体1转动连接的端盖12,端盖12对空腔11进行封闭。电流表壳体1设置有端盖12的一侧开设有半圆形的凹槽13,凹槽13内转动连接有半圆形的固定块131。端盖12上开设有半圆形的配合槽121。端盖12盖合后,配合槽121与凹槽13能够拼凑成一个整圆,之后转动固定块131,使得固定块131位于配合槽121内,此时端盖12无法向远离电流表壳体1的一侧转动。参见图3,活动扳手3的中间固定有与电流表壳体1(见图2)转动连接的转轴31。活动扳手3的顶端开设有滑槽32,滑槽32内滑动连接有滑出滑槽32的补偿块33;补偿块33从滑槽32内滑出,增加活动扳手3的长度,从而使得活动扳手3转动更少的角度便能与固定扳手2抵接。活动扳手3的侧边螺纹连接有对滑动后的补偿块33进行固定的固定螺栓34;固定螺栓34的另一端与补偿块33抵接,旋紧固定螺栓34使得固定螺栓34与补偿块33紧密抵接,增加补偿块33在滑槽32内滑动的摩擦,从而对补偿块33进行固定。活动扳手3的底端固定有供弹簧4套接的第一固定柱35。参见图4,空腔11的内部远离活动扳手3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柱14。弹簧4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固定柱35和第二固定柱14上,增加弹簧4固定的稳定性。参见图5,空腔11底端靠近活动扳手3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辊15,转动辊15减小活动扳手3转动时的摩擦,便于活动扳手3的转动。随着电流表的使用,弹簧4的弹性会逐渐降低,不能满足固定扳手2与活动扳手3的抵接。这是需要调节补偿块33,将补偿块33从滑槽32内滑出,增加活动扳手3的长度,从而对固定扳手2和活动扳手3之间的距离进行补偿,重新使二者抵接。当弹簧4的使用寿命达到极限时,需要对弹簧4进行更换。转动固定块131,使得固定块131完全位于凹槽13内,将端盖12打开。之后取下旧的弹簧4,将新的弹簧4套接在第一固定柱35和第二固定柱14上,完成弹簧4的更换。最后合上端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钳形电流表,包括电流表壳体(1)、转动连接在电流表壳体(1)顶端一侧的活动扳手(3)以及对转动后的活动扳手(3)进行复位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1),所述弹性件设置在空腔(11)内,所述活动扳手(3)的顶端开设有滑槽(32),滑槽(32)内滑动连接有伸出滑槽(32)的补偿块(33),所述活动扳手(3)上还设置有对滑动后的补偿块(33)进行固定的固定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钳形电流表,包括电流表壳体(1)、转动连接在电流表壳体(1)顶端一侧的活动扳手(3)以及对转动后的活动扳手(3)进行复位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1),所述弹性件设置在空腔(11)内,所述活动扳手(3)的顶端开设有滑槽(32),滑槽(32)内滑动连接有伸出滑槽(32)的补偿块(33),所述活动扳手(3)上还设置有对滑动后的补偿块(33)进行固定的固定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形电流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与活动扳手(3)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34),固定螺栓(34)靠近补偿块(33)的一端与补偿块(33)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形电流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1)的外侧设置有对空腔(11)进行封闭的端盖(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钳形电流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2)与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科创人防工程防护设备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