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研究结构高温高速撞击响应的弹载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结构高温高速冲击动力学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研究结构高温高速撞击响应的弹载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产品的安全性特别是高温高速撞击下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逐渐成为产品研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指标之一。高温高速撞击下的安全性是指产品因异常事故发生高温高速碰撞时防止爆炸和有害物质泄漏的能力,如深空探测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源,在意外发生时可能经历高温高速撞击,致使其外壳体破裂而发生反射性材料泄漏,给生态或人类带来灾害;核电站乏燃料包装箱的跌落/火烧,也可能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等。为确保产品高温高速撞击下的安全性,必须建立相关实验技术以在产品研发阶段考核产品结构设计的安全防护能力,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已有产品安全性的研究中,通常分别建立实验技术研究结构在高速撞击和高温作用下的安全性。这难以揭示高速碰撞和高温对结构安全性的耦合作用。在此项研究高速撞击和高温耦合作用的实验技术中,同时实现加热和加速是关键。美国开发的同位素能源撞击试验机(IsotopeFuelsImpactTester,IF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研究结构高温高速撞击响应的弹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外壳放置在分离式实验设备的装弹舱内,外壳的前端设置开口;炉芯;炉芯安装在外壳内部,炉芯内安装有加热设备,加热设备通过弹载加热装置外部供电,炉芯中部设置有沿外壳的前、后端的通孔;内套;内套为桶状结构,内套的开口朝向与外壳的开口朝向一致,内套安装在炉芯的通孔内,试样置于内套内,试样的外部尺寸略小于内套的内部尺寸;温度测量传感器;温度测量传感器置于内套中并用于试样的温度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研究结构高温高速撞击响应的弹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外壳放置在分离式实验设备的装弹舱内,外壳的前端设置开口;炉芯;炉芯安装在外壳内部,炉芯内安装有加热设备,加热设备通过弹载加热装置外部供电,炉芯中部设置有沿外壳的前、后端的通孔;内套;内套为桶状结构,内套的开口朝向与外壳的开口朝向一致,内套安装在炉芯的通孔内,试样置于内套内,试样的外部尺寸略小于内套的内部尺寸;温度测量传感器;温度测量传感器置于内套中并用于试样的温度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结构高温高速撞击响应的弹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套中还固定安装有定位支撑,定位支撑为桶状结构,定位支撑的外部尺寸略小于内套的内部尺寸,定位支撑的开口朝向内套的底端,定位支撑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开孔,试样置于内套的开口端与定位支撑的底端之间,且试样的一端靠近定位支撑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研究结构高温高速撞击响应的弹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套壁上设置有多个便于试样加热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结构高温高速撞击响应的弹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弹载加热装置还包括定位圈、端盖,外壳内中部设置有台阶状结构,定位圈卡接并固定在外壳内台阶状结构处,定位圈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试样飞出的通孔,端盖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后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研究结构高温高速撞击响应的弹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套的开口端设置有法兰盘,法兰盘固定在炉芯和定位圈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研究结构高温高速撞击响应的弹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法兰盘与炉芯之间设置有后芯盖,后芯盖为圆环柱状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研究结构高温高速撞击响应的弹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弹载加热装置还包括隔热层,隔热层为环状结构,隔热层置于在法兰盘外部,并置于定位圈和后芯盖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研究结构高温高速撞击响应的弹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炉芯和端盖之间还设置有前芯盖,外界交流电源通过多个接线柱和穿过前芯盖的电源线为加热设备供电,多个接线柱均穿过端盖安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研究结构高温高速撞击响应的弹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套的底端上设置有通孔,对应地端盖和前芯盖上均设置有通孔,一垫板安装在内套内底部,垫板上设置有通孔,在试样加热至预设温度过程中,温度测量传感器置于内套中对试样进行温度检测;试样加热至预设温度后,拔出温度测量传感器,通过销钉依次穿过端盖上的通孔、前芯盖上的通孔、内套底端上的通孔、垫板上的通孔后进行封堵。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结构高温高速撞击响应的弹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两端侧壁上均设置有凸台。11.图中:1-外壳,2-定位圈,3-第一内六角圆柱螺钉,4-隔热层,5-后芯盖,6-炉芯,7-前芯盖,8-第二内六角圆柱螺钉,9-端盖,10-接线柱,11-销钉,12-第三内六角圆柱螺钉,13-垫板,14-定位支撑,15-内套,16-第四内六角圆柱螺钉,17-强力磁铁,18-电炉丝。外壳;外壳包括分半制作成的完全相同的两个子外壳,两个子外壳组装成内壁中部设置有阶梯状结构的圆筒,外壳内壁的阶梯状结构处卡接有定位圈,外壳内壁的后端通过端盖封堵,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芳,张方举,胡文军,李上明,陈军红,胡绍全,孙爱军,吕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