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梁结构用混凝土浇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107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梁结构用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有料斗,支撑架高度可调节,在料口的上方设有过滤装置,在料斗的出料口设有导流片,在出料口处设有流速控制器,用于控制混凝土的流速,流速控制器包括左阀体、右阀体、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把手。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节性强,能满足不同规格预制叠合梁的浇筑,有效防止混凝土抛洒和模台模具污染,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A Concrete Pouring Device for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Beam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叠合梁结构用混凝土浇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梁结构用混凝土浇筑装置。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建筑而言,具有节水、节能、节时、节材、节地的特点,对建筑实体结构整体质量更有保障。在国家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新形势下,各种预制构件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批量生产。叠合梁是一种分两次浇筑混凝土成型的梁,是先在预制场预制、然后经吊装安放完好后、再现浇混凝土而将预制部分连成整体的结构。叠合梁模具浇筑口空间小、钢筋布置密集不便振捣,为保证梁体质量且外观无气泡,易用大流动性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浇筑。在非自动化生产线上,由于无布料机的精准放料控制,特别是在现场预制时,采用塔吊施工,不仅浇筑速度慢和耗费较多人力,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易造成混凝土抛洒和模台模具污染,影响模具和模台的使用寿命,给其后期清理带来较多不便。如何提高现场预制叠合梁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预制叠合梁结构用混凝土浇筑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叠合梁结构用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有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高度可调节,在料口的上方设有过滤装置,在料斗的出料口设有导流片,在出料口处设有流速控制器,用于控制混凝土的流速。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片安设在出料口的四周。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流速控制器包括左阀体、右阀体、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把手,所述左、右阀体相对设置,所述左、右阀体的上端分别与料斗出料口外壁铰接,左阀体的上部和右阀体的上部通过第一连杆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右阀体固连,另一端与把手相铰接,所述把手安设在支撑架上,通过操作把手,实现左、右阀体之间相对的开合度。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四个可伸缩式支撑立柱,所述料斗安设在四个可伸缩式支撑立柱。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可伸缩式支撑立柱上设有多个限位螺栓孔,其伸缩高度通过限位螺栓限位。按上述技术方案,两侧设置的可伸缩式支撑立柱之间安装有加强筋板,在可伸缩式支撑立柱的下端安设有万向刹车轮。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安设在料斗内壁的限位挡块以及与限位挡块相配置的钢筋过滤网。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钢筋过滤网与限位挡块相搭接。按上述技术方案,在料斗的外沿安设有吊环。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片为瓦状钢片,所述导流片与矩形料斗出料口焊接。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节性强,能满足不同规格预制叠合梁的浇筑,有效防止混凝土抛洒和模台模具污染,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效率,节省人力成本。2、通过设置伸缩支撑立柱和限位螺栓孔,能满足不同高度的梁体浇筑,使得混凝土浇筑调节性更强。3、通过设置导流片,能防止混凝土遗洒浪费和提高浇筑速度,通过设置流速控制器,使得混凝土流速可控。4、通过设置万向刹车轮,使得浇筑更灵活快捷。5、通过设置钢筋过滤网,能有效滤除混凝土中大于钢筋间距的粗骨料、结块及残渣,提高浇筑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流速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矩形料斗;2、钢筋过滤网;3、导流片;4、吊环;5、伸缩支撑立柱;6、限位螺栓;7、加强筋板;8、重型万向刹车轮;9、流速控制器;91、左阀体;92、右阀体;93、第一连杆;94、第二连杆;95、把手;10、限位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叠合梁结构用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有矩形料斗1,所述支撑架高度可调节,在矩形料斗1的上方设有过滤装置,在料斗1的出料口设有导流片3,在出料口处位于导流片3的上方设有流速控制器9,用于控制混凝土的流速。所述流速控制器9包括左阀体91、右阀体92、第一连杆93、第二连杆94以及把手95,所述左、右阀体相对设置,所述左、右阀体的上端分别与料斗出料口外壁铰接,左阀体91的上部和右阀体92的上部通过第一连杆93铰接,第二连杆94的一端与右阀体的下端焊接固连,另一端与把手95相铰接,所述把手95安设在支撑架上,通过操作把手95,实现左右阀体之间相对的开合度,从而控制混凝土的流速。为了能满足不同高度的梁体浇筑,使得混凝土浇筑调节性更强,所述支撑架包括四个可伸缩式支撑立柱5,料斗1焊接在四个可伸缩式支撑立柱5上。可伸缩式支撑立柱5上设有多个限位螺栓孔,其伸缩高度通过限位螺栓6限位,两侧设置的可伸缩式支撑立柱5之间安装有加强筋板7,用以稳固整个装置。在可伸缩式支撑立柱5的下端安设有万向刹车轮8,使得浇筑更灵活快捷。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安设在料斗1内壁的限位挡块10以及与限位挡块10相搭接的钢筋过滤网2。通过设置钢筋过滤网2,能有效滤除混凝土中大于钢筋间距的粗骨料、结块及残渣,提高浇筑质量。在料斗的外沿安设有吊环,用以提升料斗和吊运整个装置。所述导流片3焊接在出料口的四周。导流片3用以改变混凝土流动方向,引导混凝土流入模具,减少混凝土抛洒,为进一步提高浇筑效率,导流片为瓦状钢片。为提高浇筑效率,外沿吊环4与矩形料斗1焊接,钢筋过滤网限位块10与矩形料斗1进料口内壁焊接,钢筋过滤网2与钢筋过滤网限位块10搭接,导流片3与矩形料斗1出料口焊接,伸缩支撑立柱5与矩形料斗1外沿焊接,伸缩支撑立柱5由不同规格的方矩钢组成,伸缩支撑立柱5底部与重型万向刹车轮8焊接。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是:固定钢筋过滤网2,调节矩形料斗1高度,使导流片3贴近矩形模具内沿或钢筋外沿,紧固限位螺栓6固定可伸缩支撑立柱5,扳动把手95打开左阀体91和右阀体92,逐步推动装置,混凝土沿导流片3快速流入模具。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装置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优点。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本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装置所做出的变化和改进,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叠合梁结构用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有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高度可调节,在料口的上方设有过滤装置,在料斗的出料口设有导流片,在出料口处设有流速控制器、所述流速控制器包括左阀体、右阀体、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把手,左、右阀体相对设置,左、右阀体的上端分别与料斗出料口外壁铰接,左阀体的上部和右阀体的上部通过第一连杆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右阀体固连,另一端与把手相铰接,所述把手安设在支撑架上,通过操作把手,实现左右阀体之间相对的开合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梁结构用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有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高度可调节,在料口的上方设有过滤装置,在料斗的出料口设有导流片,在出料口处设有流速控制器、所述流速控制器包括左阀体、右阀体、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把手,左、右阀体相对设置,左、右阀体的上端分别与料斗出料口外壁铰接,左阀体的上部和右阀体的上部通过第一连杆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右阀体固连,另一端与把手相铰接,所述把手安设在支撑架上,通过操作把手,实现左右阀体之间相对的开合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安设在出料口的四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四个可伸缩式支撑立柱,所述料斗安设在四个可伸缩式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刘纪祥王维韩佩李宗华李晓伟荣浩刘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美好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