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90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包括第一边板、第二边板、槽型钢立柱、框架梁端接头、框架梁外叶端板及框架柱内叶端板,第一边板的左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与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的右侧通过槽型钢立柱与第二边板连接,第二边板的右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与另一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或第二边板的上下端均通过框架梁外叶端板与框架梁固定连接,槽型钢立柱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框架梁端接头与框架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通过采用槽型立柱、框架梁外叶端板及框架柱内叶端板将组合墙边板安装在框架梁或框架柱上,可实现标准化构件,施工简单、便捷,标准化构件可实现大规模流水线式生产。

An Assembled Steel Frame Composite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技术介绍
工业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指出我国建筑业粗放型的生产和建设模式必须向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转型升级,至此,发展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及工业化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是必由之路。然而,工业化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住宅建筑及商用建筑想做到工业化生产,必须要有健全的产业链,从取材、设计、制造、运输、安装乃至使用过程中的物业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针对每一环节的运转机制提出相应的工业化生产、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方法。现有的组合墙在市面上种类繁多且样式不统一,在实际使用当中模块化生产受到具体方案限制,无法做到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组合墙无法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整体性好,标准化生产程度高,便于快速装配施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包括第一边板、第二边板、槽型钢立柱、框架梁端接头、框架梁外叶端板及框架柱内叶端板,第一边板与第二边板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槽型钢立柱的两侧;第一边板的左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与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右侧通过槽型钢立柱与第二边板连接,第二边板的右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与另一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或第二边板的上下端均通过框架梁外叶端板与框架梁固定连接,槽型钢立柱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框架梁端接头与框架梁连接,框架梁端接头固定设置在框架梁的梁底或梁顶;框架梁外叶端板水平设置在框架梁的外立面,框架柱内叶端板竖直设置在框架柱内侧面。进一步的,第一边板包括第一边板外叶板、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第一边板内叶板、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及第一内叶纵肋角钢;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的上下两端,第一边板外叶板的上端通过第一外叶横肋角钢采用自攻螺栓与一框架梁外叶端板连接;第一边板外叶板的下端通过第一外叶横肋角钢采用自攻螺栓与另一框架梁外叶端板连接;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的右侧,第一边板内叶板的右侧通过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采用自攻螺栓与槽型钢立柱的腹板连接;第一内叶纵肋角钢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的左侧;第一边板内叶板的左侧通过第一内叶纵肋角钢采用自攻螺栓与框架柱内叶端板连接。进一步的,第一边板还包括第一边板保温板,第一边板保温板嵌入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与第一边板内叶板之间,第一边板保温板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温板材。进一步的,第一边板还包括两根第一外叶纵肋和两根第一内叶横肋;两根第一外叶纵肋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的左右两侧,第一外叶纵肋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叶横肋角钢固定连接;两根第一内叶横肋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的上下两端,第一内叶横肋的右端分别与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连接,第一内叶横肋的左端与第一内叶纵肋角钢的连接。进一步的,第一外叶边板包括第一外叶钢筋网片和第一外叶混凝土,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分别与第一外叶钢筋网片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第一外叶混凝土包覆在第一外叶横肋角钢及第一外叶钢筋网片的外侧;第一外叶混凝土的上下两端预设安装槽;第一内叶边板包括第一内叶钢筋网片和第一内叶混凝土;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与第一内叶钢筋网片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内叶纵肋角钢与第一内叶钢筋网片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一内叶混凝土包覆在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第一内叶纵肋角钢及第一内叶钢筋网片的外侧。进一步的,还包括中板,中板的设置在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之间,中板的左侧通过一槽型钢立柱与第一边板连接,中板的右侧通过另一槽型钢立柱与第二边板连接;中板包括中板外叶板、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中板内叶板及两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分别设置在中板外叶板的上下两端,中板外叶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中板外叶横肋角钢采用自攻螺栓与一框架梁外叶端板连接;两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分别竖直设置在中板内叶板的左右两侧,中板内叶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采用自攻螺栓与槽型钢立柱连接。进一步的,中板还包括中板保温板,中板保温板嵌入设置在中板外叶板与中板内叶板之间;中板保温板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温板材。进一步的,中板还包括两根中板外叶纵肋和两根中板内叶横肋;两根中板外叶纵肋分别竖直设置在中板外叶板的左右两侧,中板外叶纵肋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固定连接;两根中板内叶横肋分别设置在中板内叶板的上下两端,中板内叶横肋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连接。进一步的,中板外叶板包括中板外叶钢筋网片和中板外叶混凝土,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分别与中板外叶钢筋网片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中板外叶混凝土包覆在中板外叶横肋角钢和中板外叶钢筋网片的外侧,中板外叶混凝土的上下两端预设安装槽;中板内叶板包括中板内叶钢筋网片和中板内叶混凝土,两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的腹板与中板内叶钢筋网片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中板内叶混凝土包覆在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及中板内叶钢筋网片的外侧。进一步的,中板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组合墙,采用槽型钢立柱、框架梁外叶端板及框架柱内叶端板将组合墙安装在框架梁或框架柱上,可实现标准化构件,施工简单、便捷,标准化构件可实现大规模流水线式生成。进一步的,将边板的外叶板通过上下两根角钢与框架梁连接,将边板的内叶板通过槽型钢与框架柱或槽型钢立柱连接,施工过程便捷,实现装配化施工。进一步的,在外叶板和内叶板之间设置保温板,确保了组合墙的保温隔热作用。进一步的,边板外叶板或内叶板设置为钢筋网片和混凝土包覆的结构,保证了组合墙的隔音和防火作用;通过将角钢或槽型钢直接与钢筋网片连接,将组合墙受到的荷载均匀传递至框架梁或框架柱上。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之间设置中板,可完成任意长度的墙体安装施工。综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整体性好、质量轻、强度高、保温隔热、隔音、防火、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快速装配施工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可作为外墙造型、轻质内隔墙,又可作层高高、跨度大的间隔墙体。并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中的所有部件包括边板外叶板、边板保温板、边板内叶板、中板外叶板、中板保温板、中板内叶板等均可实现工厂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中的内叶钢筋网片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中的外叶钢筋网片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中的槽型钢立柱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中的边板结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中的边板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边板外叶横肋角钢及纵肋与外叶钢筋网片结构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边板内叶纵肋槽型钢及横肋与内叶钢筋网片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边板内叶纵肋角钢及横肋与内叶钢筋网片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中的中板结构俯视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中的中板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墙中的框架梁端接头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框架梁外叶端板及框架柱内叶端板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配式组合墙装配使用状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边板(1)、第二边板(2)、槽型钢立柱(4)、框架梁端接头(5)、框架梁外叶端板(6)及框架柱内叶端板(7),第一边板(1)与第二边板(2)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槽型钢立柱(4)的两侧;第一边板(1)的左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7)与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1)右侧通过槽型钢立柱(4)与第二边板(2)连接,第二边板(2)的右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7)与另一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1)或第二边板(2)的上下端均通过框架梁外叶端板(6)与框架梁固定连接,槽型钢立柱(4)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框架梁端接头(5)与框架梁连接,框架梁端接头(5)固定设置在框架梁的梁底或梁顶;框架梁外叶端板(6)水平设置在框架梁的外立面,框架柱内叶端板(7)竖直设置在框架柱内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边板(1)、第二边板(2)、槽型钢立柱(4)、框架梁端接头(5)、框架梁外叶端板(6)及框架柱内叶端板(7),第一边板(1)与第二边板(2)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槽型钢立柱(4)的两侧;第一边板(1)的左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7)与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1)右侧通过槽型钢立柱(4)与第二边板(2)连接,第二边板(2)的右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7)与另一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1)或第二边板(2)的上下端均通过框架梁外叶端板(6)与框架梁固定连接,槽型钢立柱(4)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框架梁端接头(5)与框架梁连接,框架梁端接头(5)固定设置在框架梁的梁底或梁顶;框架梁外叶端板(6)水平设置在框架梁的外立面,框架柱内叶端板(7)竖直设置在框架柱内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第一边板(1)包括第一边板外叶板(11)、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第一边板内叶板(15)、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及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11)的上下两端,第一边板外叶板(11)的上端通过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采用自攻螺栓与一框架梁外叶端板(6)连接;第一边板外叶板(11)的下端通过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采用自攻螺栓与另一框架梁外叶端板(6)连接;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右侧,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右侧通过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采用自攻螺栓与槽型钢立柱(4)的腹板连接;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左侧;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左侧通过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采用自攻螺栓与框架柱内叶端板(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第一边板(1)还包括第一边板保温板(14),第一边板保温板(14)嵌入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11)与第一边板内叶板(15)之间,第一边板保温板(14)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温板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第一边板(1)还包括两根第一外叶纵肋(13)和两根第一内叶横肋(18);两根第一外叶纵肋(13)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11)的左右两侧,第一外叶纵肋(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固定连接;两根第一内叶横肋(18)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上下两端,第一内叶横肋(18)的右端分别与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连接,第一内叶横肋(18)的左端与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叶边板(11)包括第一外叶钢筋网片(111)和第一外叶混凝土(112),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分别与第一外叶钢筋网片(11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第一外叶混凝土(112)包覆在第一外叶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国良许振华张晓李佳瑞刘彪朱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