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042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包括安装于车内的电子后视镜本体,电子后视镜本体包括显示屏和背面壳体,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的显示屏侧的左下方设置有第一安装空腔,显示屏侧的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安装空腔,所述背面壳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安装空腔,所述第一安装空腔内安装有驾驶员图像采集装置,第二安装空腔内安装有车内图像采集装置,第三安装空腔内安装有行车环境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内设置有GPS定位模块、处理器和语音预警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GPS定位模块和语音预警装置分别连接处理器。将监控装置集成在电子后视镜装置上,其集成程度高,成本低,无需占用车内多余空间,可以广泛应用于网约车/出租车。

Vehicle Active Safety Monito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网约车/出租车的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阶段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车辆成为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这就带来了一定的交通风险,并且作为当下各阶层人员最重视的部分,其出行安全时刻为社会关注。乘客在使用网约车服务时遭遇危险的情况却屡见不鲜,其归根到底是网约车上没有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无法对司机进行有效的监控。目前,网约车的安全监管手段主要包括:1)通过网约车平台软件进行监管,主要是进行人脸识别,保证人车一致,这种手段功能单一,监管力度有限;2)通过加装特定的监控设备进行监管,如在中控台加装监控类设备,通过多摄像头实现车内、车外监控和驾驶辅助功能。但是,从目前已有的监控类设备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1)设备体积偏大,占用中控台位置;2.2)设计不美观,拆装不便,对于大部分用私家车承接业务的网约车车主来说,产品接受度很低;2.3)目前产品的功能属于通用型的安全监管功能,功能较少,而且没有跟网约车的特定监管需求相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将监控装置集成在电子后视镜装置上,其集成程度高,成本低,无需占用车内多余空间,可以广泛应用于网约车/出租车。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包括安装于车内的电子后视镜本体,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包括显示屏和背面壳体,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的显示屏侧的左下方设置有第一安装空腔,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的显示屏侧的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安装空腔,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的背面壳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安装空腔,所述第一安装空腔内安装有驾驶员图像采集装置,第二安装空腔内安装有车内图像采集装置,第三安装空腔内安装有行车环境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内设置有GPS定位模块、处理器和语音预警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GPS定位模块和语音预警装置分别连接处理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空腔、第二安装空腔和第三安装空腔内均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调节装置。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网络平台。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的显示屏侧设置有SOS紧急求救按钮,所述SOS紧急求救按钮用于触发无线通信模块与网络平台通信,用于发送信息。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处理器内设置有图像识别控制模块,所述图像识别控制模块包括驾驶员图像识别与行车图像识别,所述驾驶员图像识别包括对驾驶员人脸区域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判断是否存在危险驾驶行为,所述行车图像识别包括对车前环境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判断是否有车道偏移及前向碰撞风险,当检测到危险驾驶行为或危险工况时,向语音预警装置发送预警信号发出语音预警提醒,并向后台发送预警信号及危险证据视频。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网络平台与网约车及其他车辆行业的软件平台对接,为车辆管理平台提供驾驶员分类管理数据;所述网络平台与公安系统平台对接,在系统接收到紧急求救信号并确认有危险事件出现时,或由车内监控系统监控到车内有异常情况时,直接上报公安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监控装置集成在电子后视镜装置上,其集成程度高,成本低,无需占用车内多余空间,可以广泛应用于网约车/出租车。2、有利于加强政府管理部门与运营公司对网约车的安全监管,促进网约车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也可用于其他车辆行业的安全监管。3、弥补现有安全监控装置功能与产品设计上的不足,提供一个功能丰富实用、一体化设计、安装调节灵活、用户接受度高的产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的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的原理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将驾驶员监控设备与智能电子后视镜结合,在现有电子后视镜产品形态上,在其左下角、右下角及镜面背后壳体三个位置分别加装驾驶员图像采集装置、车内视频采集装置和前车环境图像采集装置,通过一体化设计,将加装装置与后视镜本体融为一体,相对于现在监控设备和电子后视镜分离的形态,其集成程度更高,无需占用车内多余空间,无需加装多余设备便可实现安全监管与驾驶辅助功能。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包括安装于车内的电子后视镜本体10,电子后视镜本体10包括显示屏11和背面壳体12,电子后视镜本体10的显示屏11侧的左下方区域设置有第一安装空腔13,当然也可以为安装支架,电子后视镜本体10的显示屏11侧的右下方区域设置有第二安装空腔14,当然安装空腔或者安装支架设置在电子后视镜本体10的壳体上,电子后视镜本体10的背面壳体12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安装空腔15,第一安装空腔内安装有驾驶员图像采集装置,对准驾驶员人脸区域,摄像头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调节,第二安装空腔内安装有车内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范围可基本覆盖副驾驶及后排位置,摄像头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调节,第三安装空腔内安装有行车环境图像采集装置,镜头对准前方道路区域,电子后视镜本体10内设置有GPS定位模块、处理器和语音预警装置,图像采集装置、GPS定位模块和语音预警装置分别连接处理器,如图3所示。电子后视镜本体10内还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与网络平台通信连接。GPS定位模块:置于电子后视镜内,用于采集车辆实时位置信息;驾驶员图像采集装置:由摄像头和补光装置组成,用于采集驾驶员面部区域图像,红外补光装置在光线不足时补光,图像采集装置角度可调节;行车环境图像采集装置:前车图像采集摄像头对准前方道路区域,实时采集车辆前方道路区域图像;处理器内设置有图像识别控制模块:基于ARM处理器搭建,包括驾驶员图像识别与行车图像识别两部分,用于对驾驶员图像和行车环境图像进行识别,判断是否出现危险驾驶行为或危险驾驶工况。其中,可识别的危险驾驶行为包括疲劳、注意力分散、吸烟、打手机等,危险驾驶工况包括车道偏移、前向碰撞及行人预警等;可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识别,具体的算法可以采用已知的算法,并根据识别结果向预警控制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发送对应指令。车内视频监控模块:包含车内监控摄像头和SD卡,位于后视镜右下角,拍摄角度基本覆盖副驾驶及后排空间,用于实时拍摄车内情况,SD卡用于视频存储;语音预警模块:语音播放器,置于后视镜内部,接收到预警信号时,向驾驶员提供语音预警提示;车载显示模块:车载显示屏,集成于电子后视镜显示屏上,在常规后视镜的导航、娱乐等基础显示功能上,可以根据驾驶员需求显示报警信息和车内视频信息,各显示模块之间可进行智能切换;还包括,SOS预警模块:驾驶员紧急求助操作按钮,通过电源线、数据线与终端主体连接,也可以设置在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上,用于驾驶员发送紧急求助信号;GPRS通信模块:置于后视镜内部,负责终端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根据指令向平台发送预警数据与证据信息,或根据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车内的电子后视镜本体,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包括显示屏和背面壳体,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的显示屏侧的左下方设置有第一安装空腔,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的显示屏侧的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安装空腔,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的背面壳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安装空腔,所述第一安装空腔内安装有驾驶员图像采集装置,第二安装空腔内安装有车内图像采集装置,第三安装空腔内安装有行车环境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内设置有GPS定位模块、处理器和语音预警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GPS定位模块和语音预警装置分别连接处理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车内的电子后视镜本体,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包括显示屏和背面壳体,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的显示屏侧的左下方设置有第一安装空腔,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的显示屏侧的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安装空腔,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的背面壳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安装空腔,所述第一安装空腔内安装有驾驶员图像采集装置,第二安装空腔内安装有车内图像采集装置,第三安装空腔内安装有行车环境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电子后视镜本体内设置有GPS定位模块、处理器和语音预警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GPS定位模块和语音预警装置分别连接处理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空腔、第二安装空腔和第三安装空腔内均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调节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网络平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主动安全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清研微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