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净化机床冷却液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0242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净化机床冷却液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进料管、上过滤腔及下过滤装置,所述进料管的底端与所述上过滤腔相连通,所述上过滤腔的底部开设有开口Ⅰ,下过滤装置包括下过滤腔、安装架、滤纸输送机构及接料盘,安装架上安装有牵引轮及刮板,下过滤腔的顶部设置有开口Ⅱ并在该开口Ⅱ处设置有过滤网,下过滤腔的两侧壁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滤纸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和滤纸,位于过滤网正上方的输送带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滤纸的过滤区,该装置能将机床冷却液中大于过滤精度的各种杂质滤除并自动排出,有效地控制冷却液的清洁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提高滤饼含固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A Device for Purifying Coolant of Machine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净化机床冷却液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床冷却液加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净化机床冷却液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切削液,切削液的作用是清洗、防锈、润滑和降温等,特别是在进行深孔加工时,由于深孔加工通常采用内冷加工,如果切削液内含有杂质将造成严重问题:1造成刀具内喷水孔堵塞或切削液流量受阻而影响深孔加工质量,例如孔尺寸不准、孔内黑皮、刀具崩刃、刀具断掉等;2造成切削液变质、防锈性能降低、使用寿命降低等;3造成机加工设备损坏,影响连续性作业,甚至造成不必要停产。目前对深孔加工中使用的切削液,一般采用专用设备进行过滤,目前市场上的切削液过滤设备过滤出的产品质量低,产生废品率高,并且冷却液的清洁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净化机床冷却液的装置,该装置能将机床冷却液中大于过滤精度的各种杂质滤除并自动排出,有效地控制冷却液的清洁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提高滤饼含固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净化机床冷却液的装置,包括进料管、上过滤腔及下过滤装置,所述进料管、所述上过滤腔及所述下过滤装置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进料管的底端与所述上过滤腔相连通,所述上过滤腔的底部开设有开口Ⅰ,所述下过滤装置包括下过滤腔、安装架、滤纸输送机构及接料盘,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下过滤腔的正下方,所述接料盘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牵引轮及刮板,所述下过滤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牵引组件Ⅰ和牵引组件Ⅱ,所述牵引组件Ⅰ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Ⅰ,所述牵引组件Ⅱ包括从动轴Ⅱ和从动轴Ⅲ,所述下过滤腔的顶部设置有开口Ⅱ并在该开口Ⅱ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下过滤腔的两侧壁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每一个排水口处均对应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排水口相连通;所述滤纸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和滤纸,所述滤纸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上顶面的上方,所述下过滤腔、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Ⅰ、所述从动轴Ⅱ、所述从动轴Ⅲ、刮板及所述牵引轮的外侧共同绕设有所述的输送带,位于过滤网正上方的输送带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滤纸的过滤区。进一步的,所述滤纸与所述过滤区两者的面积相同。进一步的,所述上过滤腔放置在所述过滤区的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开口Ⅰ与所述过滤区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为:该装置能将机床冷却液中大于过滤精度的各种杂质滤除并自动排出,有效地控制冷却液的清洁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提高滤饼含固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高公司文明生产环境,是一种有效的机床冷却液过滤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上过滤腔和进料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下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除去滤纸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上过滤腔,101、开口Ⅰ,2、进料管,7、安装架,701、牵引轮,702、刮板,703、接料盘,10、下过滤腔,1001、过滤网,1002、主动轴,1003、从动轴Ⅰ,1004、从动轴Ⅱ,1005、从动轴Ⅲ,1006、排水管,11、输送带,1101、过滤区,12、滤纸。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一种用于净化机床冷却液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进料管2、上过滤腔1及下过滤装置,所述进料管2、所述上过滤腔1及所述下过滤装置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进料管2的底端与所述上过滤腔1相连通,所述上过滤腔1的底部开设有开口Ⅰ101,所述下过滤装置包括下过滤腔10、安装架7、滤纸12输送机构及接料盘703,所述安装架7设置在所述下过滤腔10的正下方,所述接料盘703设置在所述安装架7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架7上安装有牵引轮701及刮板702,所述下过滤腔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牵引组件Ⅰ和牵引组件Ⅱ,所述牵引组件Ⅰ包括主动轴1002和从动轴Ⅰ1003,所述牵引组件Ⅱ包括从动轴Ⅱ1004和从动轴Ⅲ1005,主动轴1002与牵引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主动轴1002通过链条带动从动轴Ⅰ1003、从动轴Ⅱ1004和从动轴Ⅲ1005进行同步转轴;所述下过滤腔10的顶部设置有开口Ⅱ并在该开口Ⅱ处设置有过滤网1001,所述下过滤腔10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PLC相连,所述下过滤腔10的两侧壁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每一个排水口处均对应设置有排水管1006,所述排水管1006与排水口相连通,所述排水管1006上设置有控制阀,该控制阀与PLC相连;所述滤纸12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11和滤纸12,所述滤纸12设置在所述输送带11上顶面的上方,所述下过滤腔10、所述主动轴1002、所述从动轴Ⅰ1003、所述从动轴Ⅱ1004、所述从动轴Ⅲ1005、刮板702及所述牵引轮701的外侧共同绕设有所述的输送带11,位于过滤网1001正上方的输送带11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滤纸12的过滤区1101,所述滤纸12与所述过滤区1101两者的面积相同,所述上过滤腔1放置在所述过滤区1101的正上方,所述开口Ⅰ101与所述过滤区110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过滤腔1设置在所述下过滤腔10的正上方且开口Ⅰ101通过过滤区1101与开口Ⅱ相连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将上过滤腔1压紧在输送带11的过滤区1101上,所述上过滤腔1和所述过滤区1101间通过密封圈形成封闭的空间,待过滤的切削液经过输送到进液管201内,在重力作用下,切削液从上到下依次经过滤纸12、过滤区1101、过滤网1001后成为净液进入下过滤腔10,杂质被过滤截留在滤纸12上表面形成滤饼,随着滤饼的加厚,上过滤腔1的压力不断增大,这样在过滤区1101上下表面形成了一定压力差,切削液在压力作用下继续过滤,这样滤饼越来越厚,当滤饼厚度增加到一定厚度,使得上过滤腔1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停止向进料管2输送切削液,同时排水管1006上控制阀打开,将下过滤腔10中的净液通过排水管1006排入到集液箱中进行收集,然后将压缩气体输入到进料管2内,压缩气体然后由进料管2进入到上过滤腔1内,所述上过滤腔1和所述过滤区1101间通过密封圈形成封闭的空间,这样,上过滤腔1内的积水在气压作用下,将进料管2内的剩余的液体从上过滤腔1排出到下过滤腔10,当PLC检测到下过滤腔10内的积水排净后,自动关闭排水管1006上控制阀,继续向上过滤腔1注入压缩空气,将滤饼压干,当切削液全部过滤完后,将上过滤腔1抬起,然后牵引电机驱动输送带11将滤纸12输出过滤区1101,同时在过滤区1101放置新的滤纸12,过滤区1101上的滤渣由刮板702刮下落入接料盘703。当滤纸输出结束,将上过滤腔1落下,压紧在输送带11的过滤区1101上,开始下一个循环过程。本技术所列举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式并非是限制,与本技术所列举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式等同或者效果相同方案都在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Ⅰ、Ⅱ、Ⅲ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净化机床冷却液的装置,包括进料管(2)、上过滤腔(1)及下过滤装置,所述进料管(2)、所述上过滤腔(1)及所述下过滤装置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进料管(2)的底端与所述上过滤腔(1)相连通,所述上过滤腔(1)的底部开设有开口Ⅰ(10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过滤装置包括下过滤腔(10)、安装架(7)、滤纸(12)输送机构及接料盘(703),所述安装架(7)设置在所述下过滤腔(10)的正下方,所述接料盘(703)设置在所述安装架(7)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架(7)上安装有牵引轮(701)及刮板(702),所述下过滤腔(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牵引组件Ⅰ和牵引组件Ⅱ,所述牵引组件Ⅰ包括主动轴(1002)和从动轴Ⅰ(1003),所述牵引组件Ⅱ包括从动轴Ⅱ(1004)和从动轴Ⅲ(1005),所述下过滤腔(10)的顶部设置有开口Ⅱ并在该开口Ⅱ处设置有过滤网(1001),所述下过滤腔(10)的两侧壁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每一个排水口处均对应设置有排水管(1006),所述排水管(1006)与排水口相连通;所述滤纸(12)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11)和滤纸(12),所述滤纸(12)设置在所述输送带(11)上顶面的上方,所述下过滤腔(10)、所述主动轴(1002)、所述从动轴Ⅰ(1003)、所述从动轴Ⅱ(1004)、所述从动轴Ⅲ(1005)、刮板(702)及所述牵引轮(701)的外侧共同绕设有所述的输送带(11),位于过滤网(1001)正上方的输送带(11)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滤纸(12)的过滤区(11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净化机床冷却液的装置,包括进料管(2)、上过滤腔(1)及下过滤装置,所述进料管(2)、所述上过滤腔(1)及所述下过滤装置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进料管(2)的底端与所述上过滤腔(1)相连通,所述上过滤腔(1)的底部开设有开口Ⅰ(10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过滤装置包括下过滤腔(10)、安装架(7)、滤纸(12)输送机构及接料盘(703),所述安装架(7)设置在所述下过滤腔(10)的正下方,所述接料盘(703)设置在所述安装架(7)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架(7)上安装有牵引轮(701)及刮板(702),所述下过滤腔(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牵引组件Ⅰ和牵引组件Ⅱ,所述牵引组件Ⅰ包括主动轴(1002)和从动轴Ⅰ(1003),所述牵引组件Ⅱ包括从动轴Ⅱ(1004)和从动轴Ⅲ(1005),所述下过滤腔(10)的顶部设置有开口Ⅱ并在该开口Ⅱ处设置有过滤网(1001),所述下过滤腔(10)的两侧壁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每一个排水口处均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郝勇李小康李彬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