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一鸣专利>正文

一种自平衡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12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46
一种自平衡担架,该自平衡担架包括4条抬杆和担架床,4条抬杆分别设置在担架床的两侧,担架床的一侧上设置有2条抬杆,抬杆的一端与担架床连接,抬杆相对于担架床可转动,抬杆与担架床形成夹角,夹角小于等于25°,自平衡担架床还包括调节绳和调节部,调节部设置在担架床的四角上,调节绳穿过调节部,调节绳的两端与抬杆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提供的自平衡担架,其能够改善担架在斜坡上的倾斜度,使病人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舒适,并且能够避免上下坡度比较大时,担架床磕到地面的情况,从而减缓抬担架人员的不便,减少对伤员的二次伤害。

A Self-balancing Stretc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平衡担架
本技术涉及担架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平衡担架。
技术介绍
担架是最常见的救护设备,当病人无法行走,却又需要将病人组、转移到另一地点时,医护人员常常使用担架,让病人平躺在上面,然后一前一后两人同时抬起担架的两端,靠人步行对病人进行转移。担架的优点是能够在多种地形使用,尤其是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如楼道、山区等未铺设马路的位置。现有技术中的担架常分为以下几种担架:1、升降担架、走轮担架:为目前救护车内装备的担架,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因担架自身重量较重,搬运时费力;2、铲式担架:铲式担架是由左右两片铝合金板组成。搬运伤员时,先将伤员放置在平卧位,固定颈部,然后分别将担架的左右两片从伤员侧面插入背部,扣合后再搬运,但是此类担架操作不方便;3、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使用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是搬运多发骨折及脊柱损伤伤员的最好工具。充气垫可以适当地固定伤员的全身。使用时先将垫充气后铺平,将伤员放在垫内,抽出袋内空气,气垫即可变硬,同时伤员就被牢靠固定在其中,并可在搬运途中始终保持稳定。但此类担架不便于下坡等情况的搬运。但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抬担架在坡道或楼道行走,前后两人在不同的位置,高度就不相同,担架就会随之倾斜,使得病人会因担架斜度过大而向下滑落。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文件将在实施例中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平衡担架,其能够改善担架在斜坡上的倾斜度,使病人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舒适。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平衡担架,该自平衡担架包括4条抬杆和担架床,4条抬杆分别设置在担架床的两侧,担架床的一侧上设置有2条抬杆,抬杆的一端与担架床连接,抬杆相对于担架床可转动,抬杆与担架床形成夹角,夹角小于等于25°,自平衡担架床还包括调节绳和调节部,调节部设置在担架床的四角上,调节绳穿过调节部,调节绳的两端与抬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平衡担架还包括卡扣,卡扣包括定位件和紧固件,定位件设置在担架床上,紧固件设置在抬杆上,紧固件与定位件之间卡接。自平衡担架上还设置有卡扣,当救助人员在斜坡上时,将担架床和紧固件上的卡扣解开,担架床根据重力影响,使担架床和抬杆之间具有角度,从而使自平衡担架能够适用于斜坡行走;当救助人员在平地上时,将抬杆和担架床重合,利用卡扣将担架床和抬杆固定,担架床和抬杆呈平板状,使自平衡担架能够更适用于平地上行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调节部包括齿轮槽和齿轮,齿轮槽设置在担架床的框架外侧,齿轮设置在齿轮槽内,齿轮外缘与齿轮槽具有间隙。担架床的外侧设置调节部,使调节绳穿过齿轮槽和齿轮之间的间隙,并且调节绳的两端与抬杆连接,使得调节绳能够在齿轮处滑动顺畅。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调节绳包括第一齿,第一齿设置在调节绳的一侧,调节绳的另一侧光滑,第一齿与齿轮啮合。在调节绳的内侧设置第一齿,第一齿与齿轮啮合,用于防止在行走山路时,路面凹凸不平,担架床会反复移动的情况,增加在山路行走时的舒适度。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担架床包括2根第一类连接杆和2根第二类连接杆,第一类连接杆设置在担架床的两端,第二类连接杆设置在担架床的两侧,第一类连接杆和第二类连接杆连接,齿轮槽设置在第二类连接杆的外侧。第一类连接杆和第二类连接杆相互连接形成矩形状的担架床框架。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类连接杆为管状伸缩杆,第二类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本申请文件中的第一类连接杆为管状伸缩杆,当需要使用担架床时,将第一类连接杆拉伸即可,当不需要使用担架床时,将第一类连接杆压缩,节省收纳空间;并且将第二类连接杆设置成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当不需要使用担架床时,能够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对折,以缩小收纳空间。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担架床还包括帆布,帆布的两侧与第二类连接杆连接,帆布的两端设置有伸缩绳,伸缩绳将帆布的两端拉紧形成布兜状。在担架床的框架内还设置有帆布,用于支撑患者。并且现有技术中算是担架上设置有绑带,但在倾斜面上移动时,患者也有可能顺着倾斜面下滑,并且在患者有重大外伤时,绑带也不易绑的太紧,防止血液不流通的情况,本申请文件中的担架床的两端还设置有伸缩绳,伸缩绳将帆布的两端拉紧形成布兜状,用于兜住患者的足部或者是头部,可以防止患者移动到担架床外。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平衡担架还包括绑带,绑带设置在第二类连接杆上,自平衡担架还包括缓冲部,缓冲部设置在担架床一端的底面。在担架床的侧面还是设置有至少一根绑带,绑带用于固定患者身体。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平衡担架还包括护枕和子母扣,护枕通过子母扣粘贴在担架床的帆布上,子母扣包括至少2个圆毛面和刺毛面,刺毛面设置在护枕的底面,其中一个圆毛面设置在担架床的颈部位置,另一个圆毛面设置在担架床的拐角处。在自平衡担架上还设置有护枕和子母扣,护枕用于有颈部损伤患者,将患者的颈部固定,以防止二次伤害,当患者不需要用护枕时,可以将护枕粘在担架床的拐角处,使患者平卧,并且在帆布面上都设置的圆毛面子母扣,就算是患者躺在子母扣上也不会带来不适感。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抬杆包括转动杆、把手和连接杆,转动杆的一端与担架床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把手连接,转动杆与把手之间具有角度,连接杆设置在把手和转动杆的连接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担架床两端的抬杆连接。抬杆的转动杆和把手的连接处还设置有连接杆,防止救护人员在行走时,担架床两端的抬杆不平齐,从而导致担架床会出现侧面倾倒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自平衡担架包括4条抬杆,抬杆相对于担架床可转动,使得当处于斜坡位置时,担架床会根据重力影响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或者倾角状态,从而增加伤员的舒适度;本技术中的自平衡担架床上还设置有调节绳和调节部,调节绳穿过调节部,并且调节绳的两端分别与抬杆的一端连接,使得担架床的倾斜角度得到控制,有效降低了担架在斜面上的倾斜度,并且能够避免上下坡度比较大时,担架床磕到地面的情况,从而减缓抬担架人员的不便,减少对伤员的二次伤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调节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类连接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类连接杆结构示意图。图标:101-抬杆;102-担架床;103-调节绳;104-调节部;105-卡扣;106-齿轮槽;107-齿轮;108-第一齿;109-第一类连接杆;110-第二类连接杆;111-第一连接杆;112-第二连接杆;113-帆布;114-圆毛面;115-转动杆;116-把手;117-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平衡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担架包括4条抬杆和担架床,4条所述抬杆分别设置在所述担架床的两侧,所述担架床的一侧上设置有2条所述抬杆,所述抬杆的一端与所述担架床连接,所述抬杆相对于所述担架床可转动,所述抬杆与所述担架床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小于等于25°,所述自平衡担架床还包括调节绳和调节部,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担架床的四角上,所述调节绳穿过所述调节部,所述调节绳的两端与所述抬杆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平衡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担架包括4条抬杆和担架床,4条所述抬杆分别设置在所述担架床的两侧,所述担架床的一侧上设置有2条所述抬杆,所述抬杆的一端与所述担架床连接,所述抬杆相对于所述担架床可转动,所述抬杆与所述担架床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小于等于25°,所述自平衡担架床还包括调节绳和调节部,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担架床的四角上,所述调节绳穿过所述调节部,所述调节绳的两端与所述抬杆的另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担架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包括定位件和紧固件,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担架床上,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抬杆上,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定位件之间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齿轮槽和齿轮,所述齿轮槽设置在所述担架床的框架外侧,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齿轮槽内,所述齿轮外缘与所述齿轮槽具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平衡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绳包括第一齿,所述第一齿设置在所述调节绳的一侧,所述调节绳的另一侧光滑,所述第一齿与所述齿轮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平衡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床包括2根第一类连接杆和2根第二类连接杆,所述第一类连接杆设置在所述担架床的两端,所述第二类连接杆设置在所述担架床的两侧,所述第一类连接杆和所述第二类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鸣
申请(专利权)人:张一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