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战场紧急情况下快速转移伤员的搬运袋
本技术涉及医疗急救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战场紧急情况下快速转移伤员的搬运袋。
技术介绍
在野外恶劣环境中,尤其是战场,目前用于紧急转移伤员的工具通常为担架。然而,作为伤员紧急转移常见工具,目前担架存在两点弊端:一、担架的使用需要依赖于两个人或四个人,且这两人或四人必须协同合作、同步进行,这样的伤员搬运方式不仅限制了救助者的数量,还大大限制了其搬运效率,致使野外伤员救助速率慢;二、大出血是伤员的常见伤情,紧急抬上担架的伤员通常没有任何遮掩物遮盖,因而在担架运输过程中,伤员极易遭受寒风或暴雨侵袭而受到二次伤害。在争分夺秒的战场火线等危险恶劣环境中,早一分钟将伤员搬运出来,就意味着早一分钟脱离危险;在寒风暴雨侵袭的野外,增设保温御寒措施,以避免大出血伤员在救助时遭受的二次伤害。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搬运效率高、能够保温御寒的搬运袋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战场紧急情况下快速转移伤员的搬运袋,用以解决现有野外恶劣环境伤员紧急搬运工具的搬运效率低、不能保温御寒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战场紧急情况下快速转移伤员的搬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袋包括袋本体(1)、左拖抬部(2)、右拖抬部(3)和前开合部(4),所述袋本体(1)的顶端和底端均封口形成两端封闭的袋子,所述左拖抬部(2)包括第一左提手(21),所述右拖抬部(3)包括第一右提手(31),所述第一左提手(21)和所述第一右提手(31)分别设置于所述袋本体(1)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前开合部(4)包括前长拉链(41),所述前长拉链(41)沿所述袋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袋本体(1)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战场紧急情况下快速转移伤员的搬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袋包括袋本体(1)、左拖抬部(2)、右拖抬部(3)和前开合部(4),所述袋本体(1)的顶端和底端均封口形成两端封闭的袋子,所述左拖抬部(2)包括第一左提手(21),所述右拖抬部(3)包括第一右提手(31),所述第一左提手(21)和所述第一右提手(31)分别设置于所述袋本体(1)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前开合部(4)包括前长拉链(41),所述前长拉链(41)沿所述袋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袋本体(1)的中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拖抬部(2)还包括左杆套(22)、左抬杆(23)和第二左提手(24),所述右拖抬部(3)还包括右杆套(32)、右抬杆(33)和第二右提手(34),所述左杆套(22)和所述右杆套(32)分别固定于所述袋本体(1)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抬杆(23)和所述右抬杆(33)分别插接于所述左杆套(22)和所述右杆套(32)内;所述第一左提手(21)与所述第二左提手(24)设置于所述袋本体(1)左侧的中部,且分别位于所述左杆套(22)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右提手(31)与所述第二右提手(34)设置于所述袋本体(1)右侧的中部,且分别位于所述右杆套(32)的前后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拖抬部(2)还包括第三左提手(25)和第四左提手(26),所述第三左提手(25)和所述第四左提手(26)设置于所述袋本体(1)左侧的下部,且分别位于所述左杆套(22)前后两侧;所述右拖抬部(3)还包括第三右提手(35)和第四右提手(36),所述第三右提手(35)和所述第四右提手(36)均设置于所述袋本体(1)右侧的下部,且分别位于所述右杆套(32)前后两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袋还包括多个上端辅助提手和多个下端辅助提手,所述上端辅助提手包括上端左腰提手(61)、上端右腰提手(62)、第一前上提手(63)、第二前上提手(64)、第一后上提手(65)和第二后上提手(66),所述上端左腰提手(61)和所述上端右腰提手(62)分别设置于所述袋本体(1)上端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一前上提手(63)和所述第二前上提手(64)分别设置于所述袋本体(1)前面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一后上提手(65)和所述第二后上提手(66)分别设置于所述袋本体(1)背面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下端辅助提手包括下端左腰提手(71)、下端右腰提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志强,叶涛,冯凡哲,李军,戴莹,罗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