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艳隆专利>正文

一种跨肩交叉式平稳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27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肩交叉式平稳担架,包括平稳担架本体、母魔术贴、第一纽扣槽和第二纽扣,所述平稳担架本体的上端表面固定焊接有固定块,所述母魔术贴的另一边缝合连接在第一纽扣的顶端表面,所述第一纽扣槽缝合连接在子魔术贴的顶端表面,所述承力带的末端外圈安装有金属扣,且承力带的顶端贯穿连接有背带,所述背带的顶端外圈安装有调节扣,所述第二纽扣缝合连接在承力带的末端左侧表面,且承力带的末端右侧表面缝合连接有第二纽扣槽。该跨肩交叉式平稳担架背带呈交叉状设置,利于将承力带和背带之间连接牢固,平稳担架本体被抬起时担架也会因重力而保持平衡,背带让救援人员解放了双手,加强其平衡能力,使行程更安全。

A Cross-shoulder Stable Stretch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ross-shoulder stable stretcher, which comprises a stable stretcher body, a mother magic sticker, a first button groove and a second butt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table stretcher body is fixed and welded with a fixed block.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ther magic sticker is sewed to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rst button, and the first button groove is sewed to the top surface of the child magic sticker. The outer ring of the end of the bearing belt is provided with metal buckles, and the top of the bearing belt is connected with a back belt. The outer ring of the top of the back belt is provided with adjusting buckles. The second button is sutured and connected to the left surface of the end of the bearing belt, and the right surface of the end of the bearing belt is sutured and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button groove. The strap of the cross-shoulder stable stretcher is cross-shaped, which is conducive to connecting the load-bearing belt and the strap firmly. When the body of the stable stretcher is lifted, the stretcher will be balanced by gravity. The strap frees rescuers'hands, strengthens their balance ability and makes the journey saf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肩交叉式平稳担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相关
,具体为一种跨肩交叉式平稳担架。
技术介绍
在急诊出诊中,面临着在抢救现场、转运车、检查台、病床之间的搬动情况,常用急救搬运工具可能有木板、帆布担架、铲式担架、脊柱板等,由于急救现场障碍物较多,比如塌方、地震现场、老式窄楼梯等,搬运工具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既要便于携带又要实用又要考虑现场的环境和人力资源,临床上一般采用徒手2~4人法或铲式担架进行搬动,该方法由于受工作人员体力不足、配合欠熟练,病人病情重、搬抬着手点难寻等情况影响,常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加重病人的病情,又常因急救搬运器材的不足影响抢救质量。目前使用的担架都是传统担架,传统担架都是由手来抬起,在救援过程中这种方式既大量消耗了救援人员的体力,又并不是十分的安全,救援过程中往往走的是崎岖不平的路,若其中一个救援人员失去平衡,伤者也容易再次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肩交叉式平稳担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担架都是传统担架,传统担架都是由手来抬起,在救援过程中这种方式既大量消耗了救援人员的体力,又并不是十分的安全,救援过程中往往走的是崎岖不平的路,若其中一个救援人员失去平衡,伤者也容易再次受到伤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跨肩交叉式平稳担架,包括平稳担架本体、母魔术贴、第一纽扣槽和第二纽扣,所述平稳担架本体的上端表面固定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上端固定焊接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贯穿有承力带,所述母魔术贴的一边缝合连接在承力带的顶端内壁表面,且承力带的末端内壁表面缝合连接有子魔术贴,所述母魔术贴的另一边缝合连接在第一纽扣的顶端表面,所述第一纽扣槽缝合连接在子魔术贴的顶端表面,所述承力带的末端外圈安装有金属扣,且承力带的顶端贯穿连接有背带,所述背带的顶端外圈安装有调节扣,所述第二纽扣缝合连接在承力带的末端左侧表面,且承力带的末端右侧表面缝合连接有第二纽扣槽。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和安装条关于平稳担架本体的中心轴均对称布置有两组,且固定块和安装条每组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平稳担架本体、固定块和安装条的材质均相吻合。优选的,所述第一纽扣和第一纽扣槽在承力带的末端左右两侧均呈等间距布置,且第一纽扣和第一纽扣槽的数量相同,并且第一纽扣和第一纽扣槽呈一一对应布置。优选的,所述金属扣和调节扣均为“回”字型设置,且金属扣和调节扣关于平稳担架本体的中心轴均对称布置有两组。优选的,所述背带的末端左侧嵌入承力带的内侧与背带的末端右侧卡槽连接,且背带设置有两组,并且背带呈交叉状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纽扣槽在承力带的末端右侧表面呈等间距布置,且第二纽扣槽的内壁与第二纽扣的外壁紧密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跨肩交叉式平稳担架中,固定块和安装条均设置有两组,便于使用者对承力带与平稳担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并便于使用者对承力带与平稳担架本体之间的拆卸,并且母魔术贴和子魔术贴以及第一纽扣和第一纽扣槽,能够将承力带与平稳担架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以利于增加该平稳担架整体使用时的安全性能;2、金属扣和调节扣均为“回”字型设置,便于使用者对承力带和背带之间长度的调节,并且利于将承力带和背带连接牢固,背带呈交叉状设置,利于将承力带和背带之间连接牢固,平稳担架本体被抬起时担架也会因重力而保持平衡,背带让救援人员解放了双手,加强其平衡能力,使行程更安全;3、第二纽扣的外壁与第二纽扣槽的内壁紧密贴合的设置,利于增加承力带和背带连接的稳定和固定性能,避免在重力的作用下,承力带和背带之间出现相互脱落的情况,并且承力带和背带均以尼龙布为制作材料,牢固性好、可反复使用、便于清洗、消毒处理,用完后可折叠,美观,便于携带,不占用多余空间,使得院前急救更好的开展,使病人快速安全的转运,减少医务人员抬人的不便,又可以适用于周围的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承力带末端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承力带和背带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平稳担架本体;2、固定块;3、安装条;4、安装槽;5、承力带;6、母魔术贴;7、子魔术贴;8、第一纽扣;9、第一纽扣槽;10、金属扣;11、背带;12、调节扣;13、第二纽扣;14、第二纽扣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跨肩交叉式平稳担架,包括平稳担架本体1、固定块2、安装条3、安装槽4、承力带5、母魔术贴6、子魔术贴7、第一纽扣8、第一纽扣槽9、金属扣10、背带11、调节扣12、第二纽扣13和第二纽扣槽14,平稳担架本体1的上端表面固定焊接有固定块2,且固定块2的上端固定焊接有安装条3,固定块2和安装条3关于平稳担架本体1的中心轴均对称布置有两组,且固定块2和安装条3每组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平稳担架本体1、固定块2和安装条3的材质均相吻合,便于使用者对承力带5与平稳担架本体1之间的连接,并便于使用者对承力带5与平稳担架本体1之间的拆卸,安装条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4,且安装槽4的内部贯穿有承力带5,母魔术贴6的一边缝合连接在承力带5的顶端内壁表面,且承力带5的末端内壁表面缝合连接有子魔术贴7,母魔术贴6的另一边缝合连接在第一纽扣8的顶端表面,第一纽扣槽9缝合连接在子魔术贴7的顶端表面,第一纽扣8和第一纽扣槽9在承力带5的末端左右两侧均呈等间距布置,且第一纽扣8和第一纽扣槽9的数量相同,并且第一纽扣8和第一纽扣槽9呈一一对应布置,利于将承力带5与平稳担架本体1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以利于增加承力带5与平稳担架本体1之间的配合使用;承力带5的末端外圈安装有金属扣10,且承力带5的顶端贯穿连接有背带11,背带11的末端左侧嵌入承力带5的内侧与背带11的末端右侧卡槽连接,且背带11设置有两组,并且背带11呈交叉状设置,利于将承力带5和背带11之间连接牢固,平稳担架本体1被抬起时担架也会因重力而保持平衡,背带11让救援人员解放了双手,加强其平衡能力,使行程更安全,背带11的顶端外圈安装有调节扣12,金属扣10和调节扣12均为“回”字型设置,且金属扣10和调节扣12关于平稳担架本体1的中心轴均对称布置有两组,便于使用者对承力带5和背带11之间长度的调节,并且利于将承力带5和背带11连接牢固,第二纽扣13缝合连接在承力带5的末端左侧表面,且承力带5的末端右侧表面缝合连接有第二纽扣槽14,第二纽扣槽14在承力带5的末端右侧表面呈等间距布置,且第二纽扣槽14的内壁与第二纽扣13的外壁紧密贴合,利于增加承力带5和背带11连接的稳定和固定性能,避免在重力的作用下,承力带5和背带11之间出现相互脱落的情况。工作原理:对于这类跨肩交叉式平稳担架,首先将承力带5的首末两端均穿过金属扣10,并拉伸至一定长度,至承力带5的首末两端均处于同一水平面,此时承力带5的顶端处会有一定的间距,然后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肩交叉式平稳担架,包括平稳担架本体(1)、母魔术贴(6)、第一纽扣槽(9)和第二纽扣(13),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稳担架本体(1)的上端表面固定焊接有固定块(2),且固定块(2)的上端固定焊接有安装条(3),所述安装条(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4),且安装槽(4)的内部贯穿有承力带(5),所述母魔术贴(6)的一边缝合连接在承力带(5)的顶端内壁表面,且承力带(5)的末端内壁表面缝合连接有子魔术贴(7),所述母魔术贴(6)的另一边缝合连接在第一纽扣(8)的顶端表面,所述第一纽扣槽(9)缝合连接在子魔术贴(7)的顶端表面,所述承力带(5)的末端外圈安装有金属扣(10),且承力带(5)的顶端贯穿连接有背带(11),所述背带(11)的顶端外圈安装有调节扣(12),所述第二纽扣(13)缝合连接在承力带(5)的末端左侧表面,且承力带(5)的末端右侧表面缝合连接有第二纽扣槽(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肩交叉式平稳担架,包括平稳担架本体(1)、母魔术贴(6)、第一纽扣槽(9)和第二纽扣(13),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稳担架本体(1)的上端表面固定焊接有固定块(2),且固定块(2)的上端固定焊接有安装条(3),所述安装条(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4),且安装槽(4)的内部贯穿有承力带(5),所述母魔术贴(6)的一边缝合连接在承力带(5)的顶端内壁表面,且承力带(5)的末端内壁表面缝合连接有子魔术贴(7),所述母魔术贴(6)的另一边缝合连接在第一纽扣(8)的顶端表面,所述第一纽扣槽(9)缝合连接在子魔术贴(7)的顶端表面,所述承力带(5)的末端外圈安装有金属扣(10),且承力带(5)的顶端贯穿连接有背带(11),所述背带(11)的顶端外圈安装有调节扣(12),所述第二纽扣(13)缝合连接在承力带(5)的末端左侧表面,且承力带(5)的末端右侧表面缝合连接有第二纽扣槽(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肩交叉式平稳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和安装条(3)关于平稳担架本体(1)的中心轴均对称布置有两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艳隆
申请(专利权)人:范艳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