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膜组装系统及自清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膜的组装与清洗
,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膜组装系统及自清洗方法。
技术介绍
膜过滤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海水净化、污水处理、气体分离与石油化工原料、产品分离净化等领域。相较于旋风分离,膜过滤技术能实现颗粒直径5μm以下的液固、气固分离,甚至对纳米级的粉末仍然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相较于电除尘技术,无机膜过滤材料可以应用到温度高达800℃的场合,而电除尘技术对温度(小于150℃),以及粉尘的比电阻有较高的苛刻度。膜过滤分离技术可用于气体除尘或液体除杂质过程中。膜孔道越小,过滤杂质的效果越好,同时,膜孔道大小与流体通量又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于旋风或机械旋流不能去除的微小颗粒物,膜过滤技术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越小的膜孔道结构意味着越大的系统压降与通量限制。同时,颗粒物在膜表面或孔道结构中的沉积会严重影响其使用效果与过滤膜的寿命。目前,多采用增加备用膜过滤组件与反冲洗再生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膜组件的长周期运行问题。这就意味着膜过滤设备再生时,需要将整套装置完全停止运行才能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并减少了设备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膜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膜组装室、进料流体分配室、滤后清洁流体汇集室、自清洗流体回收罐以及专用清洗流体储罐;所述过滤膜组装室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膜组件腔体,每个所述膜组件腔体内设置有由若干数量的过滤膜管组成的过滤膜组;所述进料流体分配室设有一个入口和多个出口,所述出口的数量与所述膜组件腔体的数量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出口与所述膜组件腔体的入口通过第一管道对应连接;所述滤后清洁流体汇集室设有一个出口和多个入口,所述入口的数量与所述膜组件腔体的数量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入口与所述膜组件腔体中的过滤膜组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对应连接;每个所述第一管道通过三通控制阀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膜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膜组装室、进料流体分配室、滤后清洁流体汇集室、自清洗流体回收罐以及专用清洗流体储罐;所述过滤膜组装室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膜组件腔体,每个所述膜组件腔体内设置有由若干数量的过滤膜管组成的过滤膜组;所述进料流体分配室设有一个入口和多个出口,所述出口的数量与所述膜组件腔体的数量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出口与所述膜组件腔体的入口通过第一管道对应连接;所述滤后清洁流体汇集室设有一个出口和多个入口,所述入口的数量与所述膜组件腔体的数量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入口与所述膜组件腔体中的过滤膜组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对应连接;每个所述第一管道通过三通控制阀连接第一支管,每个所述第一支管连接到所述自清洗流体回收罐内,每个所述第二管道通过三通控制阀连接第二支管,每个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专用清洗流体储罐连接;每个所述第二管道上还设有压力检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膜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洗流体回收罐通过循环泵与所述进料流体分配室的所述入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膜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清洗流体储罐通过输送泵分别与所述第二支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膜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相应的所述膜组件腔体两侧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的三通控制阀以及压力检测装置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膜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洗流体回收罐的底部设有滤渣排放口。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膜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过滤膜组的入口端位于相应的所述膜组件腔体内,其出口端延伸到所述膜组件腔体外;所述入口端通过支撑件支撑在相应的所述膜组件腔体内,以使得所述过滤膜组与所述膜组件腔体之间形成流通间隙;所述出口端通过封头与所述膜组件腔体的出口端壁密封连接。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中,范得权,王阳峰,孟凡忠,张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