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玻璃体切割术后坐立行走的头部枕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974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科玻璃体切割术后坐立行走的头部枕垫装置,包括头部枕垫和腰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的前端连接有底部支撑座,底部支撑座的上端竖直安装有伸缩支杆,伸缩支杆的上端连接有水平基板,带红外探测的水平基板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头部枕垫,头部枕垫包括呈上下布置的U形上部和U形下部,U形上部和U形下部的开口端通过折弯部过渡相连,头部枕垫的内部设置有形状相配的金属骨架并填充有海绵,U形上部的封闭端上侧布置有可拆卸的抗菌软垫,头部枕垫的内部安装有发热片,水平基板的两侧均连接有肩带,两根肩带的一端对接并套接在使用者的肩颈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保持各种体形患者术后裂孔位置呈现90度,具有良好舒适性和方便行走。

A head pillow device for sitting and walking after vitrectomy in ophthalm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玻璃体切割术后坐立行走的头部枕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临床术后辅助治疗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眼科玻璃体切割术后坐立行走的头部枕垫装置。
技术介绍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据统计,每年在15000人中约有1人发生视网膜脱离。目前,对于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上无特效药物,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自1962年Cibis等首次将硅油作为玻璃体替代物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手术,随着玻璃体显微手术的迅速发展,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已成为治疗复杂性视网膜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玻璃体切割术后术后对病人的卧位有一定的要求,根据裂孔的位置,通常术后需要保持的卧位有: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低头坐位、站立头低位、行走头低位等。术后2周的卧位一般需要严格遵守,且硅油填充期间(术后3-6个月)的患者是绝对不能仰卧位的,。由于术后需要病人需要采用特定卧位时间较长,使给患者生活难以自理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需要考虑术后患者在活动时,如何使患者在行走站立时保持头部呈俯卧位,达到使裂孔位置呈现90度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随意走动,满足舒适度和生活需要,迄今为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科玻璃体切割术后坐立行走的头部枕垫装置,包括头部枕垫(6)和腰部固定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部固定带(1)的前端连接有底部支撑座(2),所述的底部支撑座(2)的上端竖直安装有伸缩支杆(4),所述的伸缩支杆(4)的上端连接有带红外探测的水平基板(5),所述的水平基板(5)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头部枕垫(6),所述的头部枕垫(6)包括呈上下布置的U形上部(7)和U形下部(8),所述的U形上部(7)和U形下部(8)的开口端通过折弯部(9)过渡相连,在U形上部(7)和U形下部(8)之间形成供手掌放入的放置空间(10),所述的头部枕垫(6)的内部设置有形状相配的金属骨架并填充有海绵,外部包裹...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3 CN 20182193745031.一种眼科玻璃体切割术后坐立行走的头部枕垫装置,包括头部枕垫(6)和腰部固定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部固定带(1)的前端连接有底部支撑座(2),所述的底部支撑座(2)的上端竖直安装有伸缩支杆(4),所述的伸缩支杆(4)的上端连接有带红外探测的水平基板(5),所述的水平基板(5)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头部枕垫(6),所述的头部枕垫(6)包括呈上下布置的U形上部(7)和U形下部(8),所述的U形上部(7)和U形下部(8)的开口端通过折弯部(9)过渡相连,在U形上部(7)和U形下部(8)之间形成供手掌放入的放置空间(10),所述的头部枕垫(6)的内部设置有形状相配的金属骨架并填充有海绵,外部包裹有抗菌布料,所述的U形上部(7)的封闭端上侧布置有可拆卸的抗菌软垫(14),所述的头部枕垫(6)的内部安装有发热片(11),所述的水平基板(5)的两侧均连接有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长娟侯黎莉王惠芬陈惠芳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