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炭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904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炭焙机;采用传统的木炭加热方式,使烘焙的茶叶保持传统工艺所具备的炭焙香气以及甘醇口感;通过木炭在储炭室内燃烧产生烟气,燃烧的进氧量通过风门的开口大小进行控制,从而控制木炭的燃烧强度,而风门的开口大小根据烘焙室内的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进行控制,温度过高,则减小风门的开口,若温度过低,则增大风门的开口,从而自动调节烘焙室内的加热温度,相比传统的茶叶炭焙工艺,不需要定时对茶叶进行翻炒,降低了人工成本,有效避免局部过热,使茶叶炭焙的加热更加均匀。

A tea charcoal roa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炭焙机
本技术涉及茶叶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炭焙机。
技术介绍
焙茶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焙茶工艺的好坏决定着茶叶的质量,传统的焙茶方法是用老式焙笼炭焙茶叶,炭焙相比电热元件的发热体,能够使做出来的茶叶具有香气独特,口感甘醇,回甘时间长的优点,但炭焙存在烘焙时间长,效率低,炭耗费量大,温度难以控制,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加热均匀且能保持茶叶独特香气和甘醇口感的茶叶炭焙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叶炭焙机,包括烘焙室、储炭室和温控系统;所述烘焙室位于储炭室的上部,所述烘焙室用于储放需要烘焙的茶叶,所述储炭室用于储放并燃烧木炭;所述烘焙室与储炭室之间通过隔板相隔,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温控系统包括设置在烘焙室内的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储炭室侧部的风门,所述风门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风门包括设置在储炭室侧部的通气孔和设置在通气孔处的气缸闸门,所述气缸闸门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部设有空心的圆柱凸台,所述圆柱凸台下部形成与储炭室连通的圆柱状的容纳腔,所述圆柱凸台的下部设有半圆球状凸起,所述圆柱凸台的侧部设有多个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凸台的侧部的通孔处均匀设有多个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与圆柱凸台的切向成30-60度。进一步的,所述烘焙室内设有旋转层架。进一步的,所述烘焙室内设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进口端位于烘焙室内的上部边缘,所述导风管内设有抽风机,所述导风管的出口端位于烘焙室内的侧下部。进一步的,所述烘焙室的上部设有排气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茶叶炭焙机结构中,采用传统的木炭加热方式,使烘焙的茶叶保持传统工艺所具备的炭焙香气以及甘醇口感;通过木炭在储炭室内燃烧产生烟气,燃烧的进氧量通过风门的开口大小进行控制,从而控制木炭的燃烧强度,而风门的开口大小根据烘焙室内的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进行控制,温度过高,则减小风门的开口,若温度过低,则增大风门的开口,从而自动调节烘焙室内的加热温度,相比传统的茶叶炭焙工艺,不需要定时对茶叶进行翻炒,降低了人工成本,有效避免局部过热,使茶叶炭焙的加热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茶叶炭焙机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茶叶炭焙机的风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茶叶炭焙机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烘焙室;2、储炭室;3、温度传感器;4、风门;41、通气孔;42、气缸闸门;5、隔板;51、圆柱凸台;52、半圆球状凸起;53、通孔;54、导风叶片;6、旋转层架;7、导风管;8、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木炭在储炭室内燃烧产生烟气,燃烧的进氧量通过风门的开口大小进行控制,从而控制木炭的燃烧强度,而风门的开口大小根据烘焙室内的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进行控制。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炭焙机,包括烘焙室1、储炭室2和温控系统;所述烘焙室1位于储炭室2的上部,所述烘焙室1用于储放需要烘焙的茶叶,所述储炭室2用于储放并燃烧木炭;所述烘焙室1与储炭室2之间通过隔板5相隔,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53;所述温控系统包括设置在烘焙室1内的温度传感器3和设置在储炭室2侧部的风门4,所述风门4与温度传感器3电连接。上述茶叶炭焙机结构中,采用传统的木炭加热方式,使烘焙的茶叶保持传统工艺所具备的炭焙香气以及甘醇口感;通过木炭在储炭室2内燃烧产生烟气,燃烧的进氧量通过风门4的开口大小进行控制,从而控制木炭的燃烧强度,而风门4的开口大小根据烘焙室1内的温度传感器3感应到的温度进行控制,温度过高,则减小风门4的开口,若温度过低,则增大风门4的开口,从而自动调节烘焙室1内的加热温度,相比传统的茶叶炭焙工艺,不需要定时对茶叶进行翻炒,降低了人工成本,有效避免局部过热,使茶叶炭焙的加热更加均匀。进一步的,上述茶叶炭焙机结构中,所述风门4包括设置在储炭室2侧部的通气孔41和设置在通气孔41处的气缸闸门42,所述气缸闸门42与温度传感器3电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将风门4设计为在通气孔41处设置气缸闸门42的结构,通过气缸闸门42控制通气孔41的通气量,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进一步的,上述茶叶炭焙机结构中,所述隔板5上部设有空心的圆柱凸台51,所述圆柱凸台51下部形成与储炭室2连通的圆柱状的容纳腔,所述圆柱凸台51的下部设有半圆球状凸起52,所述圆柱凸台51的侧部设有多个通孔53。隔板5结构设计上,通过设计向上凸起的圆柱凸台51,并在圆柱凸台51下部的容纳腔内设置半圆球状凸起52,使木炭燃烧产生的烟气不会直接进入到上方的烘焙室1内,经过半圆球状凸起52的导向及缓冲,从侧部均匀进入到烘焙室1内。进一步的,上述茶叶炭焙机结构中,所述圆柱凸台51的侧部的通孔53处均匀设有多个导风叶片54,所述导风叶片54与圆柱凸台51的切向成30-60度。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圆柱凸台51的侧部设置导风叶片54,使进入烘焙室1的烟气得到进一步的缓冲,在烘焙室1内形成涡流,促进烟气在烘焙室1内的内循环,从而使茶叶炭焙更加均匀。进一步的,上述茶叶炭焙机结构中,所述烘焙室1内设有旋转层架6。通过在烘焙室1内设置旋转层架6,茶叶放置在于层架适配的茶筛上,茶筛跟随层架自转,使茶叶炭焙更加均匀,不需要人工定时翻炒。进一步的,上述茶叶炭焙机结构中,所述烘焙室1内设有导风管7,所述导风管7的进口端位于烘焙室1内的上部边缘,所述导风管7内设有抽风机,所述导风管7的出口端位于烘焙室1内的侧下部。通过设置具有抽风机的导风管7,加快烘焙室1内的烟气内循环,使茶叶在转动过程中均匀受热,避免烘焙室1内局部过热而影响茶叶炭焙效果,相比传统的茶叶炭焙工艺,不需要定时对茶叶进行翻炒,降低了人工成本,有效避免局部过热,使茶叶炭焙的加热更加均匀。进一步的,上述茶叶炭焙机结构中,所述烘焙室1的上部设有排气口8。实施例1一种茶叶炭焙机,包括烘焙室1、储炭室2和温控系统;所述烘焙室1位于储炭室2的上部,所述烘焙室1用于储放需要烘焙的茶叶,所述储炭室2用于储放并燃烧木炭;所述烘焙室1与储炭室2之间通过隔板5相隔,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53;所述温控系统包括设置在烘焙室1内的温度传感器3和设置在储炭室2侧部的风门4,所述风门4与温度传感器3电连接。所述风门4包括设置在储炭室2侧部的通气孔41和设置在通气孔41处的气缸闸门42,所述气缸闸门42与温度传感器3电连接。所述隔板5上部设有空心的圆柱凸台51,所述圆柱凸台51下部形成与储炭室2连通的圆柱状的容纳腔,所述圆柱凸台51的下部设有半圆球状凸起52,所述圆柱凸台51的侧部设有多个通孔53。所述圆柱凸台51的侧部的通孔53处均匀设有多个导风叶片54,所述导风叶片54与圆柱凸台51的切向成30-60度。所述烘焙室1内设有旋转层架6。所述烘焙室1内设有导风管7,所述导风管7的进口端位于烘焙室1内的上部边缘,所述导风管7内设有抽风机,所述导风管7的出口端位于烘焙室1内的侧下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炭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焙室、储炭室和温控系统;所述烘焙室位于储炭室的上部,所述烘焙室用于储放需要烘焙的茶叶,所述储炭室用于储放并燃烧木炭;所述烘焙室与储炭室之间通过隔板相隔,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温控系统包括设置在烘焙室内的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储炭室侧部的风门,所述风门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炭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焙室、储炭室和温控系统;所述烘焙室位于储炭室的上部,所述烘焙室用于储放需要烘焙的茶叶,所述储炭室用于储放并燃烧木炭;所述烘焙室与储炭室之间通过隔板相隔,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温控系统包括设置在烘焙室内的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储炭室侧部的风门,所述风门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炭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包括设置在储炭室侧部的通气孔和设置在通气孔处的气缸闸门,所述气缸闸门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炭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部设有空心的圆柱凸台,所述圆柱凸台下部形成与储炭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富明陈允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邵武市鼎盛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