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426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7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采用传统的木炭加热方式,使烘焙的茶叶保持传统工艺所具备的炭焙香气以及甘醇口感;在储炭室结构设计上,特别是储炭室本体上部的隔板结构设计上,通过设计向上凸起的圆柱凸台,并在圆柱凸台下部的容纳腔内设置半圆球状凸起,使木炭燃烧产生的烟气不会直接进入到上方的烘焙室内,经过半圆球状凸起的导向及缓冲,从侧部均匀进入到烘焙室内,相比传统的茶叶炭焙工艺,不需要定时对茶叶进行翻炒,降低了人工成本,有效避免局部过热,使茶叶炭焙的加热更加均匀。

The structure of carbon storage chamber of a tea charcoal roas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ea production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the structure of a carbon storage chamber of a tea charcoal baking device; the traditional charcoal heating method is adopted to keep the baked tea with the charcoal roasting aroma and glycol taste of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and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carbon storage chamber, especially the partition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charcoal storage chamber, through the design of a cylindrical convex platform convex upward, and A semi-spherical bulge is arranged in the lower holding chamber of the cylindrical convex platform, so that the smoke generated by charcoal combustion does not directly enter the upper baking chamber. After the guide and cushioning of the semi-spherical bulge, it evenly enters the baking chamber from the sid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 charcoal baking process, it does not need to stir tea regularly, reduces the labor cost and effectively avoids local overheating. The heating of tea charcoal roasting is more uni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
本技术涉及茶叶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
技术介绍
焙茶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焙茶工艺的好坏决定着茶叶的质量,传统的焙茶方法是用老式焙笼炭焙茶叶,炭焙相比电热元件的发热体,能够使做出来的茶叶具有香气独特,口感甘醇,回甘时间长的优点,但炭焙存在烘焙时间长,效率低,炭耗费量大,温度难以控制,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加热均匀且能保持茶叶独特香气和甘醇口感的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烘焙室下部的储炭室本体,所述储炭室内设有用于储放木炭的第一容纳腔,所述储炭室本体的上部设有空心的圆柱凸台,所述圆柱凸台下部形成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圆柱状的第二容纳腔,所述圆柱凸台的下部设有半圆球状凸起,所述圆柱凸台的侧部设有多个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凸台的侧部均匀设有多个可转动的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与圆柱凸台的切向成0-80度。进一步的,所述储炭室本体的侧部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处设有气缸闸门,所述气缸闸门。进一步的,所述烘焙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气缸闸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储炭室本体的内胆材质为陶瓷,所述储炭室本体的外壳材质为304不锈钢。进一步的,所述储炭室的外壳与内胆之间夹持有保温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中,采用传统的木炭加热方式,使烘焙的茶叶保持传统工艺所具备的炭焙香气以及甘醇口感;在储炭室结构设计上,特别是储炭室本体上部的隔板结构设计上,通过设计向上凸起的圆柱凸台,并在圆柱凸台下部的容纳腔内设置半圆球状凸起,使木炭燃烧产生的烟气不会直接进入到上方的烘焙室内,经过半圆球状凸起的导向及缓冲,从侧部均匀进入到烘焙室内,相比传统的茶叶炭焙工艺,不需要定时对茶叶进行翻炒,降低了人工成本,有效避免局部过热,使茶叶炭焙的加热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茶叶炭焙装置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茶叶炭焙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茶叶炭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本体的材质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烘焙室;2、储炭室本体;21、第一容纳腔;22、第二容纳腔;23、圆柱凸台;24、半圆球状凸起;25、通孔;26、导风叶片;27、通风孔;28、气缸闸门;3、外壳;4、内胆;5、保温棉。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计向上凸起的圆柱凸台,并在圆柱凸台下部的容纳腔内设置半圆球状凸起,使木炭燃烧产生的烟气不会直接进入到上方的烘焙室内,经过半圆球状凸起的导向及缓冲,从侧部均匀进入到烘焙室内。请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包括设置在烘焙室1下部的储炭室本体2,所述储炭室内设有用于储放木炭的第一容纳腔21,所述储炭室本体2的上部设有空心的圆柱凸台23,所述圆柱凸台23下部形成与第一容纳腔21连通的圆柱状的第二容纳腔22,所述圆柱凸台23的下部设有半圆球状凸起24,所述圆柱凸台23的侧部设有多个通孔25。上述茶叶炭焙装置的工作原理说明:将木炭点火放置于储炭室本体2内,通过木炭在储炭室内燃烧产生烟气,烟气向上移动,在半球状凸起的引导下,通过圆柱凸台23的侧部的多个通孔25进入到上方的烘焙室1内,为烘焙室1内的茶叶进行炭焙。上述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中,采用传统的木炭加热方式,使烘焙的茶叶保持传统工艺所具备的炭焙香气以及甘醇口感;在储炭室结构设计上,特别是储炭室本体2上部的隔板结构设计上,通过设计向上凸起的圆柱凸台23,并在圆柱凸台23下部的容纳腔内设置半圆球状凸起24,使木炭燃烧产生的烟气不会直接进入到上方的烘焙室1内,经过半圆球状凸起24的导向及缓冲,从侧部均匀进入到烘焙室1内,相比传统的茶叶炭焙工艺,不需要定时对茶叶进行翻炒,降低了人工成本,有效避免局部过热,使茶叶炭焙的加热更加均匀。进一步的,上述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中,所述圆柱凸台23的侧部均匀设有多个可转动的导风叶片26,所述导风叶片26与圆柱凸台23的切向成0-80度。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圆柱凸台23的侧部设置导风叶片26,能够对烟气进行导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导风叶片26可由控制器控制张开的角度,从而根据烘焙室1内的温度控制烘焙室1的进烟气量,使烘焙室1内的温度能够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进一步保证了茶叶炭焙的口感及香气。进一步的,上述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中,所述储炭室本体2的侧部设有通风孔27,所述通风孔27处设有气缸闸门28,所述气缸闸门28。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储炭室本体2的侧部设置通风孔27,通过气缸闸门28控制通风孔27的大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可在烘焙室1内设置温控,并与气缸闸门28连接,通过温控来控制气缸闸门28遮挡通风孔27的大小,从而控制储炭室内的进气量,从而控制木炭的燃烧强度,在不需要人工调节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保证茶叶炭焙的口感及香气。进一步的,上述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中,所述烘焙室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气缸闸门28电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储炭室本体2的侧部设置通风孔27,通过气缸闸门28控制通风孔27的大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可在烘焙室1内设置温控,并与气缸闸门28连接,通过温控来控制气缸闸门28遮挡通风孔27的大小,从而控制储炭室内的进气量,从而控制木炭的燃烧强度,在不需要人工调节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保证茶叶炭焙的口感及香气。进一步的,上述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中,所述储炭室本体2的内胆4材质为陶瓷,所述储炭室本体2的外壳3材质为304不锈钢。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储炭室本体2的材质上,采用了内胆4与外壳3分离的结构,内胆4采用陶瓷材质,具有耐高温及保温的特性,而外壳3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具有耐腐蚀、高强度的优点。进一步的,上述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中,所述储炭室的外壳3与内胆4之间夹持有保温棉5。通过在储炭室外壳3与内胆4之间夹持保温棉5,一方面可减少储炭室内的热量损失,使炭焙装置更加高效节能,另一方面能够使内胆4与外壳3隔离,避免工作人员皮肤接触外壳3时被烫伤。实施例1一种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包括设置在烘焙室1下部的储炭室本体2,所述储炭室内设有用于储放木炭的第一容纳腔21,所述储炭室本体2的上部设有空心的圆柱凸台23,所述圆柱凸台23下部形成与第一容纳腔21连通的圆柱状的第二容纳腔22,所述圆柱凸台23的下部设有半圆球状凸起24,所述圆柱凸台23的侧部设有多个通孔25。所述圆柱凸台23的侧部均匀设有多个可转动的导风叶片26,所述导风叶片26与圆柱凸台23的切向成0-80度。所述储炭室本体2的侧部设有通风孔27,所述通风孔27处设有气缸闸门28,所述气缸闸门28。所述烘焙室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气缸闸门28电连接。所述储炭室本体2的内胆4材质为陶瓷,所述储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烘焙室下部的储炭室本体,所述储炭室内设有用于储放木炭的第一容纳腔,所述储炭室本体的上部设有空心的圆柱凸台,所述圆柱凸台下部形成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圆柱状的第二容纳腔,所述圆柱凸台的下部设有半圆球状凸起,所述圆柱凸台的侧部设有多个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烘焙室下部的储炭室本体,所述储炭室内设有用于储放木炭的第一容纳腔,所述储炭室本体的上部设有空心的圆柱凸台,所述圆柱凸台下部形成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圆柱状的第二容纳腔,所述圆柱凸台的下部设有半圆球状凸起,所述圆柱凸台的侧部设有多个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炭焙装置的储炭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凸台的侧部均匀设有多个可转动的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与圆柱凸台的切向成0-8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富明陈允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邵武市鼎盛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