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69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2:4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二次电池和连接片,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沿厚度方向依次排列,且每个所述二次电池顶部设有电池极柱,所述连接片设置于所述二次电池的顶部,所述连接片与至少两个所述电池极柱连接以电连接至少两个所述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固定连接片和第二固定连接片,沿所述连接片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片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接片卡接配合。本申请可以解决连接片与电池极柱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电池模组中,需要对多个二次电池进行电连接以满足使用过程中的参数要求。而二次电池制造过程中存在误差,且电池模组组装过程中存在误差,导致连接片与电池极柱之间的间隙不均匀,当连接片与电池极柱之间的间隙过大时,易造成连接片虚焊。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连接片与电池极柱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二次电池,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沿厚度方向依次排列,且每个所述二次电池顶部设有电池极柱;连接片,设置于所述二次电池的顶部,所述连接片与至少两个所述电池极柱连接以电连接至少两个所述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固定连接片和第二固定连接片,沿所述连接片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片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接片卡接配合。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片的边缘设有凹陷,所述第二固定连接片的边缘设有与所述凹陷配合的凸起。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连接片包括过渡连接片和第三固定连接片,所述凸起形成在所述过渡连接片上,所述过渡连接片将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片与所述第三固定连接片连接。可选地,所述凹陷沿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片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片,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固定连接片的厚度一致。可选地,所述凹陷包括两个内侧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内侧壁的底壁;所述凸起包括两个外侧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外侧壁的顶壁;所述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接触配合。可选地,所述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通过齿状结构相互啮合,所述齿状结构沿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方向延伸。可选地,沿背离所述底壁的方向,两个所述内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沿背离所述顶壁的方向,两个所述外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选地,所述凹陷包括燕尾槽,所述凸起包括与所述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块。可选地,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可选地,所述间隙位于所述电池极柱的顶部,且不超出所述电池极柱的边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二次电池,多个二次电池通过连接片实现串联和/或并联;其中,连接片包括第一固定连接片和第二固定连接片,第一固定连接片和第二固定连接片分别连接于不同的电池极柱,通过连接片的分体设置使得第一固定连接片和第二固定连接片与电池极柱的连接面能够位于高度不同的平面,可以吸收电池沿高度方向的误差,保证连接片与电池极柱可靠连接;沿连接片的延伸方向,第一固定连接片和第二固定连接片卡接配合,增加了第一固定连接片与第二固定连接片连接的可靠性,防止在电池膨胀力作用下,第一固定连接片与第二固定连接片脱开。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池模组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一种局部结构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另一种局部结构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连接件焊接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二次电池;10-电池极柱;2-连接片;2a-第一固定连接片;2b-第二固定连接片;2c-过渡连接片;2d-第三固定连接片;20-凹陷;200-内侧壁;202-底壁;22-凸起;220-外侧壁;222-顶壁;24-间隙;26-第一边缘;28-第二边缘。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如图1-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二次电池1和连接片2。多个二次电池1沿厚度方向依次排列,围绕多个二次电池1可以设置固定装置以固定二次电池1,每个二次电池1的顶部设有电池极柱10;连接片2设置于二次电池1的顶部,连接片2与至少两个电池极柱10,以电连接至少两个二次电池。其中,连接片2包括第一固定连接片2a和第二固定连接片2b,第一固定连接片2a和第二固定连接片2b分别连接于不同的电池极柱10,通过连接片2的分体设置使得第一固定连接片2a和第二固定连接片2b与电池极柱10的连接面能够位于高度不同的平面,可以吸收电池沿高度方向的误差,保证连接片2与电池极柱10可靠连接;沿连接片2的延伸方向(与连接片2的厚度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方向),第一固定连接片2a和第二固定连接片2b卡接配合,增加了第一固定连接片2a与第二固定连接片2b连接的可靠性,防止在电池膨胀力作用下,第一固定连接片2a与第二固定连接片2b脱开,导致连接片2失效。具体地,上述第一固定连接片2a与第二固定连接片2b二者当中,其中一者可以设置有卡接孔,另一种可以设有与卡接孔配合的卡接块。卡接孔沿连接片2的厚度方向具有一定深度,卡接块沿连接片2的厚度方向具有一定厚度;沿连接片2的厚度方向,由于卡接块和卡接孔配合的导向作用,第一固定连接片2a和第二固定连接片2b能够实现安装,并吸收电池高度方向的误差;沿连接片2的延伸方向,由于卡接块和卡接孔配合的卡接作用,第一固定连接片2a和第二固定连接片2b无法脱开,确保连接片2的可靠性。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连接片2a的边缘(第一固定连接片2a朝向第二固定连接片2b的边缘,即图示第一边缘26)可以设有凹陷20,第二固定连接片2b的边缘(第二固定连接片2b朝向第一固定连接片2a的边缘,即图示第二边缘28)设有与凹陷20配合的凸起22,通过凹陷20与凸起22实现卡接配合,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以理解地,第一固定连接片2a的边缘也可以设置成凹陷20和凸起22间隔分布的形式,相应地,第二固定连接片2b设置成凸起22与凹陷20间隔分布的形式。其中,凹陷20沿第一固定连接片2a的厚度方向具有一定深度,沿第一固定连接片2a的厚度方向,凹陷20至少一侧敞口,以使第一固定连接片2a和第二固定连接片2b能够沿连接片2的厚度方向安装和调节;凸起22沿第二固定连接片2b的厚度方向具有一定厚度,凸起22的厚度不大于第二固定连接片2b的厚度,以形成高度调节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二次电池,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沿厚度方向依次排列,且每个所述二次电池顶部设有电池极柱;连接片,设置于所述二次电池的顶部,所述连接片与至少两个所述电池极柱连接以电连接至少两个所述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固定连接片和第二固定连接片,沿所述连接片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片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接片卡接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二次电池,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沿厚度方向依次排列,且每个所述二次电池顶部设有电池极柱;连接片,设置于所述二次电池的顶部,所述连接片与至少两个所述电池极柱连接以电连接至少两个所述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固定连接片和第二固定连接片,沿所述连接片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片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接片卡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片的边缘设有凹陷,所述第二固定连接片的边缘设有与所述凹陷配合的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连接片包括过渡连接片和第三固定连接片,所述凸起形成在所述过渡连接片上,所述过渡连接片将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片与所述第三固定连接片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沿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片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片,所述凸起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岸为李东王兴徐慧晖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