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轭铁、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安装结构以及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67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轭铁以及具有该轭铁的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安装结构和继电器。轭铁包括形成于同一板材上的安装区块以及固定区块,所述板材为方形板材,方形板材沿Y轴方向分为安装区块和固定区块,所述固定区块沿X轴方向分为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安装区块断开,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弯折而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呈一定夹角,使得固定区块形成一折角固定结构,折角固定结构连接稳固。第二固定部分的弯折可由冲压一体成型,即该轭铁由该板材一体冲压成型,成型工艺难度低、生产效率高,且由于轭铁采用模具冲制成形,尺寸一致性高;且重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轭铁、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安装结构以及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1/6晶体罩继电器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重量轻、成本低、加工简便的轭铁以及具有该轭铁的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安装结构和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1/6晶体罩继电器磁路部分所用轭铁,一般采用线切割和磨削加工的方法成形,或者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成形。其轭铁10’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底部为一固定块11’,固定块11’上延伸形成一板状的线圈架安装部12’。轭铁10’的安装结构参照图2所示,盖板20’固定在二轭铁10’的固定块11’的上表面,线圈架30’连接于二轭铁10’的线圈架安装部12’之间。该种轭铁的结构,采用线切割或粉末冶金的方法成形,成形工艺难度大、生产效率低下、尺寸一致性差。同时该轭铁质量较重,造成继电器磁路结构重心上移,影响继电器的抗振动性能,运用于1/6晶体罩继电器产品中,正弦振动加速度为196m/s2,频率范围为10Hz~2000Hz,随机振动加速度谱密度为20(m/s2)2/Hz,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重量轻、成本低、加工简便的轭铁以及具有该轭铁的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安装结构和继电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轭铁,包括形成于同一板材上的安装区块和固定区块,所述板材为方形板材,方形板材沿Y轴方向分为安装区块和固定区块,所述固定区块沿X轴方向分为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安装区块断开,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弯折而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呈一定夹角,使得固定区块形成一折角固定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区块上设有安装通孔。一种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安装结构,至少包括二个上述任一所述的轭铁,二个轭铁呈间隔设置,且安装区块相对,并通过折角固定结构的固定区块固定于支架上,线圈架设置于二个轭铁之间,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二个轭铁的安装区块上。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区块的其中一端角被冲切形成缺口,所述线圈架向外延伸一凸部并卡接于该缺口内。一种继电器,至少包括上述所述的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安装结构。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一方形板材上沿Y轴方向分为安装区块和固定区块,所述安装区块用于固定安装线圈架,固定区块沿X轴方向分为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和安装区块相连,第二固定部分和安装区块断开,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弯折而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呈一定夹角,使得固定区块形成一折角固定结构,折角固定结构连接稳固。且第二固定部分的弯折可由冲压一体成型,即该轭铁由该板材一体冲压成型,成型工艺难度低、生产效率高,且由于轭铁采用模具冲制成形,尺寸一致性高。同时,由于该轭铁的结构特点,其重量较原结构设计小了36%以上,有效降低了继电器磁路部分的重心,提高了产品的抗振动能力,正弦振动加速度可达294m/s2,频率范围可达10Hz~3000Hz,随机振动加速度谱密度可达40(m/s2)2/Hz,改善明显。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轭铁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轭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轭铁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板材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安装结构;图6所示为实施例中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轭铁10,包括形成于同一板材上的安装区块11以及固定区块,所述安装区块11上开设有安装通孔112。所述固定区块包括:第一固定部分121和第二固定部分122,所述第一固定部分121和安装区块11相连,第二固定部分122与第一固定部分121相连,所述第二固定部分122弯折而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121呈一定夹角,使得固定区块形成一折角固定结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板材的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板材为方形板材,方形板材沿Y轴方向分为安装区块11和固定区块,所述固定区块沿X轴方向分为第一固定部分121和第二固定部分122,第二固定部分122和安装区块11断开,所述第二固定部分122弯折而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121呈一定夹角,使得固定区块形成一折角固定结构,进而形成图3所示的轭铁的结构。折角固定结构固定于支架上时,结构稳固,能够达到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块相同的效果。第二固定部分122的弯折可由冲压一体成型,即该轭铁10由该板材一体冲压成型,成型工艺难度低、生产效率高,且由于轭铁10采用模具冲制成形,尺寸一致性高。同时,由于该轭铁10的结构特点,其重量较原结构设计小了36%以上,有效降低了继电器磁路部分的重心,提高了产品的抗振动能力,正弦振动加速度可达294m/s2,频率范围可达10Hz~3000Hz,随机振动加速度谱密度可达40(m/s2)2/Hz,改善明显。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分122在与第一固定部分121的连接处进行弯折,所述第二固定部分122弯折后垂直于安装区块11,即该第二固定部分122由原来图4的初始位置弯折90度。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固定部分122也可以在图4的初始位置弯折其他角度等等,能够使得固定区块形成一折角固定结构即可。参照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轭铁进行装配的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安装结构,包括:支架40、盖板20、线圈架30以及二个上述的轭铁10,二个轭铁10呈间隔设置于支架40上,轭铁10的固定区块焊接固定于支架40上,二个轭铁10的安装区块11相对,盖板20上设有连接孔21,并通过固定件(如螺锁件等)固定于裸露的安装区块11的底面。线圈架30设置于二个轭铁10之间,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二个轭铁10的安装区块11上,具体的,线圈架30的两端分别设有凸轴31,并通过凸轴31穿设于安装区块11上的安装通孔112内实现连接。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20也可以固定在第二固定部分122的侧表面或上表面上,此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结构来做出相应的改变的,在此不在一一详述。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安装区块11的其中一端角被冲切形成一缺口13,所述线圈架30向外延伸一凸部32并卡接于该缺口13内。该缺口13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限制线圈架30转动;同时,设置该缺口13也减轻该轭铁10的整体重量。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继电器,具体为1/6晶体罩继电器,至少包括上述所述的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安装结构。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轭铁,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同一板材上的安装区块和固定区块,所述板材为方形板材,方形板材沿Y轴方向分为安装区块和固定区块,所述固定区块沿X轴方向分为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安装区块断开,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弯折而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呈一定夹角,使得固定区块形成一折角固定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轭铁,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同一板材上的安装区块和固定区块,所述板材为方形板材,方形板材沿Y轴方向分为安装区块和固定区块,所述固定区块沿X轴方向分为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安装区块断开,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弯折而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呈一定夹角,使得固定区块形成一折角固定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轭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块上设有安装通孔。3.一种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郑春尧林江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密封继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