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汇流条式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329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汇流条式接触器,包括电磁组件,电磁组件包括线圈骨架和动铁芯,动铁芯上端固连一绝缘的推动块,在推动块两侧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多对汇流条,每对汇流条上面设有一个导电桥板,每个导电桥板两端靠近汇流条一侧均设有动触点,每个汇流条上对应设有静触点;推动块上固连有多根推动螺杆,每个导电桥板中部设有套接通孔,每个导电桥板利用套接通孔套接在一根推动螺杆上,每根推动螺杆上旋接一个上端带有头部的调整螺母,调整螺母上套有触头压簧,触头压簧一端顶在调整螺母的头部上、另一端顶在导电桥板上端面,调整螺母下端穿过所述套接通孔并对导电板桥下端面进行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方便调整触点间隙,确保可靠分合闸、延长寿命。延长寿命。延长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汇流条式接触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接触器制造
,尤其是一种汇流条式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汇流条式三相接触器,其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触点间隙主要通过设计参数来确定。如2019年06月11日就公开一项专利号为ZL201822091243.7、名称为“汇流条式三相接触器”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其壳体内上方设有接触系统,接触系统由三组静主触点、三组动主触点和三个压簧构成,且三组静主触点两端固定连接有汇流条;壳体内中部装有电磁系统,电磁系统由双绕组线圈、轭铁、衔铁构成,壳体内下部装有一组线圈转换静合触点和五组辅助转换触点;所述轭铁和衔铁中插装有推杆,且推杆的中部套装有复位弹簧;推杆的上端连接有托架,托架上装有三组动主触点和三个压簧,并使三组动主触点分别位于三组静主触点的上方;推杆的下端固定有双层推片,且一组线圈转换静合触点和五组辅助转换触点均位于双层推片上下两层之间。这种汇流条式三相接触器虽然能够满足大负载的切换要求,但是从其公开信息看,触点间隙无法调整,这就对决定触点间隙的推杆行程、静主触点部分高度一致性、动主触点部分高度一致性提出了较高要求,相应会提高生产成本。否则装配完成的接触器,触点间隙散差较大,导致各组触点压力一致性较差,各触点组寿命一致性较差,影响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和分合闸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汇流条式接触器,其能够方便调整接触器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间隙,确保接触器能可靠分合闸并延长使用寿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汇流条式接触器,包括电磁组件,电磁组件包括线圈骨架和可上下移位的动铁芯,动铁芯下端处于线圈骨架中心孔内,动铁芯上端固连一绝缘的推动块,在推动块两侧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多对汇流条,每对汇流条包括两个汇流条,每对汇流条上面设有一个导电桥板,每个导电桥板两端靠近汇流条一侧均设有动触点,每个汇流条上对应设有静触点;推动块上固连有多根推动螺杆,每个导电桥板中部设有套接通孔,每个导电桥板利用套接通孔套接在一根推动螺杆上,每根推动螺杆上旋接一个上端带有头部的调整螺母,调整螺母上套有触头压簧,触头压簧的一端顶在调整螺母的头部上、另一端顶在导电桥板上端面,调整螺母下端穿过所述套接通孔并对导电板桥下端面进行限位;
[0005]动铁芯动作下移时,多个导电桥板跟着下移使得每个导电桥板的两端动触点与一对汇流条上静触点分别接触。
[0006]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整螺母下端还套有一个垫圈,调整螺母下端通过外翻凸缘卡住垫圈下端面,垫圈上端面与导电桥板下端面接触。确保对导电板桥下端面进行可靠限位,以方便调整动触点与静触点的之间的间隙。
[000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整螺母下端外周面设有卡槽,卡槽上卡有卡簧,卡簧上端面
与导电桥板下端面接触。也能确保对导电板桥下端面进行可靠限位,以方便调整动触点与静触点的之间的间隙。
[0008]优选每个汇流条和每个导电桥板均与动铁芯的轴向相垂直;每根推动螺杆的轴向与动铁芯的轴向相平行。
[0009]优选所述推动螺杆由金属制成,所述推动块由塑料制成,推动螺杆的下部与推动块通过注塑连成一体;
[0010]所述推动螺杆的下端设有承台,承台一侧设有切口,承台埋设在所述推动块内;
[0011]所述调整螺母中下部外周面为圆柱形,所述调整螺母头部的边缘为六边形。
[0012]进一步改进,所述线圈骨架中心孔内还设有一个固定铁芯,动铁芯上设有上阶梯通孔,固定铁芯上设有下阶梯通孔,上阶梯通孔与下阶梯通孔相互对应,一根连杆上端插入所述上阶梯通孔并与动铁芯固连,连杆下端插入所述下阶梯通孔,连杆上套有复位压簧,复位压簧一端顶在连杆上、另一端顶在固定铁芯上。以确保动铁芯能够可靠复位。
[0013]优选在推动块两侧设置的汇流条有3对,所述接触器为三相接触器。
[0014]进一步改进,多对所述汇流条固定在绝缘的支撑座上,支撑座上设有让位通孔,所述推动螺杆从所述让位通孔穿过。
[0015]再进一步,每个汇流条远离静触点一端还通过螺栓固连一根垂直于汇流条的导电连接柱,支撑座上还可拆卸连接有绝缘壳体,绝缘壳体与支撑座相配合覆盖所有的汇流条、导电桥板、推动螺杆、调整螺母、触头压簧、动触点、静触点及每根导电连接柱的一部分;绝缘壳体设有多个安装凸起,每个安装凸起设有安装孔。这样更方便安装和拆卸接触器。
[0016]再进一步,所述推动螺杆外形为阶梯圆柱形,推动螺杆穿过所述让位通孔该部分的外径大于与调整螺母相配合部分的外径。这样可较好防止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时产生金属飞溅掉落至下部的动铁芯处,避免动铁芯动作被卡住,提升动作可靠性。
[0017]本专利技术由于每根推动螺杆上旋接一个上端带有头部的调整螺母,调整螺母上套有触头压簧,触头压簧的一端顶在调整螺母的头部上、另一端顶在导电桥板上端面,调整螺母下端穿过所述套接通孔并对导电板桥下端面进行限位。这样当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前,旋转调整螺母就能带动导电板桥相对于推动螺杆上下移动,也就能方便调整接触器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间隙,确保接触器能可靠分合闸,进一步延长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绝缘的推动块不与导电板桥直接接触,还能防止推动块磨损,进一步防止因磨损产生的非金属多余物掉落至触点,影响触点接通可靠性。
[0018]另一方面,为确保各对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间隙一致,本专利技术还方便与检测工装配合进行触点间隙调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图;
[0020]图2是图1隐藏部分绝缘壳体立体图;
[0021]图3是图2隐藏支撑座、绝缘壳体、导电连接柱的立体图;
[0022]图4是图1的俯视图;
[0023]图5是图4的A

A剖视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连杆、动铁芯、推动块、推动螺杆、导电桥板、调整螺母、垫圈及触头压
簧相互连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图1至图6所示,一种汇流条式接触器,包括电磁组件10,电磁组件10包括线圈骨架1和可上下移位的动铁芯2,动铁芯2下端处于线圈骨架1中心孔内,线圈骨架1装有线圈1a,线圈1a外面还设有保护外壳1b,动铁芯2上端固连一绝缘的推动块3,具体为动铁芯2上端设有凸缘21,推动块3通过多个螺栓锁接在凸缘21上;在推动块3两侧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三对汇流条4,以使得接触器成为三相接触器;每对汇流条4包括两个汇流条4,每对汇流条4上面设有一个导电桥板5,每个汇流条4和每个导电桥板5均与动铁芯2的轴向相垂直,每个导电桥板5两端靠近汇流条4一侧均设有动触点51,每个汇流条4上对应设有静触点41。
[0027]推动块3上固连有三根推动螺杆6,每根推动螺杆6的轴向与动铁芯2的轴向相平行,每个导电桥板5中部设有套接通孔52,每个导电桥板5利用套接通孔52套接在一根推动螺杆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汇流条式接触器,包括电磁组件,电磁组件包括线圈骨架和可上下移位的动铁芯,动铁芯下端处于线圈骨架中心孔内,其特征在于:动铁芯上端固连一绝缘的推动块,在推动块两侧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多对汇流条,每对汇流条包括两个汇流条,每对汇流条上面设有一个导电桥板,每个导电桥板两端靠近汇流条一侧均设有动触点,每个汇流条上对应设有静触点;推动块上固连有多根推动螺杆,每个导电桥板中部设有套接通孔,每个导电桥板利用套接通孔套接在一根推动螺杆上,每根推动螺杆上旋接一个上端带有头部的调整螺母,调整螺母上套有触头压簧,触头压簧的一端顶在调整螺母的头部上、另一端顶在导电桥板上端面,调整螺母下端穿过所述套接通孔并对导电板桥下端面进行限位;动铁芯动作下移时,多个导电桥板跟着下移使得每个导电桥板的两端动触点与一对汇流条上静触点分别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汇流条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螺母下端还套有一个垫圈,调整螺母下端通过外翻凸缘卡住垫圈下端面,垫圈上端面与导电桥板下端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汇流条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螺母下端外周面设有卡槽,卡槽上卡有卡簧,卡簧上端面与导电桥板下端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汇流条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汇流条和每个导电桥板均与动铁芯的轴向相垂直;每根推动螺杆的轴向与动铁芯的轴向相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汇流条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螺杆由金属制成,所述推动块由塑料制成,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开亮陈凤郑春尧林江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密封继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