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及弯折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659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及弯折模具,无焊嵌入式铜圈包括铜片本体,所述铜片本体具有一通孔,位于通孔周边设有用于定位的卡口,所述铜片本体具有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所述铜片本体由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交错环绕叠合,制作其专用弯折模具,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下模板、第一下垫板、第二下垫板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垫板、下模板、第一下垫板、第二下垫板和下模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电感、变压器等领域,它可以省去骨架设计,通过插接的方式焊接在电源中的电路板上,利于布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铜圈制作的电感稳定性很好,由于长条扁平状的铜条电阻小,散热快,电感值的线性度好,损耗小,漏磁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及弯折模具
本技术涉及电感、变压器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电感、变压器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及弯折模具。
技术介绍
电感是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当线圈通过电流后,在线圈中形成磁场感应,感应磁场又会产生感应电流来抵制通过线圈中的电流。这种电流与线圈的相互作用关系称为电的感抗,也就是电感,单位是“亨利(H)”。电感是衡量线圈产生电磁感应能力的物理量。当线圈通入非稳态电流时,周围就会产生变化的磁场。通入线圈的功率越大,激励出来的磁场强度越高,反之则小(磁感应强度达到饱和之前)。电感一般分为空芯电感和磁芯电感两种。空芯电感的电感量是一个定值常数,应用简单。大型磁芯电感在工业中应用的更多,电感量值的准确与否是关键性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中都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公式L=μ×Ae*N2/l·进行分析。L表示电感量、μ表示磁心的磁导率、Ae表示磁心的截面积、N表示线圈的匝数、lm表示磁心的磁路长度。由此可知,当某个电感生产成型后,Ae、N、lm都为定值,那么影响电感出厂后量值的就只有磁导率μ了。[1]电感是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即当通过闭合回路的电流改变时,电感会出现电动势来抵抗电流的改变。这种电感称为自感(self-inductance),是闭合回路自己本身的属性。假设一个闭合回路的电流改变,由于感应作用而产生电动势于另外一个闭合回路,这种电感称为互感(mutualinductance)。电感可由电导材料盘绕磁芯制成,典型的如铜线,电感也可把磁芯去掉或者用铁磁性材料代替。比空气的磁导率高的芯材料可以把磁场更紧密的约束在电感元件周围,因而增大了电感。电感有很多种,大多以外层瓷釉线圈(enamelcoatedwire)环绕铁素体(ferrite)线轴制成,而有些防护电感把线圈完全置于铁素体内。一些电感元件的芯可以调节。由此可以改变电感大小。小电感能直接蚀刻在PCB板上,用一种铺设螺旋轨迹的方法。小值电感也可用以制造晶体管同样的工艺制造在集成电路中。在这些应用中,铝互连线被经常用做传导材料。不管用何种方法,基于实际的约束应用最多的还是一种叫做“旋转子”的电路,它用一个电容和主动元件表现出与电感元件相同的特性。用于隔高频的电感元件经常用一根穿过磁柱或磁珠的金属丝构成。现有的无焊嵌入式铜圈采用铜线绕组,体积较大,另外不同绕组设计需要不同骨架配合,导致制作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及弯折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包括铜片本体,所述铜片本体具有一通孔,位于通孔周边设有用于定位的卡口,所述铜片本体具有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所述铜片本体由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交错环绕叠合。其中,所述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首尾相连,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自由端分别延伸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经冲压成型铜片折弯形成螺旋叠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截面分别呈逆时针和顺时针Ω型。一种制造用于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的弯折模具,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下模板、第一下垫板、第二下垫板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垫板、下模板、第一下垫板、第二下垫板和下模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上模座下方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上垫板,上垫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弯折冲子,所述下模板、第一下垫板、第二下垫板和下模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下模板上还设有第一弯折滑块和第二弯折滑块,下模板上还设有第一挡块和第二垫片、第四挡块,所述下模板内部设有第二导柱和第三挡块,第二导柱位于第一弯折冲子的侧部,第三挡块位于第一弯折冲子的后侧,第一弯折滑块位于第二下垫板的顶部,且第一弯折滑块位于下模板和第一下垫板的内部,第一弯折滑块的侧部设有第二弯折滑块,第一弯折滑块和第二弯折滑块均对应设置有第二弯折冲子、第三弯折冲子,所述下模板还设有第一限高块和第二限高块。一种用于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备料:S2.落料:将铜板料冲压成对称布置且首尾相连的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S3.冲孔:在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上冲孔;S4.折弯一体成型:采用弯折模具将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折弯,形成螺旋叠合结构的铜片本体;S5.压平及整形:采用气压机将螺旋叠合结构的铜片本体压平及调整外形;S6.冲卡口,制得用于电感、变压器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一种用于电感、变压器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备料;S2.落料:将铜板料冲压成预定扁平铜条形状;S3.第一次折弯:采用弯折模具将扁平铜条经顺时针折弯;S4.第二次折弯:采用弯折模具将扁平铜条经逆时针折弯,形成螺旋叠合结构的铜片本体;S5.压平;采用气压机将螺旋叠合结构的铜片本体压平及调整外形;S6.冲缺口,整形。其中,在步骤6后还包括如下步骤:S7.电镀;S8.和胶带的组合;S9.贴胶;S10.冲胶﹔S11.品检包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用于电感、电源供应器、不间断电源(UPS)、变压器等领域,相对于现有用铜线作为绕组而言,本技术具有体积小的特点,另外,本技术铜圈采用铜料一次冲剪成型,它可以省去骨架设计,适用于任何电感、变压器骨架,铜圈具有引脚,可通过插接的方式焊接,利于布线,采用本技术经折弯一体成型铜圈制作的电感稳定性很好,由于扁平状的铜片电阻小,散热快,电感值的线性度好,损耗小,漏磁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某一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产品未折弯展开示意图。图3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上模座的侧视图。图6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上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上垫板的侧视图。图8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下模板的正视图。图10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下模板的侧视图。图11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一下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一下垫板的侧视图。图13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二下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二下垫板的侧视图。图15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下模板的正视图。图17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一挡块的正视图。图18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二导柱的正视图。图19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一弯折滑块的正视图。图20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一弯折滑块的侧视图。图21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二弯折滑块的正视图。图22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二弯折滑块的侧视图。图23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三挡块的侧视图。图24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四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6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一弯折冲子的正视图。图27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一弯折冲子的侧视图。图28为无焊嵌入式铜圈弯折模具中第二弯折冲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9为无焊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包括铜片本体,所述铜片本体具有一通孔,位于通孔周边设有用于定位的卡口,所述铜片本体具有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所述铜片本体由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交错环绕叠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包括铜片本体,所述铜片本体具有一通孔,位于通孔周边设有用于定位的卡口,所述铜片本体具有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所述铜片本体由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交错环绕叠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首尾相连,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自由端分别延伸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经冲压成型铜片折弯形成螺旋叠合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铜片和第二旋转铜片截面分别呈逆时针和顺时针Ω型。4.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绕组的无焊嵌入式铜圈的弯折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下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江岳杰金培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海默生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