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39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0:39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装置主体设置有正面板、背面板和侧面板,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正面板上,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背面板和/或侧面板上,其中,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S进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S出的比值RAT为3.2至4.1之间。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对进风口和出风口进行优化设置,能够智能地设置其大小的对应关系,在保证对净化区域的净化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吹出来的空气的净化效果和净化效率,实现进风和吹风的最佳配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优化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这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元凶之一。空气污染物,如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氨、硫化氢、细菌和病毒等都将危害人体健康。而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美国专利US7,473,074和5,042,457公开了注入新鲜空气以有效地稀释空气污染物以维持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然而,由于所处位置的局限,可能难以获取新鲜空气,特别在难以安装通气道和气流产生装置的环境中。此外,这一方法不能消除空气污染物,而是将空气污染物转移到其他区域,这可能最终导致更严重的空气问题。美国专利US6,152,996,5,350,444和7,316,736公开了使用空气净化装置是改进室内空气质量的可行方案。大多数空气净化装置由气流产生装置和过滤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气流产生装置使空气进入空气净化装置时,过滤器将吸附空气污染物。但是,现有技术中,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设置位置、设置面积大小等,均不具备可实施性,也缺少对实际使用情况的调研,往往造成净化效率不高,而且从空气净化装置吹出来的空气要不速度不达标、要不就是速度过快而没有得到最优的净化,吹出来的空气大概仅进行了30%左右的净化,造成电力、人力的浪费。针对现有技术的多方面不足,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一种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及其空气净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能够对进风口和出风口进行优化设置,能够智能地设置其大小的对应关系,在保证对净化区域的净化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吹出来的空气的净化效果和净化效率,实现进风和吹风的最佳配比。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设置有正面板、背面板和侧面板;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正面板上;出风口,形成于所述背面板和/或侧面板上;其中,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S进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S出的比值RAT为3.2至4.1之间。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比值RAT包括3.3,3.5,3.6,3.7,3.9,4和4.05,以控制进风风速V进为0.18~0.6米/秒,且出风风速V出为4~6米/秒,进而实现在确保出风风速V出满足外部净化效率要求时、对进风口的进风净化效率进行优化,使得经出风口的出风已得到最优的净化效果。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风面积S进包括设置在所述正面板上的多个进风口的总进风面积,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S出包括设置在所述背面板和/或侧面板上的多个出风口的总出风面积。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进风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所述进风面积S进的大小;出风调节结构,用于根据所述进风面积S进的大小实时调节所述出风面积S出的大小,以实现所述进风面积S进和所述出风面积S出的比值RAT动态平衡。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移动轮组,与所述装置主体连接设置;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移动轮组进行移动,进而控制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移动至目标净化区域的最佳摆放位置,并调整空气净化装置到最佳摆放角度,以提高所述目标净化区域的净化效率。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摄像头,用于拍摄所述目标净化区域的实时图片;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实时图片计算所述目标净化区域的净化总耗时,进而根据预设的耗时阈值动态控制所述进风调节结构和所述出风调节结构,调整所述进风面积S进的大小和所述出风面积S出的大小。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正面板、背面板和/或侧面板的至少其中之二上,用于检测所述装置主体距离其他物体的距离,以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移动轮组进行移动时,控制所述装置主体与其他物体的实时距离。本申请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及其空气净化方法,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装置主体设置有正面板、背面板和侧面板,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正面板上,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背面板和/或侧面板上,其中,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S进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S出的比值RAT为3.2至4.1之间。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对进风口和出风口进行优化设置,能够智能地设置其大小的对应关系,在保证对净化区域的净化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吹出来的空气的净化效果和净化效率,实现进风和吹风的最佳配比。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净化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详细说明如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效果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所述装置主体10设置有正面板11、背面板12和侧面板13,所述进风口110形成于所述正面板11上,所述出风口120形成于所述背面板12和/或侧面板13上,其中,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S进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S出的比值RAT为3.2至4.1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背面板12用于面向目标净化区域的墙体设置,所述比值RAT包括3.3,3.5,3.6,3.7,3.9,4和4.05,以控制所述进风风速V进为0.18~0.6米/秒,且所述出风风速V出为4~6米/秒,进而实现在确保出风风速V出满足外部净化效率要求时、对进风口的进风净化效率进行优化,使得经出风口的出风已得到最优的净化效果。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墙体,其可以理解为部分封闭或者全封闭的目标净化区域的墙,其可以为混泥土墙或者各种板材所制造的类墙体,也可以为具备一定间隔性能的膜状结构墙体等,在此不作限定。进一步而言,本实施方式所述进风面积S进包括设置在所述正面板上的多个进风口的总进风面积,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S出包括设置在所述背面板和/或侧面板上的多个出风口的总出风面积。容易理解的是,为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方式可以设置多个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应地,则需要控制两者之间的比值。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为控制两者之间的比值,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可以包括进风调节结构和出风调节结构,所述进风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所述进风面积S进的大小,所述出风调节结构用于根据所述进风面积S进的大小实时调节所述出风面积S出的大小,以实现所述进风面积S进和所述出风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设置有正面板、背面板和侧面板;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正面板上;出风口,形成于所述背面板和/或侧面板上;其中,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S进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S出的比值RAT为3.2至4.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设置有正面板、背面板和侧面板;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正面板上;出风口,形成于所述背面板和/或侧面板上;其中,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S进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S出的比值RAT为3.2至4.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值RAT包括3.3,3.5,3.6,3.7,3.9,4和4.05,以控制进风风速V进为0.18~0.6米/秒,且出风风速V出为4~6米/秒,进而实现在确保出风风速V出满足外部净化效率要求时、对进风口的进风净化效率进行优化,使得经出风口的出风已得到最优的净化效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面积S进包括设置在所述正面板上的多个进风口的总进风面积,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S出包括设置在所述背面板和/或侧面板上的多个出风口的总出风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进风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所述进风面积S进的大小;出风调节结构,用于根据所述进风面积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培李海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康风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