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钢板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26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钢板弹簧,属于钢板弹簧领域,前钢板弹簧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叠加并通过中心螺栓固定的第一簧片、第二簧片、第三簧片、第四簧片、第五簧片,所述第二簧片的两端端部均开设有第一减磨螺纹孔,所述第二簧片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减磨垫,所述第一减磨垫包括第一减磨垫片、设于所述第一减磨垫片一侧的第一减磨螺纹柱,所述第一减磨垫片位于所述第二簧片与所述第一簧片之间,所述第一减磨螺纹柱与所述第一减磨螺纹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前钢板弹簧,可有效减小簧片间的摩擦及引起的噪声,耐磨稳定性高且耐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钢板弹簧
本技术涉及钢板弹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钢板弹簧。
技术介绍
钢板弹簧是应用于汽车悬架中的一种弹性元件,是由若干片等宽但不等长的合金弹簧片组合而成的一根近似等强度的弹性梁,起到缓冲、减振及导向的作用。钢板弹簧在承受载荷冲击时形成伸展运动,簧片与簧片之间产生强烈摩擦,阻尼较大而影响钢板弹簧的弹性变形,且发生挤压拉伸现象,造成钢板弹簧温度升高,易出现表面拉伤,在应力集中点到达疲劳极限就会造成单片或整垛断裂,缩短了使用寿命,且簧片间的摩擦会引起较大的噪声,现有的钢板弹簧在簧片之间设置的防磨垫片在钢板弹簧长时间使用后易松动甚至脱落,导致钢板弹簧重新出现较严重摩擦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前钢板弹簧,可有效减小簧片间的摩擦及引起的噪声,耐磨稳定性高且耐磨性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前钢板弹簧,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叠加并通过中心螺栓固定的第一簧片、第二簧片、第三簧片、第四簧片、第五簧片,所述第二簧片的两端端部均开设有第一减磨螺纹孔,所述第二簧片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减磨垫,所述第一减磨垫包括第一减磨垫片、设于所述第一减磨垫片一侧的第一减磨螺纹柱,所述第一减磨垫片位于所述第二簧片与所述第一簧片之间,所述第一减磨螺纹柱与所述第一减磨螺纹孔螺纹连接。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簧片的两端端部均开设有第二减磨螺纹孔,所述第三簧片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减磨垫,所述第二减磨垫包括第二减磨垫片、设于所述第二减磨垫片一侧的第二减磨螺纹柱,所述第二减磨垫片位于所述第三簧片与所述第二簧片之间,所述第二减磨螺纹柱与所述第二减磨螺纹孔螺纹连接。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四簧片前端的四片卡箍、固定于所述第三簧片后端的三片包卡。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四片卡箍通过第一铆钉与所述第四簧片相铆接,且所述第一铆钉的铆钉头不高出所述第四簧片的平面。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片包卡通过第二铆钉与所述第三簧片相铆接,且所述第二铆钉的铆钉头不高出所述第三簧片的平面。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簧片的前端卷设有前卷耳,所述第一簧片的后端卷设有后卷耳,所述前卷耳的内径大于所述后卷耳的内径。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簧片、所述第二簧片、所述第三簧片、所述第四簧片、所述第五簧片的长度依次减小且相邻两簧片的长度之差逐渐增大。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簧片、所述第二簧片、所述第三簧片、所述第四簧片、所述第五簧片均关于所述中心螺栓对称设置。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簧片的两端均压延,使所述第四簧片由所述第四簧片的中部向两端逐渐减薄。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簧片、所述第二簧片、所述第三簧片、所述第五簧片均为等截面簧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前钢板弹簧,通过第一簧片、第二簧片、第三簧片、第四簧片、第五簧片五片簧片叠加,簧片数量适中,保证在具有足够刚度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能力,前钢板弹簧在受载荷时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之间伸展变形大,相互摩擦严重,通过在第二簧片的两端设置包括第一减磨垫片和第一减磨螺纹柱的第一减磨垫,第一减磨垫片可有效减小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之间的摩擦,有效减小阻尼及摩擦引起的噪声,通过第二簧片的两端端部开设的第一减磨螺纹孔与第一减磨螺纹柱螺纹连接,第一减磨垫固定稳固,可有效防止长时间使用后导致的第一减磨垫片松脱,保证第一减磨垫对钢板弹簧的减磨效果,从而使前钢板弹簧耐磨性好且耐磨稳定性高,防止摩擦导致的前钢板弹簧的簧片磨损及断裂,延长前钢板弹簧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前钢板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前钢板弹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二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三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减磨垫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二减磨垫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四片卡箍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三片包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簧片;2、第二簧片;3、第三簧片;4、第四簧片;5、第五簧片;6、中心螺栓;21、第一减磨螺纹孔;7、第一减磨垫;71、第一减磨垫片;72、第一减磨螺纹柱;31、第二减磨螺纹孔;8、第二减磨垫;81、第二减磨垫片;82、第二减磨螺纹柱;9、四片卡箍;10、三片包卡;91、第一铆钉;13、第二铆钉;11、前卷耳;12、后卷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钢板弹簧,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叠加并通过中心螺栓6固定的第一簧片1、第二簧片2、第三簧片3、第四簧片4、第五簧片5,中心螺栓6贯穿第一簧片1、第二簧片2、第三簧片3、第四簧片4、第五簧片5的中部,保证五片簧片的位置相对稳定,通过五片簧片的设置,簧片数量适中,既具有较高的刚度强度保证承载能力,又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能力,第二簧片2的两端端部均开设有第一减磨螺纹孔21,第二簧片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减磨垫7,第一减磨垫7的材料为黑色尼龙,第一减磨垫7包括第一减磨垫片71、设于第一减磨垫片71一侧的第一减磨螺纹柱72,第一减磨螺纹柱72与第一减磨垫片71为一体化成型,第一减磨垫片71位于第二簧片2与第一簧片1之间,第一减磨螺纹柱72与第一减磨螺纹孔21螺纹连接,在前钢板弹簧受载荷冲击时,第一簧片1与第二簧片2受力大,变形较大,第一簧片1与第二簧片2之间的相对摩擦强烈,通过第一减磨垫片71将第一簧片1与第二簧片2的两端端部隔离,可有效减小第一簧片1与第二簧片2之间的摩擦,减小阻尼,防止因长期摩擦导致疲劳寿命缩短及簧片表面拉伤,改善弹性变形能力,并可减小摩擦引起的噪声,改善乘车舒适性,延长前钢板弹簧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减磨螺纹柱72与第一减磨螺纹孔21的配合,可使第一减磨垫7的固定更加牢固,防止前钢板弹簧长期承载后第一减磨垫7发生松脱,保证第一减磨垫7的减磨效果,从而使前钢板弹簧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及耐磨稳定性,保证前钢板弹簧的承载稳定。如图1、图4和图6所示,为减小第二簧片2与第三簧片3之间的摩擦,进一步地,第三簧片3的两端端部均开设有第二减磨螺纹孔31,第三簧片3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减磨垫8,第二减磨垫8的材料为黑色尼龙,第二减磨垫8包括第二减磨垫片81、设于第二减磨垫片81一侧的第二减磨螺纹柱82,第二减磨垫片81与第二减磨螺纹柱82为一体化成型,第二减磨垫片81位于第三簧片3与第二簧片2之间,通过第二减磨垫片81将第二簧片2与第三簧片3的两端隔离,有效减小第二簧片2与第三簧片3之间的摩擦,减小阻尼,防止第二簧片2与第三簧片3之间因摩擦导致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钢板弹簧,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叠加并通过中心螺栓(6)固定的第一簧片(1)、第二簧片(2)、第三簧片(3)、第四簧片(4)、第五簧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簧片(2)的两端端部均开设有第一减磨螺纹孔(21);所述第二簧片(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减磨垫(7),所述第一减磨垫(7)包括第一减磨垫片(71)、设于所述第一减磨垫片(71)一侧的第一减磨螺纹柱(72);所述第一减磨垫片(71)位于所述第二簧片(2)与所述第一簧片(1)之间,所述第一减磨螺纹柱(72)与所述第一减磨螺纹孔(21)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钢板弹簧,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叠加并通过中心螺栓(6)固定的第一簧片(1)、第二簧片(2)、第三簧片(3)、第四簧片(4)、第五簧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簧片(2)的两端端部均开设有第一减磨螺纹孔(21);所述第二簧片(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减磨垫(7),所述第一减磨垫(7)包括第一减磨垫片(71)、设于所述第一减磨垫片(71)一侧的第一减磨螺纹柱(72);所述第一减磨垫片(71)位于所述第二簧片(2)与所述第一簧片(1)之间,所述第一减磨螺纹柱(72)与所述第一减磨螺纹孔(21)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钢板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簧片(3)的两端端部均开设有第二减磨螺纹孔(31);所述第三簧片(3)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减磨垫(8),所述第二减磨垫(8)包括第二减磨垫片(81)、设于所述第二减磨垫片(81)一侧的第二减磨螺纹柱(82);所述第二减磨垫片(81)位于所述第三簧片(3)与所述第二簧片(2)之间,所述第二减磨螺纹柱(82)与所述第二减磨螺纹孔(31)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前钢板弹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四簧片(4)前端的四片卡箍(9)、固定于所述第三簧片(3)后端的三片包卡(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钢板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片卡箍(9)通过第一铆钉(9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焕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汽车钢板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