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阎帅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动力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91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所述飞行器本体两侧对称设有安装臂,所述安装臂内腔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端通过锥齿轮连接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贯穿安装臂顶部连接有第一螺旋桨,所述第一螺旋桨外侧设有防护罩,且所述防护罩通过固定件与安装臂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之间设有燃油发动机,所述燃油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顶部贯穿飞行器本体连接有第二螺旋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对飞行器的动力进行合理分配,提高续航能力,同时能够在飞行器降落时对飞行器进行充分保护,避免飞行器损伤,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飞行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飞行器,属于飞行器

技术介绍
无人机飞行器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直至20世纪30年代,英国费雷尔公司将一架“女王”双固定翼飞机改造成无人靶机,开启了无人机进入航空史的序幕。但是由于当时科技的限制,无人机成本还比较高,技术不够成熟,所以无人机一直停留在军事应用层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的进步,无人机飞行器技术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和进入门槛降低,无人机越来越多的进入民用市场,目前无人机可用于航拍摄影、电力巡检、森林防火、播种撒药、环境监测、测绘等许多方面,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成本,减轻工作的难度和强度,还让许多原来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成为了现实,所以目前的无人机飞行器市场异常火爆,正以极高的速度发展,但是目前的无人机飞行器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着无人机的应用,首先,现有飞行器普遍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源,而目前的电池能量密度低、充电时间长,导致这种飞行器载重小、滞空时间短,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应用尚可,但是到了其他民用领域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混合动力无人机飞行器,但是他们主要是使用内燃机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再用电来驱动电机,从而达到飞行目的,但是这样经过了能源的转换,能量利用率低,并且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同时飞行器回收时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是报废,有时对采集的信息造成破坏,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与使用效率,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飞行器,通过设置第一螺旋桨,能够在飞行器飞行时保持飞行器的平衡,同时能够对飞行器的飞行方向进行调整,能够在飞行器悬停时保证飞行器的平稳,通过设置第二螺旋桨,能够给飞行器起飞与飞行提供动力,通过设置防护罩,能够对第一螺旋桨进行保护,防止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碰撞到物体,导致第一螺旋桨损坏,通过设置燃油发动机,相比于电力驱动,输出的能量更强,能够提高飞行器的飞行能力与续航能力,通过设置气泵,能够对缓冲气囊进行充气,防止在降落时,降落架与减震器的缓冲能力不够,对飞行器造成损伤,通过设置缓冲气囊,能够在飞行器降落时,进行缓冲,在飞行器降落到水面时,能够保证飞行器漂浮在水面上,方便人员收取,也能够避免飞行器进水造成损坏,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动力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所述飞行器本体两侧对称设有安装臂,所述安装臂内腔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端通过锥齿轮连接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贯穿安装臂顶部连接有第一螺旋桨,所述第一螺旋桨外侧设有防护罩,且所述防护罩通过固定件与安装臂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之间设有燃油发动机,所述燃油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顶部贯穿飞行器本体连接有第二螺旋桨,所述驱动电机与燃油发动机均通过固定架与飞行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燃油发动机底部设有气泵,所述气泵两侧对称设有蓄电池与燃油箱,且所述气泵、蓄电池与燃油箱均与飞行器本体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飞行器本体底部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通过支撑杆连接有降落架,所述降落架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外侧套装有缓冲垫,所述支撑管内腔设有安装固定板,所述安装固定板上连接有缓冲气囊。进一步而言,所述安装臂内壁均设有加强杆,且所述飞行器本体与安装臂顶部均为曲面结构。进一步而言,第一旋转杆与安装臂、第二旋转杆与飞行器本体的连接处均设有滑动密封件。进一步而言,所述蓄电池通过电线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燃油箱通过油管与燃油发动机进油口连接,所述燃油发动机与蓄电池之间连接有小型发电机。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撑管与缓冲垫外侧设有开口结构,且所述支撑管为圆形结构,所述支撑管的直径大于飞行器本体的宽度。进一步而言,所述缓冲气囊为首尾相连的环形结构,且所述缓冲气囊通过气管与气泵连接。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混合动力飞行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对飞行器的动力进行合理分配,提高续航能力,同时能够在飞行器降落时对飞行器进行充分保护,避免飞行器损伤,影响使用,通过设置第一螺旋桨,能够在飞行器飞行时保持飞行器的平衡,同时能够对飞行器的飞行方向进行调整,能够在飞行器悬停时保证飞行器的平稳,通过设置第二螺旋桨,能够给飞行器起飞与飞行提供动力,通过设置防护罩,能够对第一螺旋桨进行保护,防止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碰撞到物体,导致第一螺旋桨损坏,通过设置燃油发动机,相比于电力驱动,输出的能量更强,能够提高飞行器的飞行能力与续航能力,通过设置气泵,能够对缓冲气囊进行充气,防止在降落时,降落架与减震器的缓冲能力不够,对飞行器造成损伤,通过设置缓冲气囊,能够在飞行器降落时,进行缓冲,在飞行器降落到水面时,能够保证飞行器漂浮在水面上,方便人员收取,也能够避免飞行器进水造成损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混合动力飞行器俯视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混合动力飞行器内部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混合动力飞行器降落架结构图。图中标号:1、飞行器本体;2、安装臂;3、传动杆;4、第一旋转杆;5、第一螺旋桨;6、防护罩;7、驱动电机;8、燃油发动机;9、第二旋转杆;10、第二螺旋桨;11、气泵;12、蓄电池;13、燃油箱;14、减震器;15、降落架;16、支撑管;17、缓冲垫;18、安装固定板;19、缓冲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一种混合动力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1,所述飞行器本体1两侧对称设有安装臂2,所述安装臂2内腔设有传动杆3,所述传动杆3一端通过锥齿轮连接有第一旋转杆4,所述第一旋转杆4贯穿安装臂2顶部连接有第一螺旋桨5,能够在飞行器飞行时保持飞行器的平衡,同时能够对飞行器的飞行方向进行调整,能够在飞行器悬停时保证飞行器的平稳,所述第一螺旋桨5外侧设有防护罩6,能够对第一螺旋桨5进行保护,防止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碰撞到物体,导致第一螺旋桨5损坏,且所述防护罩6通过固定件与安装臂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3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之间设有燃油发动机8,相比于电力驱动,输出的能量更强,能够提高飞行器的飞行能力与续航能力,所述燃油发动机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旋转杆9,所述第二旋转杆9顶部贯穿飞行器本体1连接有第二螺旋桨10,能够给飞行器起飞与飞行提供动力,所述驱动电机7与燃油发动机8均通过固定架与飞行器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燃油发动机8底部设有气泵11,能够对缓冲气囊19进行充气,防止在降落时,降落架15与减震器14的缓冲能力不够,对飞行器造成损伤,所述气泵11两侧对称设有蓄电池12与燃油箱13,且所述气泵11、蓄电池12与燃油箱13均与飞行器本体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飞行器本体1底部设有减震器14,在飞行器降落时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所述减震器14通过支撑杆连接有降落架15,所述降落架15包括支撑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本体(1)两侧对称设有安装臂(2),所述安装臂(2)内腔设有传动杆(3),所述传动杆(3)一端通过锥齿轮连接有第一旋转杆(4),所述第一旋转杆(4)贯穿安装臂(2)顶部连接有第一螺旋桨(5),所述第一螺旋桨(5)外侧设有防护罩(6),且所述防护罩(6)通过固定件与安装臂(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3)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之间设有燃油发动机(8),所述燃油发动机(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旋转杆(9),所述第二旋转杆(9)顶部贯穿飞行器本体(1)连接有第二螺旋桨(10),所述驱动电机(7)与燃油发动机(8)均通过固定架与飞行器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燃油发动机(8)底部设有气泵(11),所述气泵(11)两侧对称设有蓄电池(12)与燃油箱(13),且所述气泵(11)、蓄电池(12)与燃油箱(13)均与飞行器本体(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飞行器本体(1)底部设有减震器(14),所述减震器(14)通过支撑杆连接有降落架(15),所述降落架(15)包括支撑管(16),所述支撑管(16)外侧套装有缓冲垫(17),所述支撑管(16)内腔设有安装固定板(18),所述安装固定板(18)上连接有缓冲气囊(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本体(1)两侧对称设有安装臂(2),所述安装臂(2)内腔设有传动杆(3),所述传动杆(3)一端通过锥齿轮连接有第一旋转杆(4),所述第一旋转杆(4)贯穿安装臂(2)顶部连接有第一螺旋桨(5),所述第一螺旋桨(5)外侧设有防护罩(6),且所述防护罩(6)通过固定件与安装臂(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3)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之间设有燃油发动机(8),所述燃油发动机(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旋转杆(9),所述第二旋转杆(9)顶部贯穿飞行器本体(1)连接有第二螺旋桨(10),所述驱动电机(7)与燃油发动机(8)均通过固定架与飞行器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燃油发动机(8)底部设有气泵(11),所述气泵(11)两侧对称设有蓄电池(12)与燃油箱(13),且所述气泵(11)、蓄电池(12)与燃油箱(13)均与飞行器本体(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飞行器本体(1)底部设有减震器(14),所述减震器(14)通过支撑杆连接有降落架(15),所述降落架(15)包括支撑管(1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帅卢序明郭深王子晋关朗健张政玮
申请(专利权)人:阎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