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控制的微型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91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控制的微型无人机,为了提高沉浸式体验感,在VR摄像头与无人机的支架之间设置一个能够驱动VR摄像头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在无人机落地时将VR摄像头向上带动,实现VR摄像头保护收缩在无人机的支架内,避免落地时VR摄像头的磕碰,在无人机起飞后,为了提高VR摄像头的拍摄效果,驱动机构驱带动VR摄像头向下移动,使得VR摄像头向下伸出在无人机的支架之外,实现VR摄像头的广角无障碍拍摄,而该驱动机构主要包括伺服电机、直角减速器、调高丝杠和滑动座板,也就是驱动力自伺服电机依次通过直角减速器、调高丝杠和滑动座板,而为了保证无人机基体的受载均衡,分别设置了侧配重块和后配重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控制的微型无人机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控制的微型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而现有无人机拍摄时一般采用普通摄像头进行实时拍摄,拍摄角度固定,不便于让体验者体验沉浸式感受,而如果让体验者体验沉浸式感受,一般会采用在无人机上安装VR摄像头,但是一般的安装方式难以实现VR摄像头的广角无障碍拍摄,很容易将无人机的支架拍摄进去,让带有VR眼镜的地面控制人员很容易产生关在笼子里的感觉,体验感较差,因此亟需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控制的微型无人机,为了提高沉浸式体验感,在VR摄像头与无人机的支架之间设置一个能够驱动VR摄像头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在无人机落地时将VR摄像头向上带动,实现VR摄像头保护收缩在无人机的支架内,避免落地时VR摄像头的磕碰,在无人机起飞后,为了提高VR摄像头的拍摄效果,驱动机构驱带动VR摄像头向下移动,使得VR摄像头向下伸出在无人机的支架之外,实现VR摄像头的广角无障碍拍摄,而该驱动机构主要包括伺服电机、直角减速器、调高丝杠和滑动座板,也就是驱动力自伺服电机依次通过直角减速器、调高丝杠和滑动座板,而为了保证无人机基体的受载均衡,分别设置了侧配重块和后配重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控制的微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基体和支架,所述无人机基体的下端中央设置有呈拱形的所述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中央固定设置有承载盒,所述承载盒内设置有直角减速器且左侧外壁上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直角减速器直连在一起,使得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直角减速器;所述直角减速器的下端直连有调高丝杠,所述调高丝杠穿过所述承载盒的底部竖直向下延伸且下端嵌套并铰接有下横板,所述下横板呈水平放置且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左右两端中央;所述下横板的上端面上还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调高丝杠平行的导向竖杆,所述导向竖杆竖直向下延伸且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盒的左侧壁上,所述导向竖杆上嵌套有滑动套块,所述滑动套块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滑动座板,所述滑动座板的水平放置且中央嵌套并螺纹连接在所述调高丝杠上;所述滑动座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VR摄像头和后配重块。进一步地,所述VR摄像头通过与所述无人机基体的无线通信模块电性相连,将VR视频信号实时地传递给地面控制人员。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盒的右侧外壁上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测配重块。进一步地,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电性导线与所述无人机基体的控制器相连,便于地面控制人员通过无人机遥控器对所述伺服电机的开启进行控制,实现所述VR摄像头的上下伸缩动作。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为了提高沉浸式体验感,在VR摄像头与无人机的支架之间设置一个能够驱动VR摄像头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在无人机落地时将VR摄像头向上带动,实现VR摄像头保护收缩在无人机的支架内,避免落地时VR摄像头的磕碰。2、本技术在无人机起飞后,为了提高VR摄像头的拍摄效果,驱动机构驱带动VR摄像头向下移动,使得VR摄像头向下伸出在无人机的支架之外,实现VR摄像头的广角无障碍拍摄。3、本技术为了保证无人机基体的受载均衡,分别设置了侧配重块和后配重块。4、本技术产品性能好,结构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5、本技术便于使用,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VR摄像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人机基体,2-VR摄像头,3-支架,4-侧配重块,5-承载盒,6-滑动座板,7-调高丝杠,8-下横板,9-导向竖杆,10-后配重块,11-滑动套块,12-伺服电机,13-直角减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央”、“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控制的微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基体1和支架3,无人机基体1的下端中央设置有呈拱形的支架3,支架3的上端中央固定设置有承载盒5,承载盒5内设置有直角减速器13且左侧外壁上设置有伺服电机12,伺服电机12与直角减速器13直连在一起,使得伺服电机12的驱动力传递给直角减速器13;直角减速器13的下端直连有调高丝杠7,调高丝杠7穿过承载盒5的底部竖直向下延伸且下端嵌套并铰接有下横板8,下横板8呈水平放置且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架3的左右两端中央;下横板8的上端面上还固定设置有与调高丝杠7平行的导向竖杆9,导向竖杆9竖直向下延伸且上端固定设置在承载盒5的左侧壁上,导向竖杆9上嵌套有滑动套块11,滑动套块11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滑动座板6,滑动座板6的水平放置且中央嵌套并螺纹连接在调高丝杠7上;滑动座板6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VR摄像头2和后配重块10。VR摄像头2采用诺基亚OZO型的摄像头,通过与无人机基体1的无线通信模块电性相连,将VR视频信号实时地传递给地面控制人员。承载盒5的右侧外壁上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测配重块。伺服电机12通过电性导线与无人机基体1的控制器相连,便于地面控制人员通过无人机遥控器对伺服电机12的开启进行控制,实现VR摄像头2的上下伸缩动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高沉浸式体验感,在VR摄像头2与无人机的支架3之间设置一个能够驱动VR摄像头2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在无人机落地时将VR摄像头2向上带动,实现VR摄像头2保护收缩在无人机的支架3内,避免落地时VR摄像头2的磕碰,在无人机起飞后,为了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控制的微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基体和支架,所述无人机基体的下端中央设置有呈拱形的所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上端中央固定设置有承载盒,所述承载盒内设置有直角减速器且左侧外壁上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直角减速器直连在一起,使得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直角减速器;所述直角减速器的下端直连有调高丝杠,所述调高丝杠穿过所述承载盒的底部竖直向下延伸且下端嵌套并铰接有下横板,所述下横板呈水平放置且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左右两端中央;所述下横板的上端面上还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调高丝杠平行的导向竖杆,所述导向竖杆竖直向下延伸且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盒的左侧壁上,所述导向竖杆上嵌套有滑动套块,所述滑动套块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滑动座板,所述滑动座板的水平放置且中央嵌套并螺纹连接在所述调高丝杠上;所述滑动座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VR摄像头和后配重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控制的微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基体和支架,所述无人机基体的下端中央设置有呈拱形的所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上端中央固定设置有承载盒,所述承载盒内设置有直角减速器且左侧外壁上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直角减速器直连在一起,使得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直角减速器;所述直角减速器的下端直连有调高丝杠,所述调高丝杠穿过所述承载盒的底部竖直向下延伸且下端嵌套并铰接有下横板,所述下横板呈水平放置且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左右两端中央;所述下横板的上端面上还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调高丝杠平行的导向竖杆,所述导向竖杆竖直向下延伸且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盒的左侧壁上,所述导向竖杆上嵌套有滑动套块,所述滑动套块的右端固定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寅苏彬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