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8908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7: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回收装置,包括夹持组件,夹持组件设置缸筒和夹持部,缸筒设置有半封闭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与夹持部连接,夹持部带动活塞在第一空腔内单向运动,通过将夹持部套在机器鱼上部,将机器鱼向水下按压,在浮力作用下,机器鱼将夹持部向上推,带动活塞在缸筒内运动,当夹持部紧紧夹住机器鱼时,由于活塞在第一空腔内只能单向运动,夹持部始终会紧紧夹住机器鱼,工作人员通过拉动回收装置可以将机器鱼进行回收,能够解决机器鱼回收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收装置
本技术一般涉及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机器鱼属无人无缆潜航器范畴,布放时可吊放,但回收时由于人在甲板,机器鱼在海面,随波浪起伏,难以用钩锁套住回收。并且机器鱼壳体结构常为复杂流体曲线结构。因此回收较为困难,耗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降低回收难度、操作简单的回收装置。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回收装置,包括夹持组件,夹持组件设置缸筒和夹持部,缸筒设置有半封闭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与夹持部连接,夹持部带动活塞在第一空腔内单向运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夹持部套在机器鱼上部,将机器鱼向水下按压,在浮力作用下,机器鱼将夹持部向上推,带动活塞在缸筒内运动,当夹持部紧紧夹住机器鱼时,由于活塞在第一空腔内只能单向运动,夹持部始终会紧紧夹住机器鱼,工作人员通过拉动回收装置可以将机器鱼进行回收,能够解决机器鱼回收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至3,本技术的回收装置,包括夹持组件,夹持组件设置缸筒10和夹持部20,缸筒10设置有半封闭第一空腔11,第一空腔11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12,活塞12与夹持部20连接,夹持部20带动活塞12在第一空腔11内单向运动。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夹持部用于夹持住机器鱼的壳体,通过将夹持部套在机器鱼上部,将机器鱼向水下按压,在浮力作用下,机器鱼将夹持部向上推,带动活塞在缸筒内运动,当夹持部紧紧夹住机器鱼时,由于活塞在第一空腔内只能单向运动,夹持部始终会紧紧夹住机器鱼不会松开,工作人员通过拉动回收装置可以将机器鱼进行回收。降低了回收机器鱼的难度。进一步,夹持部20包括至少两个相向弯曲的夹持爪21,活塞12上固定连接有活塞爪22,各夹持爪21分别与缸筒10和活塞爪22铰接,构成摇杆滑块机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夹持部设置有多个夹持爪,多个夹持爪分别与活塞爪转动连接,活塞爪与活塞固定连接,夹持爪转动连接有连接爪的一端,连接爪的另一端与缸筒转动连接。通过多个夹持爪的配合能够夹持机器鱼的壳体,当夹持爪套在机器鱼的壳体上时,将机器鱼向水下按压,在浮力作用下,机器鱼会推动活塞爪,活塞爪带动活塞在第一空腔内运动,此时,在活塞爪的带动下,夹持爪向机器鱼的壳体收缩以夹持住机器鱼的壳体,操作简单,降低了回收机器鱼的难度。可以但不仅仅是,设置两个夹持爪,两个夹持爪分别夹持机器鱼的两侧,降低回收装置回收机器鱼的难度。进一步的,夹持爪2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4、第一弯折部25和第二弯折部26,第一弯折部25和第二弯折部26分别与第一连接部24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一弯折部25与活塞爪22转动连接。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夹持爪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活塞爪通过第一弯折部连接,第一连接部远离第一弯折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弯折部,通过设置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使得各个夹持爪能够向多个夹持爪内部空间弯折,便于夹持爪抓住机器鱼的外壳,降低了夹持爪的夹持难度。在夹持部按压机器鱼的过程中,机器鱼推动活塞爪在第一空腔内运动,活塞爪带动夹持爪向各个夹持爪内部空间运动,也就是带动夹持爪夹持住机器鱼的外壳,结构简单,可靠,便于回收机器鱼。进一步的,活塞12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3,活塞杆13与活塞爪22固定连接,活塞杆13与活塞12垂直。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活塞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与活塞爪固定连接,在机器鱼推动活塞爪运动时,活塞杆受力推动活塞在第一空腔内运动,活塞杆与活塞垂直,使得活塞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活塞、活塞杆和活塞爪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提高了回收装置的可靠性。进一步的,第一空腔11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12,第一空腔11内壁设置有第一通孔14,第一通孔14密封连接有单向气阀15,单向气阀15的进气口设置在第一空腔11内。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当活塞受到机器鱼的推力在第一空腔内运动时,活塞压缩第一空腔内的气体,气体通过单向气阀排出第一空腔,并且单向气阀能够防止外部的气体进入第一空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活塞在第一空腔内只能单向运动,也就是说,当夹持部紧紧夹持住机器鱼外壳时,活塞在第一空腔内运动至极限位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活塞在第一空腔内单向运动,此时,将回收装置拉回甲板,完成机器鱼的回收。进一步的,缸筒10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0,伸缩杆30设置有半封闭的第二空腔31,第二空腔31通过单向气阀15与第一空腔11连通,伸缩杆30远离夹持部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孔32,第二空腔31通过第二通孔32与外部连通。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将夹持部套在机器鱼上部之前,可以根据工作人员与机器鱼的实际的距离来调整伸缩杆的长度,便于将夹持部套在机器鱼上,提高了回收装置的适用性,同时,伸缩杆内设置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通过单向气阀与第一空腔连通,当活塞在第一空腔内运动时,活塞将第一空腔内的空气通过单向气阀排入第二空腔内,再通过第二通孔排到空气中,并且第二通孔设置在远离夹持部的一侧,在回收装置工作过程中,能够防止海水进入到第二空腔以及第一空腔中,降低了海水腐蚀单向气阀和回收装置内部结构的可能性,提高了回收装置的可靠性。进一步的,伸缩杆30远离夹持部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柄33,把柄33与夹持部20垂直,把柄33设置有第三通孔34,第三通孔34的孔深方向与夹持部20平行。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工作人员在使用回收装置回收机器鱼时,可以一只手将手指穿过第三通孔抓住把柄,另一只手握住伸缩杆,一般人手握持把柄时,手是在竖直方向,此时,夹持部在水平方向,便于调整回收装置的位置,使得夹持部更加容易地套在机器鱼上部,降低了回收装置回收机器鱼的难度。进一步的,第三通孔34沿与夹持部20垂直方向的截面设置为梯形,梯形的短底设置在梯形的长底与伸缩杆之间。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使用回收装置回收机器鱼时,便于工作将手指穿过第三通孔,握持住手柄,同时,能够提高手柄与伸缩杆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回收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伸缩杆30与缸筒10焊接固定。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焊接是一种常见的固定连接方式,焊接连接性能好、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加工成本低,能够降低回收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强回收装置的强度。进一步的,活塞12的圆周侧面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套接固定有密封圈1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活塞的圆周侧面固定密封圈,使得活塞和第一空腔密封滑动连接,避免第一空腔内的气体从活塞侧漏出,使得活塞在第一空腔内单向运动。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缸筒和夹持部,所述缸筒设置有半封闭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夹持部连接,所述夹持部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单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缸筒和夹持部,所述缸筒设置有半封闭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夹持部连接,所述夹持部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单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至少两个相向弯曲的夹持爪,所述活塞上固定连接有活塞爪,各所述夹持爪分别与所述缸筒和所述活塞爪铰接,构成摇杆滑块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爪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活塞爪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爪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所述活塞,所述第一空腔内壁设置有第一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新王成才杨子赫陈嘉真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