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8875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解决的是不能兼顾盲区、夜视、报警失真的技术问题,通过采用包括设置在车辆外表面上能够检测车辆盲区内人体的红外感应装置,红外感应装置连接有报警器;报警器的驱动信号来自红外感应装置输出的检测到人体的对应电平信号,报警器输出报警信号驱动车辆的喇叭进行鸣笛;还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光能蓄电池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外表面上同一位置的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距离不同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车载检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相应的人们在物质享受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亿辆,而近几年更是不断增加。从本质内容上来说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其给我国交通安全带来挑战,我国的交通状况在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后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等频频发生,安全隐患的原因多种多样,汽车盲区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解决这些有关广大人们人身安全的威胁已经刻不容缓。而红外感应技术作为一种高技术,它与激光技术并驾齐驱,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交通等各个行业和部门。红外测温、红外测湿、红外理疗、红外检测、红外报警、红外遥感、红外防伪更是各行业争相选用的先进技术。倒车雷达的局限:其一:过于低矮的障碍物;倒车雷达的探测头一般都安装在车辆的后保险杠上,受到不同探头数量的限制,所能达到的探测范围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低于探头中心10~15cm以下的障碍物就有可能被探头所忽视,而且障碍物距离车位距离越近,这一高度值也就会随之降低,危险性也随之增大。其三:沟坎,雷达是探测障碍物使用的,如果你的车后有着沟坎,那么雷达是绝对不会做出反应的。受到这些盲区的影响,如果在倒车的时候过于依赖雷达的提示,极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可视倒车辅助系统的缺陷:现在在许多高档车型上还配备了可视倒车辅助系统,它很好地解决了声波式倒车雷达盲区过多的问题,不过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隐患需要大家注意。其一:景物变形,为了达到更宽阔的观察范围,这种安装在车辆后备厢上的摄像头都采用了超广角镜头,因此其所成的像会出现较大的畸变,这种变形直接导致我们对物体的远近距离判断失准,因此需要谨慎参考。其二:顾此失彼,由于是影像提示,所以车主在使用这套系统的时候注意力都集中在显示屏上,也就意味忽视了车身左右两侧的情况,也许最后保全了尾部的安全,车身两侧却已面目全非。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且行车记录仪主要用于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对发生前无用。缺点:夜视效果差:假如车辆在静止状态,行车记录仪的成像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在行驶中随着车辆的颠簸,对面行驶车辆的各种不友善的灯光,都让行车记录仪的效果大打折扣。容易暴露隐私。未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兼顾盲区、夜视、失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该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具有使用方便、适应环境能力强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所述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外表面上能够检测车辆盲区内人体的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红外感应装置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的驱动信号来自红外感应装置输出的检测到人体的对应电平信号,报警器输出报警信号驱动车辆的喇叭进行鸣笛;所述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光能蓄电池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外表面上同一位置的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距离不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红外线传感器特别是利用远红外线范围的感度作为人体检出用,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而比电波短。红外线让人觉得只由热的物体放射出来,可是事实上不是如此,凡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物体,如人类、火、冰等等全部都会射出红外线,只是其波长因其物体的温度而有差异而已。人体的体温约为36~37℃,所放射出峰值为9~10μm的远红外线,另外加热至400~700℃的物体,可放射出峰值为3~5μm的中间红外线。红外探测器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辐射敏感元件对波长为10μ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为了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滤光片,如菲涅尔滤光透镜,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红外探测器,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电元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一旦入侵人进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而聚焦,从而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发出高电平信号用于驱动报警器。安装有两种距离的红外感应装置,故有两种模式:大范围模式以及小范围模式。可以适用于在黑夜郊区公路上感应侧面难以看见的人;在城市内缓慢拐弯时感应盲区位置的人,避免事故发生;开始发动汽车时避免撞到车后玩耍的小孩。上述方案中,为优化,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装置与报警器之间通过无线传输报警信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的探测角度均为垂直60度,水平100度;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距离为0-8米,第二红外感应装置0-2米。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器还连接有显示屏。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车辆顶部外表面,车辆左侧A柱,车辆右侧A柱,车辆左侧B柱,车辆右侧B柱,左侧车尾及右侧车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车外安装红外感应装置实现车身周边全面覆盖,车内配有报警器以及显示屏,通过不同位置的感应使不同报警器发声,同时显示屏出现信号标识,令司机更准确的判断感应区域。并且感应信号将传递到汽车喇叭向行人发出警告。此装置安装有两种距离的红外感应装置,故有两种模式:大范围模式以及小范围模式。有三种重要用途:在黑夜郊区公路上感应侧面难以看见的人;在城市内缓慢拐弯时感应盲区位置的人,避免事故发生;开始发动汽车时避免撞到车后玩耍的小孩等。实现了多种环境的适配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实施例1中的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示意图。图2,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3,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结构及内部电路示意图。图4,红外感应装置设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如图1,所述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外表面上能够检测车辆盲区内人体的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红外感应装置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的驱动信号来自红外感应装置输出的检测到人体的对应电平信号,报警器输出报警信号驱动车辆的喇叭进行鸣笛;所述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光能蓄电池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外表面上同一位置的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距离不同。本实施例中的红外感应装置采用现有的用于检测人体的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的结果如图2,内部电路图如图3。一旦入侵人进入探测区域内,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外表面上能够检测车辆盲区内人体的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红外感应装置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的驱动信号来自红外感应装置输出的检测到人体的对应电平信号,报警器输出报警信号驱动车辆的喇叭进行鸣笛;所述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光能蓄电池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外表面上同一位置的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距离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外表面上能够检测车辆盲区内人体的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红外感应装置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的驱动信号来自红外感应装置输出的检测到人体的对应电平信号,报警器输出报警信号驱动车辆的喇叭进行鸣笛;所述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光能蓄电池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外表面上同一位置的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距离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红外多方位盲区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丽娟郭天煜尹宝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