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机智能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8698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7:06
一种工具机智能管理系统,是对加工刀具进行检测并将检测获得的刀具参数储存至附随于刀具上的电子标签中,刀具被摆放于工具机的刀库的置刀座中,而利用安装在工具机内的读取器以非接触方式接收位于取刀位置的刀具上的电子标签内信息,当判读出电子标签内的信息与加工程序指令当中的信息不相符时,一个控制器即发出控制指令以令停机或是驱使刀库运转,使正确的刀具被带到取刀位置以便续行加工程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具机智能管理系统
本技术是与数控工具机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工具机智能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已知的数控工具机(ComputerizedNumericalControl,CNC)是指由计算机扮演整合控制的角色来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e,CAM),并进一步地透过事先编辑的精确指令以自动进行各类切削的工具机。前述精确指令是指将加工程序指令输入数控系统的记忆体后,经由计算机编译计算,透过位移控制系统,将信息传至驱动器以驱动马达的过程,来切削加工所设计的零件,前述加工程序指令包含移动指令及其他加工过程中需使用到的辅助指令,所述辅助指令包含由地址码(英文字母)及两个数字所组成具有某种意义的动作或功能的机能指令,常见的机能指令包括有G机能(准备机能)、M机能(辅助机能)、T机能(刀具机能)等。已知数控工具机的应用实务上,从业人员先是在加工车间(Processingworkshop)内对切削加工所需使用的各类刀具进行多项检测及校正,且对检测及校正后的刀具以手写或是纸质条码方式进行刀号编写及分类管理,尔后再将检测及校正后的刀具放置在刀具推车上以便带至加工现场。从业人员于加工现场再依据加工程序指令而将刀具推车上的刀具逐一摆放于数控工具机的刀库上编列有刀号的置刀座中,以加工程序指令当中的“T15”为例,即表示从加工车间带到加工现场且编号第15号的刀具应该被放置在刀库编列有15号的置刀座,至此使得数控工具机在执行加工程序指令时,能正确取用刀具来对待加工物进行切削加工。然而在实务中,以手写或是纸质条码方式对刀具进行刀号编写及分类管理的方式,存在着手写辨识不易或是书写错误的可能,而纸质条码在油污环境下容易污损,因此现有以手写或是纸质条码方式对刀具进行刀号编写及分类管理的方式未臻完善。另外,从业人员在将刀具自刀具推车上取出并放置于刀库的置刀座的过程中,若有不察而导致刀具位置错放,例如在刀库编列15号的置刀座中错放为经过检测及校正且编为第14号的刀具,当错误未被发现并进入加工程序时,刀库依据加工程序指令而运转并使其编列15号的置刀座连同结合其上的第14号刀具一起抵达取刀位置之际,错误的第14号刀具将被取用,此情形轻则造成切削后的工件尺寸不符合加工需求而被弃置,重则发生刀具不当碰撞待加工物导致刀具或待加工物崩裂而需要停机以排除问题,如此将严重延宕加工时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具机智能管理系统,是可确保刀具能正确地被选用来进行加工使用。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工具机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具有主轴、刀库及控制器的数控工具机,主轴一端装设刀具,刀库容纳多数个刀具,控制器内建加工程序指令;另外,多数个电子标签分别附随于一个对应的刀具,且每一个电子标签具有对应该刀具的刀具参数,一读取器以非接触方式接收读取范围内的刀具上的电子标签的刀具参数。其中,该控制器对该读取器所接收的刀具参数与内建的加工程序指令进行比对,该控制器在比对后发现错误时发出一控制指令。在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电子标签当中的刀具参数包含有不重复的加工刀号,该控制器的加工程序指令包括执行刀号,该控制器比对加工刀号与执行刀号,并在比对为不相符时发出该控制指令。在一实施例中的工具机智能管理系统包括一发送器以非接触方式将包含加工刀号的刀具参数发送至对应该刀具的电子标签内并予以储存。本技术的效果在于避免从业人员因不察而将刀具错放在非正确位置的置刀座中所衍生加工错误的情形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工具机智能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上述智能管理方法当中部分流程所应用的器材设备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工具机智能管理系统当中的工具机立体图;图4为图3当中的工具机省略部分构件的侧视图;图5为图3当中的工具机的刀盘前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工具机智能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工具机智能管理方法应用的工具机系统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上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工具机智能管理方法的流程图。【符号说明】[本新型]1刀具2对刀仪3计算机4刀把5发送器6电子标签7数控工具机7A刀库7B置刀座7C控制器7D操作面板7E主轴7F工作台7G显示屏幕8待加工物9读取器10加工机10a主轴10b控制器10c换刀臂11刀库11a置刀座12取刀机构S1检测刀具S2储存刀具信息S3刀具放置S3-1刀具与置刀座信息收集S4刀具信息读取S5比对信息S6换刀作业S7刀具信息读取S8刀具信息连接与储存S9取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工具机智能管理系统搭配管理方法可对加工使用的刀具进行有效的编列与管理,并可确保刀具能正确地被选用以预防不当的后续程序发生,所述不当的后续程序例如是使用错误的刀具而为加工,又或者是发生刀具不当碰撞待加工物的情况。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兹举较佳实施例的管理方法配合系统架构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工具机智能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检测刀具S1、储存刀具信息S2、刀具放置S3、刀具信息读取S4以及比对信息S5等步骤,以下请再配合图2至图5所示,兹就各个步骤及实现该步骤中所需使用的器材设备说明如后。在检测刀具S1方面:由于工具机在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多种不同种类、规格的刀具,因此从业人员必须就加工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到的刀具1预做准备,包括对刀具1进行各项量测及设定。实务中常见用于检测刀具1的仪器例如对刀仪2(toolsettingdevice),量测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刀长量测、刀径量测,而设定则是对量测后的结果做进一步的调整,例如刀长补正、刀具归零设定、刀具偏置值设定等,前述刀具的量测及设定结果以参数方式被储存于计算机3中。须说明的是,前述检测作业中的刀具1经常是以安装至刀把4而来进行检测的;另外,刀具1的检测作业常见施作于加工车间,所述加工车间是指依据任务需求而在工作现场规划出特定区域,本实施例的加工车间指的是内部储放有多数刀具以及相关检测仪器的场所。在储存刀具信息S2方面:从业人员在加工车间内透过计算机3及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system,RFIDsystem)当中的发送器5(Transmitter)与天线(Antenna)(图未示)而将上述对刀具1进行检测获得并储存在计算机3中的刀具参数以非接触方式发送至以读写式射频识别标签为例的电子标签6内并予以储存,所述刀具参数包括刀具规格、切削参数及转速参数等,以及具有不重复的加工刀号,所述电子标签6透过结合于刀把4的方式而与一对应的刀具1相附随,更具体的说,每一个电子标签6内所储存的刀具信息正是所依附对象刀具1的检测结果,且每一个电子标签6因具有不重复的加工刀号而具备识别度。在刀具放置S3方面:当从业人员在加工车间内完成加工所需刀具的前置准备之后,应将刀具1连同其上的刀把4一起摆放至数控工具机7的刀库7A的置刀座7B中,即按照置刀座7B上的编号而将具有对应加工刀号的刀具1放入置刀座7B中。如图5所示的刀库7A盘面上沿着逆时针方向依序标记有数字“1”至数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具机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数控工具机,包括一主轴、一刀库及一控制器,其中该主轴一端用以装设刀具,该刀库容纳有多数个刀具,该控制器内建有加工程序指令;多数个电子标签,分别附随于一个对应的刀具,且每一个电子标签具有对应该刀具的刀具参数;一读取器,是以非接触方式接收读取范围内的刀具上的电子标签的刀具参数;其中,该控制器对该读取器所接收的刀具参数与内建的加工程序指令进行比对,该控制器在比对后发现错误时发出一控制指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具机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数控工具机,包括一主轴、一刀库及一控制器,其中该主轴一端用以装设刀具,该刀库容纳有多数个刀具,该控制器内建有加工程序指令;多数个电子标签,分别附随于一个对应的刀具,且每一个电子标签具有对应该刀具的刀具参数;一读取器,是以非接触方式接收读取范围内的刀具上的电子标签的刀具参数;其中,该控制器对该读取器所接收的刀具参数与内建的加工程序指令进行比对,该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三
申请(专利权)人:圣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