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58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包括压入下模,压入下模通过定向柱活动连接定向筒,定向筒连接压入上模,压入上模的底部连接有上模座底板,上模座底板的底面中心连接铆接治具,压入下模的顶部连接底板,底板的顶面边部设有限位柱,压入下模的顶面中心连接轴芯,轴芯的外部套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底板连接,固定板的顶部设有大壳定位治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铆接品质更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
本技术涉及微型直流电机的设备制造
,特别是一种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
技术介绍
目前行业内微型直流马达在大壳、轴和轴承在制造工艺中,通常将大壳、轴和轴承进行铆接组合时都是分开两个步骤进行的,而分两个步骤进行,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员工的劳动强度较高,而且生产效率低。这种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品质要求,经过公司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模架,通过本模架能有效改进现有的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其具有可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铆接品质更好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包括压入下模,压入下模通过定向柱活动连接定向筒,定向筒连接压入上模,压入上模的底部连接有上模座底板,上模座底板的底面中心连接铆接治具,压入下模的顶部连接底板,底板的顶面边部设有限位柱,压入下模的顶面中心连接轴芯,轴芯的外部套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底板连接,固定板的顶部设有大壳定位治具。前述的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中,所述大壳定位治具的两侧设有弹簧护具,弹簧护具与底板连接。前述的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中,所述定向柱至少设有两个。前述的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中,所述上模座底板的底面边部设有上限位柱。前述的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中,所述限位柱与上限位柱均至少设有两个,且限位柱与上限位柱为上下方向一对一对应设置。前述的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中,所述压入下模与定向柱、底板与限位柱、底板与弹簧护具、上模座底板与铆接治具和上模座底板与上限位柱之间,均是螺栓连接。前述的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中,所述压入下模的两侧设有安装孔。前述的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中,所述弹簧护具为Z字型设置,弹簧护具的顶部靠近大壳定位治具的一侧为弧形设置。前述的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中,所述底板的中心设有销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使用时,只需要是把轴放入轴芯,再把轴承和大壳放入大壳定位治具,最后双手按下气啤机启动开关,即可实现对大壳,轴和轴承的自动铆接组合。本技术用一个步骤将大壳、轴和轴承进行铆接,可以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不仅解决了大壳铆接组合生产效率低、品质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同时符合品质要求,而且该模架可适用的马达型号也增加了,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F-F的截面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轴芯,2-底板,3-固定板,4-限位柱,5-压入下模,6-压入上模,7-销钉,8-弹簧护具,9-上模座底板,10-铆接治具,11-上限位柱,12-大壳定位治具,13-定向柱,14-定向筒,51-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构成如图1-4所示,包括压入下模5,压入下模5通过定向柱13活动连接定向筒14,定向筒14连接压入上模6,压入上模6的底部连接有上模座底板9,上模座底板9的底面中心连接铆接治具10,压入下模5的顶部连接底板2,底板2的顶面边部设有限位柱4,压入下模5的顶面中心连接轴芯1,轴芯1的外部套有固定板3,固定板3与底板2连接,固定板3的顶部设有大壳定位治具12。本技术使用时,是人工先把轴放入轴芯1,再把轴承放入大壳定位治具12,然后把大壳也放入大壳定位治具12,将本模架安装固定在啤机上,最后双手按下气啤机启动开关,利用啤机下压的力即可实现对大壳,轴和轴承的自动铆接组合。所述大壳定位治具12的两侧设有弹簧护具8,弹簧护具8与底板2连接。所述定向柱13至少设有两个。设置至少两个定向柱13,可以保证较好的导向效果,通常模具上左右各设一个定向柱13即可。所述上模座底板9的底面边部设有上限位柱11。上限位柱11与限位柱4进行配合限位。所述限位柱4与上限位柱11均至少设有两个,且限位柱4与上限位柱11为上下方向一对一对应设置。限位柱4与上限位柱11一对一在上下方向对应设置是指压入上模6和压入下模5相向运动时,最终通过限位柱4与上限位柱11接触实现限位效果,接触时一个限位柱4接触一个上限位柱11。所述压入下模5与定向柱13、底板2与限位柱4、底板2与弹簧护具8、上模座底板9与铆接治具10和上模座底板9与上限位柱11之间,均是螺栓连接。这些部件的连接方式采用螺栓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实用。所述压入下模5的两侧设有安装孔51。安装孔51的设置方便固定压入下模5。所述弹簧护具8为Z字型设置,弹簧护具8的顶部靠近大壳定位治具12的一侧为弧形设置。弧形设置的设置弹簧护具8顶部,其顶部能更好的匹配四周均为弧形的大壳定位治具12,使大壳定位治具12不会掉出。所述底板2的中心设有销钉7。销钉7的作用是实现轴芯1的准确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入下模(5),压入下模(5)通过定向柱(13)活动连接定向筒(14),定向筒(14)连接压入上模(6),压入上模(6)的底部连接有上模座底板(9),上模座底板(9)的底面中心连接铆接治具(10),压入下模(5)的顶部连接底板(2),底板(2)的顶面边部设有限位柱(4),压入下模(5)的顶面中心连接轴芯(1),轴芯(1)的外部套有固定板(3),固定板(3)与底板(2)连接,固定板(3)的顶部设有大壳定位治具(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入下模(5),压入下模(5)通过定向柱(13)活动连接定向筒(14),定向筒(14)连接压入上模(6),压入上模(6)的底部连接有上模座底板(9),上模座底板(9)的底面中心连接铆接治具(10),压入下模(5)的顶部连接底板(2),底板(2)的顶面边部设有限位柱(4),压入下模(5)的顶面中心连接轴芯(1),轴芯(1)的外部套有固定板(3),固定板(3)与底板(2)连接,固定板(3)的顶部设有大壳定位治具(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壳定位治具(12)的两侧设有弹簧护具(8),弹簧护具(8)与底板(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柱(13)至少设有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直流有刷马达大壳、轴和轴承的铆接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底板(9)的底面边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少成张百里陈兆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皓宇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